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资料的收集,归纳总结了翡翠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并且讨论了各项矿物学特征与翡翠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93.
土壤中铅的可溶态根据常用提取剂主要分为:弱酸可溶态、络合可溶态和盐可溶态。在研究土壤中铅的植物有效态过程中,常常采用混合提取剂来分析铅对植物有效性的相关可溶态。本文通过采用单一提取剂,计算土壤中铅的单一提取可溶态与地表植物中铅含量的线性相关系数,研究铅的弱酸可溶态、络合可溶态和盐可溶态对于地表植物有效态的线性相关性,确认铅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主要相关的形态。从实验的结果看,土壤中铅的总量、弱酸可溶态、络合可溶态和盐可溶态含量都与地表植物中铅的含量没有形成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铅的弱酸可溶态与土壤表面生长植物(主要是禾草类植物的叶)中铅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而这种线性相关性受土壤的p H和土壤类型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4.
本次对某固体废弃物场地环境调查,采用钻孔取样方式,采集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分别选取了45项监测因子和35项监测因子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场地中土壤样品重金属监测因子大多超标,地下水水质划归Ⅴ类.本研究为同类环境调查监测因子的选取及分析评价提供了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95.
魏旭  夏琼  高东升  李磊  颜伟华  江冬明 《安徽地质》2021,31(1):76-80,85
本文通过对含山县清溪镇应村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治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得出结果:矿山已损毁土地面积9.06hm2,最终损毁土地面积11.35hm2.划分出:露天采场挖损损毁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重点防治区(Ⅰ)、工业场地压占损毁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次重点防治区(Ⅱ)和矿山外围地质环境影响一般防治区(Ⅲ).  相似文献   
96.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笔者等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红土风化壳剖面的矿物学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热带地区红土风化壳的分层特征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根据矿物组成特征将Pili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黏土层、红土层、腐岩层以及基岩。其中腐岩层镍含量可达1%以上,是主要的镍含矿层。红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土层呈现富Fe、Mn贫Si、Mg的特征。上部黏土层相对红土层反而出现富Al、Si、Cr、Ni贫Fe、Mn的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红土型镍矿,Pili镍矿红土层反而呈现贫镍的特征。剖面元素迁移率特征显示,黏土层经历了强烈的Si、Mg、Fe、Mn流失,红土层经历了Mg、Si等元素的强烈流失以及Fe、Mn等元素中等程度的流失。下层腐岩层中经历了Fe、Mn、Cr等元素的富集以及镍的强烈富集。由此我们提出三阶段过程来解释Pili红土型镍矿的元素迁移和富集:腐岩发育阶段、红土发育阶段以及晚期溶解再沉淀阶段。腐岩初始发育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流失。红土初始发育阶段受地表流体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Mg、Si等元素的流失。红土初始形成以后,受热带地区强降水作用影响,后期还原性地表流体不断淋滤使其上部还经历了强烈的Fe、Mn流失而形成黏土层。中部的红土层也相应发生了强烈的镍流失和中等程度的Fe、Mn流失。该阶段强烈的元素迁移可能是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所特有的特征。流体淋滤携带的镍逐渐由红土层向下迁移,并以含镍镁硅酸盐的形式最终富集在腐岩层中。本研究的发现对该区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
黄依凡 《安徽地质》2023,(2):175-179
重金属铅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CP-OES和ICPMS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不同环境水体中的重金属铅,结合实际水样情况,通过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加标回收率的对比,得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通过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般水质样品推荐使用ICP-MS法;针对铅元素含量较高,或者污染严重、基体复杂的样品推荐使用ICP-OES法。该研究可为测量不同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方法提供有效思路,为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水环境的检测提供技术指导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8.
通过采用HCl-HNO3-HF-HClO4溶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铬铁矿中二氧化钛.本实验探究了样品溶液合适的测定酸度、共存离子的干扰以及选择合理分析线;并以测定了国家一级铬铁矿标样来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且测定12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99.
利用微波消解技术使生物样品的前处理过程简单快捷,消解效果完全满足测定要求。消解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14个微量元素铜、铅、锌、镉、钴、铬、镍、锂、钼、硼、铍、钍、铊、铀。通过对仪器工作条件的优化实验,确定了微波消解和质谱测量的条件。对大米和圆白菜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各元素4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  相似文献   
100.
针对传统小波阈值去噪算法中阈值估计不足的问题,在推导出高频信号中噪声影响幅度按1/2的规律逐渐减小后,提出一种新小波阈值估计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变形监测数据的去噪处理。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均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软阈值法存在的恒定偏差,进一步提高去噪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