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以天山北麓总面积达93 936 km~2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样带为例,利用生态-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NPP-PEM,使用1 km分辨率SPOT/VEGETATION遥感等数据资料,估算了生态样带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山地-绿洲-荒漠生态样带平均NPP为161.06 g C·m~(-2)·a~(-1),样带陆地生态系统年总碳吸收量或年总NPP累积量为15.081 Tg C(1Tg=10~(12)g),其中绿洲农田、山地草甸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和山地森林对的碳吸收贡献率分别为32.67%、28.16%、12.41%和9.15%.夏季是各类生态系统NPP增加量最大的季节,而沙漠由于早春短命植被覆盖而具有生长双峰现象.样带NPP空间分布及其季相变化特征是自然环境、地貌、气候以及人类生产活动长期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中水热条件和基质是控制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NPP空间格局的决定因子.结果检验表明模拟效果较为合理,证明NPP-PEM模型在干旱生态系统的应用是可行的.研究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开辟了途径,可为干旱区生态系统评估、监测和管理提供研究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区域多元成矿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超大型铜矿之一。作为超大型铜矿,进一步认识其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为该区寻找和研究该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阐述该矿田区域地质特征,并探讨和分析成矿地质信息、物化探信息和遥感信息等多元成矿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分析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依据,提出该研究区区域成矿特征的几点认识:(1)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经历过拉张、汇聚、碰撞-固结、陆内堆积和弛张作用等形成过程,其成矿主要与汇聚阶段的俯冲-碰撞作用有关;(2)大型基底构造(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衍生的线型次级构造或火山机构有重要的控制作用;(3)与矿田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成因联系的区域型地质建造(早石炭世的陆源碎屑建造和晚石炭世的复理石及基-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以及大规模的花岗岩链派生的浅成侵入岩对成矿有利;(4)具有表示区域性地质特征(区域性深大断裂、板块边缘岛弧等)的重力梯度带,重、磁场等值线形态的扭曲或线性的重、磁异常带反映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是找矿远景区;(5)大规模高背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区的存在(以Cu为主、伴有Ag、Au、Mo、Cr、Ni、Co、Zn、W、Pb元素组合的高背景和异常区)提供成矿物质背景信息;(6)遥感信息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古火山机构、浅隐伏侵入岩体及区域构造格局等控矿因素特征。基于多元信息分析的成矿特征认识对该区进一步寻找和研究该类型矿床有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3.
艾比湖区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干湿季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张飞  高宇潇  周梅  王东芳  李晓航 《冰川冻土》2016,38(5):1394-1403
对2014年艾比湖区域的地表水进行观测和取样,综合运用多元统计、Piper阴阳离子三角图、Gibbs图等方法,对艾比湖区域干湿季地表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季5月,Na+和Cl-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70.34%和52.97%,其次是Mg2+和SO42-;在干季10月,Na+和Cl-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70.57%和66.48%,其次是Mg2+和SO42-.进而判断出在湿季,艾比湖区域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以碳酸盐岩石和蒸发岩来源为主的HCO3--Ca2+-Na+型;而在干季,艾比湖区域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以碳酸盐岩石和蒸发岩来源为主的HCO3--Ca2+型.此外,探讨了离子控制的因素.就自然因素而言,在干湿季,艾比湖区域地表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的共同影响,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十分微弱.就人为因素而言,根据相关研究,干湿季人为活动中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说明该区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我国干旱地区对于河水水化学变化、水质特征、水质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吐鲁番盆地的水资源运转规律及其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盆地为天山东部的山间断陷盆地,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燥,年均降水量16.6mm,年蒸发量达2845 mm,是我国极旱荒漠区之一.开发历史悠久,尤其是近50多年以来,从传统绿洲农业经济向现代绿洲经济发展.对于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而言,水资源的多寡及利用方式,决定着该区域的最大承载能力,也决定着处于荒漠包围中的绿洲的环境状况,尤其是水资源的使用与分配制约着经济的生存与发展.以水资源为主线,探讨极端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吐鲁番盆地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和水资源的形成机制、基本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充分剖析,探讨了吐鲁番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对策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中亚祖母绿主要产地及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母绿宝石是世界四大珍贵宝石之一,目前在我国仅有云南和新疆两地有发现.新疆是我国唯一高品质祖母绿产地.新疆地处中亚,与多个国家接壤,其中就有不少是祖母绿产地.  相似文献   
86.
