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8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南岭地区两种类型盆地的压实流体系统及其矿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盆地构造演化—流体系统—矿化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前缘课题。盆地演化的特征直接影响盆地沉积建造的结构特征。建造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压实流体系统的温度场、动力场、地球化学场和矿化作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滇东南白牛厂早古生代盆地是典型的裂谷式凹陷盆地,上万米厚的黑色页岩与上部碳酸盐岩和砂岩组合有利于矿化的压实流体系统的形成,形成了白牛厂式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粤北晚古生代盆地为地台型浅海盆地,沉积物主要由透水性较好的粗碎屑物质和碳酸盐岩组成,沉积建造厚度较薄。数字模拟结果表明,粤北盆地压实流体系统难以形成较高的地热储和流体势,流体只能在沉积层的特殊部位汇聚并形成红岩型低温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72.
华北地台西南缘矿床的亲缘性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华北地台西南缘山西中条山和河南小秦岭两地区在晚太古宙—元古宙曾是豫—晋—陕三向裂陷槽的主要组成部分,均发育具大陆裂谷环境双模式的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及部分钙碱性火山岩建造,构建了两个地区的原始地壳和初始矿源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二者均具相同的富集型和亏损型,表现出成矿物质来源的同源性及成矿演变的继承性。在层位和岩性控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溶液组成及成矿物化条件等方面两地非常近似,并表现出成矿的多元、多源、多期、多阶段的明显层控矿床的特征,佐证了中条山和小秦岭两个地区矿源层和矿床亲缘性的存在,由此认为在"富铜"的中条山地区应注意找金,在"富金"的小秦岭地区应注意找铜。通过华北地台西南缘矿床亲缘性的研究,可以有助于华北地台西南缘地区的新一轮找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热水喷流成矿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彭润民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257-268
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产有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和甲生盘等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与世界中元古代的SEDEX型矿集区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矿床的产出受华北古陆北缘裂陷槽内三级断陷盆地控制 ;②各大矿床都具有鲜明的层控特征 ,所有矿体总体呈层产在中元古界的白云石大理岩、碳质千枚岩 (或片岩 )中 ;③矿石具有细纹层状、条带状构造 ,喷流沉积成矿特征十分明显 ;④成矿过程中伴有明显的同生断裂活动 ,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 ;但不同矿床同生断裂活动的强度、时限、规模都不同 ,从而导致不同矿床在相同含矿岩组中矿体产出的先后顺序不同和大量层间砾岩与同生角砾状矿石的形成 ;⑤厚大Zn ,Pb ,Cu复合矿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自下至上 ,Cu/ (Zn +Pb +Cu)比值由高→低 ;⑥重晶石层发育 ,多与黄铁矿层互层状产出 ,也有与闪锌矿层互层 ,但与世界典型SEDEX型矿床又有重要差别。成矿期间火山活动明显 ,在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矿床惟一容矿的狼山群第二岩组中先后发现了具有变余斑状或聚斑状结构、变余杏仁构造的基性火山岩、钠质“双峰式”火山岩和钾质“双峰式”海相火山岩及凝灰岩夹层。结合①各种硫化物的铅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地幔和下地壳铅演化曲线附近 ;②部分黄铁矿的Co/Ni值远  相似文献   
74.
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 构造属性及其年代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由北西向展布的逆冲断层系统、伸展断裂系、走滑断裂及伴生同构造沉积组成. 基底卷入、指向北东的主要逆冲作用发生于174 ~168 Ma之间, 随即发生了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 伴随着逆冲后伸展构造作用, 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 沿该带南西侧发育了北西向分布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义县组、九佛堂组等火山-沉积地层. 由于主要伸展断层的倾向位移量具有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 因此, 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显示出向东南方向南积作用迁移的特征. 九佛堂组沉积晚期及其以后, 北侧原物源区又发生向南西的逆冲作用, 在盆地东北缘逆冲断层下盘的九佛堂组地层形成了倒向南西的不对称向斜. 最后, 沿北西向构造带还发生了右行走滑运动. 该构造带醒目的地貌-构造表现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表明, 在新生代以来它仍然具有很高的构造活动性. 该构造带在空间上与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揭示的基底断裂构造基本吻合, 因此, 其中生代构造活动可以看作是在有利的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基底构造活化的结果. 这种基底构造活化可能是板内变形和板内造山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报道了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Re-Os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通过其Re-Os和Nd同位素特征探讨了该黑色页岩的物源性质. 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Re/Os比值为7.18; 187Re/188Os为5.6438; 187Os/188Os为1.9616. 这些特征反映了该黑色页岩具有壳源性质. 其εNdεNd(540 Ma)值为-7.32; Nd模式年龄TDM集中在1.535 Ga. 黑色页岩中Nd同位素的这些特征与盆地基底岩石的Nd同位素参数十分吻合. 综合Re-Os和Nd同位素特征, 说明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的这套黑色页岩的物源中应包括以盆地基底为主要组成的大陆地壳. 同时, 通过与扬子地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Re-Os同位素的对比, 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可能反映了两者在沉积背景上的差异. 这为正确分析塔里木地台与扬子地台的成因关系提供了Re-Os同位素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6.
