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将北秦岭造山带视为华北陆块南缘古活动大陆边缘模式的观点颇为盛行。但从地壳演变依据、古生物资料、野外资料及地壳地震反射剖面等方面研究成果分析,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秦岭海槽应是发育于大陆地壳内部的沉降带,两个陆块间从未存在过真正的古大陆边缘;秦岭造山带是发育于大陆内部因碰撞挤压可起的造山带,并非形成于陆壳板块边缘;“楔入造山”是陆壳内部块体碰撞造山的一种新模式。板块构造理论有局限性,大地构造  相似文献   
32.
十万大山地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万大山盆地地构造演化过程为:在华夏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的弧间洋盆基础上,经东吴、印支和燕山期碰撞造山运动,形成晚古生代-中生代前陆盆地,又经过短暂的弧后陆内裂谷阶段,形成了喜马拉雅期右列张扭性盆地。共原型盆地经历了镀嵌、交错、披盖、再镶、交错、披盖、再镶嵌等四个叠置过程。其构造发展由正反转向负反转变化,以多次构造运动叠加后保留的基底部分卷入的冲断-推覆构造形成占主导,并发育典型的楔状前陆盆地、斜坡带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衡山界牌倾滑韧性剪切带(以下简称该带)的分带、变形特征、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对该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点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该带的变应程度和位移量,并探讨了该带的成因及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4.
油气藏中的烃类垂向微渗漏机制一直是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对近地表油气化探异常主要成因机制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存在很大争议。通过自行设计模拟实验装置测量常温高压的水渗透人造岩芯速率,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数值模拟结果、水化学方法勘探实例,认为除非地下具有很好的通道(大的裂隙、断层),否则微渗漏异常不可能通过盆地深部压实水和天然补给水穿过油气藏垂向流动而产生,即随水迁移机制不是油气化探异常的主要成因机制,为油气化探异常成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5.
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胡乐组笔石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在浙江临安板桥奥陶系剖面的胡乐组中发现的较丰富的笔石动物群,包括Pterograptus elegans,Expansograptus sp.1,Tylograptus sp.,Cryptograptus?sp.,Archicli macograptus angulatus,A.caelatus,Procli-macograptus angustatus等主要属种,应属达瑞威尔阶Pterograptus elegans笔石带。这一发现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胡乐组时代跨度非常局限,底界比浙赣交界"三山地区"的胡乐组之底高2个笔石带,顶界对比则低2个笔石带。其下伏牯牛潭组的顶界与宜昌三峡地区相比,也低了2个笔石带,具明显的穿时现象。  相似文献   
36.
加里曼丹岛地处东南亚区域中心位置,新生代以来其最显著的构造特征是伴随东南亚板块构造运动经历了逆时针旋转过程。重点针对中新世时期东南亚区域大规模构造事件,开展区域构造—沉积响应特征研究。基于加里曼丹岛东南部库泰盆地中新世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研究成果,结合加里曼丹岛南部东爪哇盆地中新世半深海斜坡—盆底沉积体系特征分析,综合探讨加里曼丹岛南缘中新世区域构造反转—沉积响应特征。中中新世时期15 Ma左右,形成了大规模马哈坎进积型三角洲沉积体系雏形;依据钻井与地震数据约束,推断东爪哇盆地中新世半深海斜坡—盆底沉积体系初始发育时间为16~15 Ma,2种沉积体系初始发育时间基本一致。推断东南亚区域中中新世时期大规模构造反转事件是加里曼丹岛南缘2种沉积体系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同时期库泰盆地开阔深水环境和东爪哇盆地东西向狭长延伸半深海环境,分别为库泰盆地大规模进积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和东爪哇盆地半深海浊积体发育创造了充足的可容纳空间。  相似文献   
37.
38.
四川盆地及邻区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白云岩中普遍存在充填孔洞沥青。然而,烃源岩和沥青的高成熟度以及复杂的地质构造活动增加了恢复油气成藏史的难度。近年来,Re-Os放射性同位素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油气生成期定年和油源对比。陕西宁强亢家洞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古油藏中的高成熟度沥青(Rb约为1.4%~2.5%)构建了约260Ma、60~70Ma和8~13Ma的Re-Os等时线年龄。其中,60~70Ma和8~13Ma的Re-Os年龄可能指示原油在受热裂解形成焦沥青过程末段地层抬升、地温降低、Re-Os体系封闭的时刻。而较老的约260Ma的Re-Os年龄与普遍的二叠纪是前寒武系、寒武系烃源岩主生烃期的观点一致,说明在原油热裂解之外,高成熟度沥青的Re-Os年龄也有可能指示生油期。同时,在263Ma时亢家洞大部分沥青与筇竹寺组烃源岩样品的187Os/188Os范围较为一致,而灯影组三段和麦地坪组烃源岩同时期的187Os/188Os较低,筇竹寺组可能是亢家洞古油藏沥青的主要烃源岩。上述认识对四川盆...  相似文献   
39.
浅海和俯冲海沟等海域,不仅是矿产和油气资源主潜力区,也是构造地震频发区,其浅表热流和深部温度信息对于了解板块俯冲和岩浆活动等过程至关重要.这些区域浅层地温场和热流场受到底水温度波动(BTV)强烈扰动,其背景热流需由长期观测来获取.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技术特点后,我们提出了系缆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方案,201...  相似文献   
40.
南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南华北盆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后认为其经历了12个演化阶段:变质结晶基底的形成(Ar-Pt1)、拗拉槽-裂谷盆地阶段(长城纪Ch)、克拉通—裂谷盆地阶段(蓟县纪Jx-新元古代青白口纪Qb)、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O2)、整体隆升-弧后盆地阶段(O3-D2)、克拉通-(弧后)前陆盆地阶段(D3-T1)、印支运动阶段(T2-T3)、类前陆盆地阶段(T3-J2)、压扭背景下的挤压冲断-走滑拉分盆地阶段(J3-K11)、冲断抬升剥蚀阶段(K21-K2)、裂陷盆地阶段(E)及坳陷盆地阶段(N-Q)。南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是南华北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经历了沉积→埋深→抬升剥蚀改造→再埋深的过程,在再次埋深过程中具备二次生烃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