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渤海南岸黄河三角洲地区200.30m的YRD-1101钻孔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中主要载磁矿物是碎屑磁铁矿,部分样品含有少量铁硫化物和赤铁矿;古地磁学研究结果揭示了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界限(B/M)位于该钻孔123.33m处,同时,发现在松山负极性时记录了不完整的奥尔杜威(Olduvai)正极性亚时(191.78~200.30m);根据沉积速率推测该孔底部200.30m的年代为1.885Ma。这一研究为该钻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为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在分析国内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地勘基金成果数据为管理对象,搭建了地勘基金成果管理系统,并以贵州省地勘基金成果数据为例,实现了该地区地勘基金项目、整装勘查项目地质数据的有效管理与查询,为地质资料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3.
加纳上东部省某金矿床位于加纳著名的Bolo-Nangodi金成矿带的东北部,为产在早元古代著名的比里姆(Birimian)群绿岩带(Greenstone Belt)中的阿山提型(Ashanti Type)的造山构造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体赋存在石英脉破碎带和蚀变形成的绢/白云母化片麻岩中,全区已发现5个金矿体,其中Ⅳ-1矿体规模最大,Ⅱ-1矿体次之,其余相对较小。矿区矿体具有厚度大、品位高,品位变化均匀的特征,且矿体埋深较浅,易开采。  相似文献   
24.
刘强  张刚  项立辉  张晓飞 《海洋通报》2017,36(5):561-567
基于近年来射阳港区水下地形数据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双导堤建设前后冲淤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6年来总体上以淤积为主,净淤积量约为65.23×106m3,年均净淤积速率约为7.9 cm/a;淤积区域主要分布于导堤两侧浅水区,侵蚀区域主要分布于导堤口附近。2008-2013年间研究区冲刷、淤积和相对稳定区域面积分别占15%、55%和30%。堤口东侧的SSW02站实测最大流速为1.54 m/s,北堤北部的SSW01站为1.4 m/s,无论是涨潮还是落潮,堤口均大于导堤北侧;导堤产生了沿堤水流和口门回流,改变了导堤两侧附近海域潮流方向并增大了口门处的沉积动力。研究区泥沙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区域海流泥沙的沿程落淤和导堤挡流效应导致导堤两侧出现淤积,导堤产生的回流促使堤口冲刷和堤内泥沙回淤。导堤引起的局部流场变化是海底冲淤格局重新分布的主因。  相似文献   
25.
利用双频测深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滨海港区附近海域进行了区域测深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通过与以往调查研究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防波堤建成前后海底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以来水下岸坡为侵蚀最剧烈的区域,海底平原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受自然侵蚀的影响,水下岸坡继续向岸内移,目前最强侵蚀区已内移至–8~–12 m水深的水下岸坡;近年来自然侵蚀明显减弱,年均侵蚀速率约为前10年的1/4;受防波堤挡流效应的影响,口门南侧已由往复流转变为旋转流;目前已出现三大淤积区域,其中以口门处淤积最严重,最大淤积厚达3.5 m,已造成口门处水深不足–10 m;防波堤对周边海域直接影响范围约13.4 km~2,最远可达废黄河口。分析认为,防波堤建设是引起港区海底冲淤格局发生变化的主因。该研究为防波堤的后续维护及滨海港区30万t级航道工程论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6.
以中天山东段的天湖东铁钼矿含矿花岗岩为例,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定其为早古生代花岗岩((445.3±4.6) Ma)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等多方面研究,探讨该岩体的成岩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天湖东含矿片麻状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并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状花岗岩高硅、弱富铝、富钙、富钠而贫钾,ASI值为0.68~0.82,属于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等和轻稀土元素La、Ce、Nd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b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分异较为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表现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εHf(445 Ma)值为-6.31~-1.77,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538~1.825 Ga,表明该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壳源物质。综合分析上述资料,认为天湖东铁钼矿片麻状花岗岩是由俯冲过程中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本课题组的新近研究成果认为,在早古生代时,中天山为岩浆弧构造环境,形成一系列的钙碱性岩浆岩,而该岩浆弧的形成可能是受到介于吐哈陆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的古天山大洋在早古生代时期向南俯冲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7.
“就矿找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大忱 《江苏地质》2009,33(2):222-224
“就矿找矿”,即就矿体信息找矿的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和运用于找矿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大的成功。20世纪末以来,各种建立于成矿规律研究基础上的矿产预测理论层出不穷,运用矿产预测理论指导找矿已成为勘探队找矿人的时尚语言。诚然,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问题在于理论是否科学、先进,并被证明是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的。  相似文献   
28.
赵超  樊敬亮  孟娟 《江苏地质》2009,33(3):245-250
高山峡谷地区的北盘江大桥两岸高边坡,表部风化卸荷严重。因此,对其稳定性及危害程度进行准确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两岸边坡的结构类型、结构面与坡面的组合、岩体风化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然后,对两岸边坡的岩体进行了质量分级;在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两岸边坡在自重、大桥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引起的工程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9.
纳米比亚罗什皮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罗雷铜矿、斯克皮铅锌矿、罗什皮纳铅铜矿及海伯超大型铜矿床以及多处Cu,Pb,Zn,Au及Bi等多处矿(化)点,可望形成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床集中区,找矿潜力巨大。该文在分析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罗雷铜矿的地质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对罗雷铜矿和海伯铜矿之间的大部地区铜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展望,指出激发极化法是该区隐伏铜矿床勘查的有效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30.
滨海砂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潜在矿产资源之一。以莫桑比克的滨海砂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手段对莫桑比克东部滨海砂矿的矿物组成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数理统计方法讨论了重砂矿的元素赋存状态及其载体矿物。研究结果表明:(1)砂矿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钛铁矿、金红石和锆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2)重砂矿的主要化学组分为Ti和zr;Hf及REE为次要组分;而主要有害元素组分Th和U,其总体含量低,故重砂矿对采选加工和产品利用均无明显环境危害。(3)重砂矿中元素含量与粒度之间呈一定相关性,显示zr、Hf、U、Cr、Ta的载体矿物的粒度相对较细;Ti、Fe、V、Nb的载体矿物的粒度相对较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