内蒙古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建造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内蒙古霍各乞矿床是狼山地区著名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建造层序依次为中元古界陆缘裂谷拉斑玄武岩系→矿化热水沉积岩系→陆源碎屑岩系。拉斑玄武岩及基性侵入岩大部分变质为绿泥石片岩,但局部残留基性火山岩和辉长岩类变余结构构造,局部达到斜长角闪岩相,且w(Na2O)>w(K2O)。变余辉长岩的稀土总量较低,且轻、重稀土基本没有分异,黑云绿泥片岩的稀土总量较高,其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黑云绿泥片岩中B、F、K、Ti、Zn、Rb、Sn、Nb、Ag、Ba、Pb、U相对富集,Cu、Pb、Zn富集系数高于变余辉长岩,表明绿泥石片岩具有热液蚀变的特征。含矿岩段条带状石英岩、透辉透闪石岩的稀土总量偏低,轻、重稀土有明显分异,并表现为特征的正Eu异常。除矿化富集外,微量元素Be、B、F、Rb、Ag、Ba、Th、U也有明显富集,表现了热水富集成因的特征。矿床矿化受岩性层控制的特征明显,并且在一定的构造部位富集,具有热液叠加改造的特征。硫同位素变化范围大,多表现为正值,硫化物δ34S值的大小排序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霍各乞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化叠加变质热液改造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相似文献   
77.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古近纪海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查拉组为本次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 它是新发现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盆地的一套古近纪海相地层, 其中含有丰富的沟鞭藻及孢粉化石. 根据甲查拉组所含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分布层位, 建立3个沟鞭藻组合(Apectodinium quinquelatum-Apectodinium hyperacanthum组合、Canningia chinensis-Palaeoperidi nium pyrophorum组合、Cymatiosphaera reticulosa-Samlandia chlamydophora组合)和3个孢粉组合(Arliaceoipollenites baculatus-Anacolosidites subtrudens组合、Aglaoreidia cyclops-Pinuspollenites microinsigis组合、Elaeangnacites asper-Ilexpollenites iliacus组合). 在此基础上, 将甲查拉组的时代确定为古新世-始新世早期. 研究认为, 甲查拉组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期间, 形成于印度被动陆缘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体系的前渊带沉积. 根据前陆盆地演化所提供的地层学标志, 认为研究区内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白垩纪/古近纪之交. 藏南前陆盆地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印度-亚洲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 特提斯在江孜盆地的消亡时间应在早始新世以后, 而在整个藏南地区的封闭时间应在晚始新世Priabonian期以后.  相似文献   
78.
对河北大麻坪碱性玄武岩及其内的辉石岩和二辉橄榄岩包体进行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弹性波速测定。结果表明,岩石波速与压力正相关,与温度负相关;相同条件下二辉橄榄岩的弹性波速最大,辉石岩次之,玄武岩最小。在1.4GPa压力下获得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的弹性波速分别为7.87km/s和7.47km/s,最接近壳幔过渡带的弹性波速。而现代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地区莫霍面深度为32km,认为26Ma以来,该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79.
河南卢氏-栾川地区铅锌矿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系统研究,通过成矿元素分布趋势及盆地演化各阶段流体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模拟与分析,揭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探讨了其成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包括4种基本类型:①海底火山喷流系统,发生在中、晚泥盆世早期盆地快速拉张-走滑阶段,作用范围在大宝山一带,形成大宝山式Cu-Pb-Zn-Fe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