以天山北坡为实验区,采用2002-2008年精河、乌苏、石河子、蔡家湖4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月的水分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多年平均值计算,然后计算各气候常数;基于气候常数计算气候适宜蒸散量、气候适宜补水、气候适宜径流量、气候适宜失水量,确定月正常气候所需的水量,即气候适宜降水量;进而计算水分距平,最终确定研究区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对帕默尔干旱指数与本地的历史文献记录的实际干旱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帕默尔干旱指数模式的可应用性,并得出了研究区内4站点的帕默尔干旱指数计算公式,根据该指数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旱情记录相符合.  相似文献   
87.
以环境小卫星高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野外实测样本的支持下进行光谱反射率及其变换形式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盐渍化土壤响应敏感波段,利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高光谱影像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土壤含盐量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影像响应波段基本位于近红外波段,其中以780~924 nm波长范围最佳,相关系数R≈0.8;反射率对数的倒数一阶微分土壤含盐量预测模型精度最高,回归方程为Y=-4.152-27.735X+769.813X2,模型及其检验的决定系数都在0.88以上,均方根误差约为3.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区域盐渍化土壤信息的提取及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玉勒肯哈腊苏铜矿是近几年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发现的又一个中型斑岩铜矿,其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对矿床模型构建、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制约。矿区侵入岩发育,矿化主要受闪长玢岩控制,少部分赋存在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和北塔山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本文利用锆石LA-ICP-MSU-Pb法和辉钼矿Re-Os法对矿区岩体和矿化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矿区存在5次主要岩浆侵入事件:382Ma石英闪长岩侵入,379Ma形成含矿闪长玢岩,375~374Ma形成似斑状黑云石英二长岩,348Ma形成黑云母石英斑岩脉,266Ma形成二长斑岩,前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对应构造环境为板块俯冲阶段,后二次岩浆侵入活动为后碰撞阶段。9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73.9±2.2Ma,表明铜钼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与闪长玢岩侵入有关。  相似文献   
89.
新疆阿尔泰南缘乌吐布拉克铁矿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乌吐布拉克中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矿物组合。早期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6~534℃,盐度为11.90%~>73.96%NaCleqv,密度为0.56~0.96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高-中温、高-中盐度、高-中密度的NaCl-H2O体系;退化蚀变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8~313℃,盐度为12.30%~>39.76%NaCleqv,密度为0.83~1.05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高-中密度的NaCl-H2O体系。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2~320℃,盐度为2.90%~15.57%NaCleqv,密度为0.70~1.02g/cm3,成矿流体为NaCl-H2O-CO2±CH4或N2型流体。石榴子石氢氧同位素表明早期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石英及方解石的氢氧同位素暗示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存在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的加入。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表明流体中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硫化物硫同位素表明硫来源于岩浆硫。成矿机制可能为早三叠世岩浆热液交代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形成矽卡岩矿物,在矽卡岩退化蚀变过程中形成铁矿体。  相似文献   
90.
新疆哈尔里克地区侵入岩浆构造序列确定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尔里克山地区侵入岩类岩性岩相、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确定研究区存在奥陶—志留纪(425~460 Ma)、泥盆纪(360~415 Ma)、石炭—二叠纪(270~335 Ma)3期岩浆侵入事件。利用O’Connor标准矿物分类系统,确定泥盆纪发育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岩(T1T2G2)岩石组合,石炭纪发育石英闪长岩-花岗岩(G1G2)岩石组合。岩石组合极性显示俯冲带在南侧,即研究区南侧存在泥盆—石炭纪向北俯冲的洋盆。认为花岗质岩浆形成于洋壳向陆壳俯冲消减带中,其源岩主体来源于洋壳,并受陆源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