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模糊综合评判在拉萨地温开发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环境背景、第四系及含水层因素、水量环境因素、水质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对四大类影响因素及其下一级因子进行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模型的构建,确定其隶属度函数,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的属性赋值与空间分析,对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区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出各网格单元的模糊质量指数值,绘制了模糊质量指数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2.
论述了拦挡坝溃决的危害性,分析了拦挡坝产生坝体破坏、坝基破坏和坝肩坡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止拦挡坝溃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3.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阿坝州壤塘县是中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壤塘县主要饮用水源及饮水水质的调查分析表明,饮水中低矿化度、高腐殖酸是大骨节病患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低矿化度导致软骨组织必须的营养元素缺乏,高腐殖酸造成软骨细胞损伤退化。鉴于此,在壤塘县开展了改水工程示范,探索出适合大骨节病区的地下水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以达到改善饮水水质,阻断饮水性致病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嘉陵江河曲发育,古河道分布广泛,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限制了其研究精度.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查明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本文以南充市石梁乡境内的嘉陵江古河道为例,首次将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古河道结构的探测.首先,通过对该区域的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反演解释,获得了研究区古河道"低-高"模式的二元电性结构以及三雏空间结构模型,从而可推断出古河道地层结构主要有W型、U型两种形态,河道中间松散堆积层厚度平均为20 m,两端变薄,平均为5m.其次,基于现场地质地貌调查和钻探资料,结合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综合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所获得的探测结果对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推断的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进行综合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古河道结构的探测是可行的,并且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获得的物性参数与地质特征结合,可快速、准确获得古河道地层结构,对研究其沉积环境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5.
紧密结合国家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重大战略,聚焦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了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区域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质量。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国内外资料,梳理了页岩气勘查开发所引发的6类环境(地质)问题及勘查、钻井、压裂、开采、闭井等5个阶段需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或风险等,其中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主要诱发水土污染、地质灾害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基本识别了2种地下水污染模式、3种污染类型及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途径; 初步确定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区污染指示性特征因子,并形成了页岩气勘查开发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指导页岩气勘查开发的环境地质调查。该研究为页岩气国家新型清洁能源的绿色开发和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6.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地形地质环境因素、动力环境因素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因素等三大类10余种因素,而不同成因类型斜坡,其空间分布、地表形态特征、松散堆积层岩性、结构以及与下伏基岩的接触界面等因素各具特征。本文在对不同成因类型斜坡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稳定性的宏观定性的地质判据,并研究了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稳定性的定量评价方法。最后还给出了几种易失稳平缓斜坡类  相似文献   
57.
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410km的沿江地带,共发育349个变形破坏体(滑坡、崩塌和变形体),总体积31.49亿 m 3,其中体积大于 1000万 m 3的崩滑体有47个。岸坡变形破坏密度 D和模数 B分别达 0.35个/km和316.95万 m 3。对岸坡变形破坏体及其所处的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变形破坏体与其所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及近期河流地质作用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密切有关。系统研究变形破坏体及其与这些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剖析岸坡失稳的成因机制,对岸坡失稳的预测、预防和工程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本文通过调查,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在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环境演化的动态演变分析,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典型地段进行深入剖析,充分揭示了人类活动-生态系统-地质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初步建立了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机制概念模型。为改善、恢复和保护生态地质环境,实现人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长江流域地貌特征及其环境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江流域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史长江流域大体呈东西向展布.海西期结束海洋环境的东西向隆起——南岭、泰岭一大别山,分别横亘于它的南北边缘.印支运动使全流域都结束了海洋环境:总体呈东西向展布的米仓山、大巴山弧形构造和淮阳弧已形成皱形;巴颜喀拉山、川西、滇北等也相皱成山且遭受剥蚀.燕山运动则奠定了长江流域地貌的基本格局:自东而西形成了天  相似文献   
60.
反循环钻探具有内在的一系列特点,其一,由于内管冲洗液上返速度高,携带岩芯(样)能力强,排屑彻底,孔内(底)清洁,避免了岩芯(样)在孔底重覆机械破碎,因而提高了钻进效率。其二,由于循环介质的连续性,形成岩芯(样)依次连续返出地面,防止了污染,因而岩心(样)品质好,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其三,亦由于内管冲洗液上返速度高,造成的管外与管内流速比值小带来的多种优点,因而为大口径的水文、水井钻探和工程施工钻探开辟了前景。其四,由于钻进工艺性的特点,形成钻具结构相应较简单,因而具有灵活的任选性。即在常规的正循环水井钻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