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朝鲜半岛古生代中期-中生代早期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生代中期─中生代早期朝鲜半岛发生了两次主要构造事件, 即古生代中期朝鲜半岛中部临津江构造带的活动和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朝鲜半岛北部豆满江造山带(咸北地块) 的碰撞拼接事件。临津江带的地层、化石和构造等特征研究表明临津江带形成于志留纪末-泥盆纪初, 结束于中生代三叠纪松林期; 根据咸北地块沉积地层的岩浆岩岩石学、年代学资料, 认为豆满江造山带的碰撞拼接时期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黄海地球物理、地震研究, 朝鲜半岛大地构造和沉积盖层研究结果表明苏2鲁高压变质带没有延伸到临津江带, 而是被近南北向纵贯朝鲜西海的断裂右行错移到了济洲岛以南; 咸北地块和输城川断裂带的地质特征研究表明, 咸北地块可能与佳木斯地块相连接, 输城川断裂带可能与牡丹江断裂带相连接。  相似文献   
22.
前寒武纪早期朝鲜半岛地壳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道俊  刘永江 《世界地质》2009,28(3):271-279
通过对朝鲜半岛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变质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大地构造学分析, 提出太古宙-古元古代是古陆的形成阶段(Ar-Pt1 ) , 可分为3个阶段: 古陆核的形成阶段(Ar1 -Ar3 ) 、狼林微陆块的形成阶段(Ar4 ) 和古陆的形成阶段( Pt1 ) 。在朝鲜半岛发现的古老地壳岩石位于南浦-甑山和松原地区, 其中最老的岩石位于甑山地区, 年龄为3.4 ~3.6 Ga ( 3 503 ±123 Ma) , 相当于古太古代 (Ar2 ) ; 松原地区分布着稍年轻的岩石(219~311 Ga) , 相当于中太古代(Ar3 ) 。古陆核形成于朝鲜半岛北部的南浦-甑山和松原地区, 包括狼林地块和京畿地块的朝鲜半岛太古宙岩石大部分形成于新太古代, 中朝古陆的主体形成于太古宙末。古元古代末(约1 600或1 800 Ma) , 随着摩天岭海闭合, 狼林微陆块与冠帽微陆块通过碰撞聚合而形成一个整体, 称为摩天岭运动(可以对比中国的吕梁运动) 。摩天岭运动结束后, 朝鲜半岛作为中朝古陆的一部分, 整体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壳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3.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德亨  田钢  王帮兵 《世界地质》2005,24(2):188-193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在工程地质调查中,根据不同的场地地质条件和勘察目的,合理地正确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取得较明显的岩土工程勘察效果。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浅层地震折射法的发展历史,对各种新近发展的折射波解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并列举了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4.
Landsat TM遥感影像中厚云和阴影去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数据进行的厚云及其阴影去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厚云及其阴影的光谱特征, 设计了厚云和云阴影识别模型。该算法的实现是采用图像配准技术、非监督分类、像元替换等运算, 计算出厚云和云阴影区域的TM影像替换数据, 进而得到消除或者减少云影响的TM遥感影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厚云及其阴影去除方法效果很好, 能消除或者弱化云对TM影像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全赫哲  王卫安 《测绘科学》2012,37(6):175-177
本文在基态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房产管理时空数据库建设的理论,简要地介绍了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公共房产管理情况,分析了公共房产管理所需时空数据的特性,并且为尽量减少数据冗余、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系统的效率,在空间和属性数据结构中定义了时间字段;然后数据被分为不可变数据和频繁变更数据。基于这一理论,为公共房产管理设计了完整的时空数据库模型,构建了某些地区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26.
朝鲜半岛的志留系仅见于中朝克拉通东缘朝鲜半岛中部的平南盆地。该盆地志留系发育于谷山-新溪-遂安地区和法洞地区。谷山-新溪-遂安地区的志留系划分为碎屑碳酸盐岩组成的谷山组和碳酸盐岩为主的月阳里组,化石非常丰富,包括珊瑚类、腕足类、海百合类和腹足类等,该地区谷山组中部和月阳里组上部发育以床板珊瑚为主的生物礁。法洞地区志留系主要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薄层,化石极少。将平南盆地志留系生物地层划分为5个组合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triispirifer shiqianensis带、Palaeofavosites balticusCamarotoechia ubsuensis组合带、Favosites songrimensisLeptostrophia guizhouensis组合带、Parastriatopora coreanicusPleurorima granata组合带和Pentagonocyclicus monocostatusPentagonopentagonalis probus组合带。据此认为谷山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月阳里组时代为温洛克世-罗德洛世。  相似文献   
27.
