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铁矿和石英是大庆岭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对黄铁矿和石英的微量元素及其变化、S/Fe值、晶形、热电导型和石英的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热发光、包体爆裂及红外光谱等方面的研究表明 :该矿床成因具多元性 ,为浅成热液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具多源性 ,既有岩浆来源又有地层来源。富金矿物形成于高硫逸度和较氧化的条件下 ,矿体剥蚀深度不大 ,且具有东低西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用改进的谱间关系模型提取极高山地区水体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峰地区地形起伏大,单一的水体谱间关系模型容易错将阴影提取为水体,并且易与冲积物、冰雪和冰水沉积物混淆。笔者以ETM 影像为信息源,采集并分析研究区地物光谱特征,以常用的水体谱间关系模型为基础,利用水体与阴影、冲积物、冰雪和冰水沉积物在可见光波段光谱值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对谱间关系法进行改进,并与阈值法结合,构建多条件谱间关系模型,用于南迦巴瓦峰地区水体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83.
粤中三水盆地长坑赋金硅质岩主要呈层状分布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生物碎屑灰岩与上三叠统碳质泥岩(或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粉砂岩)之间,厚度1—50m,主要由层状、块状及角砾状硅质岩组成。金矿主要呈细脉浸染状产于角砾状硅质岩中。长坑赋金硅质岩层具纹层状构造特征,在其中发现放射虫、微体古生物化石,角砾长轴与硅质纹层平行分布,含有草莓状黄铁矿,这些特征以及长坑金矿床与富湾银矿床成矿时代等资料都表明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不是简单热水沉积或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而是多次硅化作用的产物,至少经历了热水沉积硅化、成岩硅化、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及银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作用的叠加。热水沉积硅质岩形成富金矿源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4.
茂兰自然保护区板寨地下河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卫  闫志为  曾成  熊志斌 《地下水》2009,31(2):11-13,32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板寨地下河系统是一个边界封闭的地下水系统,板寨地下河的汇水面积较小,水污染程度低,面临的主要污染来自农业生产。在研究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出板寨地下河的主要径流通道,圈定板寨地下河的汇水面积,通过对该系统水化学特征地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板寨地下河系统的地下径流途径和地表汇水范围,为科学地保护板寨地下河乃至整个茂兰自然保护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氯化物对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溶解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借助PHREEQC软件,文章对方解石、白云石分别在无CO2和大气PCO2条件下NaCl、KCl、CaCl2和MgCl2溶液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方解石在NaCl、KCl、和MgCl2溶液中以及白云石在NaCl、K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纯水中大得多,其原因主要是盐效应。由于同离子效应,在CaCl2溶液中可降低方解石溶解度,而白云石在较高浓度CaCl2或MgCl2溶液中,虽发生同离子效应,其溶解度仍较纯水中有不同程度提高。模拟还显示,方解石在MgCl2溶液中以及白云石在CaCl2溶液中溶解时将分别发生白云石化和去白云石化反应,从而促使不全等溶解继续发生。在常规离子中,按方解石、白云石溶解度提高发挥作用的重要性排序为:阴离子中都是SO24->Cl-;对于方解石溶解,阳离子中Mg2+>Na+>K+>Ca2+;对于白云石溶解,当PCO2=0或PCO2=10-3.5bar且CaCl2浓度大约在1.5mol/L以下时,Na+>K+>Ca2+>Mg2+;当PCO2=10-3.5bar且CaCl2浓度大约在1.5mol/L以上时,Ca2+>Na+>K+>Mg2+。  相似文献   
86.
Au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对植物细胞的变异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金矿区和背景区采集和试验种植的植物样品的研究表明,在杉木、马尾松和蕨的叶灰分中,矿区相对于背景区,前者的Au含量是后者的135倍、111倍和147倍;前者的Cu是后者的12倍、8倍和11倍;前者的Pb是后者的11倍、11倍和14倍.试验的高Au含量土壤中生长的青菜和芥菜Au含量分别是对照自然土壤中生长的229倍和205倍.Au等元素高含量土壤中生长的植物的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变异效应明显,主要表现为细胞中出现大量电子致高密度体物质或内部组织的微结构遭受损伤.金矿区的植物样品中电子致高密度体物质含有20.160%~37.321%的Au、3.828%~23.324%的Cu及较多的Pb和Ag.种植的样品电子致高密度体物质含Au34.969%.说明Au等元素以电子致高密度体物质的"形式"淀积在细胞的内部组织结构中.  相似文献   
87.
隆或金矿在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这三个时代的地层中均有产出,且矿化有选择性地在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和粘土质岩的接触带发育,矿化岩石岩性主要为凝灰岩、粉砂质泥岩、构造角砾岩等。矿化明显受层间破碎带及断裂控制,不具有沉积矿床的特征;赋矿岩层的厚度很小,不具备作为层控矿床矿源层的条件;矿床附近及矿区大范围内无岩浆岩出露,缺乏岩浆成因的直接证据。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隆或金矿属大气降水渗滤成因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8.
激发极化数据的最小二乘二维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给出了一种电阻雍激发极化法数据的最小二乘二维反演方法,该方法与以往这类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网格单元中电导率和极化率参数呈线性变化而不是均匀值,从而使电经和极化率的反演结果更准确,更容易用等值线成图,方法在二维有限元正演计算中,采用三角单元,使实测数据反演前不需要进行地形改正;在目标函数中加入最简单模型以及背景场等先验信息,既民反演问题的多解性,又使反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还采用了前人用电位函数与模型参  相似文献   
89.
在兴安金石金矿外围4号分散流异常区,通过地电化学提取金测量法,查明测区存在5个走向规模小于50m的金异常区,W(Au)最大值为72.4×10-9,高出背景值十几倍,并藉综合土壤吸附汞测量,高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等多种物化探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提出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金的地电提取高异常区、高汞量异常区、高磁性异常区、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和中等视极化率异常区的"三高一低一中"的找矿模式.确定测区的北北东角(右下角)一带具备有利的金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JGJ 94-94规范有关预制桩部分的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等资料分析,结合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对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估算的静压预制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值远远低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实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