前寒武纪时期铁矿形成过程中铁物质如何迁移的研究,已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但仍有些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对陆壳来源性铁矿床(非Algoma类型)的成因,仍然具有诸多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铁迁移问题。笔者以朝鲜半岛龙渊铁矿床为例研究了铁介质形成和运输的问题。首先通过铁矿石的地球化学研究和前人研究结果的考察,发现此铁矿床不属于Algoma类型,而是在强酸性介质条件下陆壳物质风化、移动和沉积而形成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强大的酸性环境条件呢?为了揭示这一点,对在当时环境下把水的性质能够变成酸性的物质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硫化物如黄铁矿风化时,形成了能够使铁源物质风化和迁移的介质。这些结果也符合这样一个事实,即目前从富含硫化物地层淋沥的水的pH值小于3.5,并且铁含量远高于非硫化物类型的地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陆壳来源的铁矿床形成过程中,不能忽视硫化物的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28.
福建平和铜钼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福建省平和县钟腾、泮池、鸡笼山、大芹山4个主要矿区内地球化学元素在岩-土-植被中的迁移规律,以期为该区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土壤中主要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的分配规律在垂向上与岩石具有一致性;植物对元素种类的吸收具有选择性,Zn在该区植物中显示强积聚的特征,Co、Ni、Cu属一般积聚型元素,Bi、Mo、As是弱积聚型元素。毛蕨和夹竹桃对稀土元素REE的富集十分明显,超过平均含量达千倍以上。初步判断毛蕨、夹竹桃对在研究区内寻找铜钼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
大兴安岭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由碱性系列玄武岩和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以及伴生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它们与邻区俄罗斯和蒙古同时期火山岩构成面形展布的巨型火山岩带。碱性系列玄武岩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其富集程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系列玄武岩,但明显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这一点又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系列玄武岩适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而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火山岩,其中低钾玄武岩类似于拉斑玄武岩。大兴安岭酸性火山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高Sr流纹岩类和低Sr流纹岩类。前者富集Ti、Ba、Sr、Co和Ni而贫Rb、Zr和Th等强不相容元素,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省分异作用形成的流纹岩;后者明显富集不相容元素Rb、Zr和Th而亏损Ti、Ba、Sr和Co,它们与碱性系列玄武岩之间形成类似于大陆裂谷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与高Sr流纹岩的成因关系类似于大陆伸张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但前者形成从基性到酸性的连续演化系列,并没有形成Daly成分间断。这表明大兴安岭火山岩在源区及其原始岩浆的性质上明显区别于世界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也就是说,大陆溢流玄武岩省的双峰模式起源于干岩浆体系,这种岩浆分异形成的中性岩浆由于其教度大于玄武岩、挥发分含量低于流纹岩而未能喷出地表。大兴安岭富含水的原始岩浆使分异形成的中性熔岩被挥发分过饱和,导致中性熔岩的爆炸性喷发。  相似文献   
30.
晚古生代火山作用既是探究朝鲜半岛北部大地构造归属的基本要素,又是认识东北亚大陆两大构造域转折之际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窗口。针对咸北地区会宁基性火山岩开展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喷发时代为晚二叠世(257±3Ma);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其Si O2含量介于51.9%~55.3%,Mg#变化于40~58,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并具有高正的锆石εH f(t)(+10~+16)值。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指示该基性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而形成的不均一岩石圈地幔,其部分熔融则可能归因于俯冲后的板内伸展背景。会宁基性火山岩不仅为判定咸北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东延部分提供了岩石学证据,而且与中国相邻地块上的同期岩浆事件一道,构成见证古亚洲洋东段沿西拉木伦-长春-延边一线断裂带最终闭合的空间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