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河源区距今13万年来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分析黄河源区-青海玛多地区斗格涌盆地钻孔剖面的孢粉及易溶盐等气候代用指标,揭示了该区130ka B 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规律。即:130.0-110.0ka B P寒冷干旱;110.0-82.0ka B P寒温较湿;82.0-10.4ka B P寒冷干旱;10.4ka B P至现代(即全新世)温湿冷干交替。全新世古气候又可划分为3期:早全新世升温期(10.4-7.5ka B P)(Anathermal);中全新世大暖期(7.5-3.5ka B P)(Megathermal);晚全新世降温期(3.5ka B P至今)(Katathermal)。本区古气候总的规律是:冷期长且比全球其它地方提前,暖期短且开始时期滞后。全新世以来气候波动具有千年尺度的振荡规律,晚全新世至今,气温有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地热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替代能源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由于地热资源不合理的开采 ,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 ,地热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3.
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地质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平贵  李雪菊 《地球学报》2000,21(2):190-197
依据土地荒漠化的概念,从地质环境及其演化理论出发,提出了土地荒漠化发展的阶段性,论述了我国北方土地芒漠化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地质背景,分布规律的宏观控制因素,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环境地质条件的经趋势及土地荒漠化扩展的影响,提出了土壤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4.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1938年,“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5.
环境氮同位素方法示踪石家庄市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鹏程 《地球学报》1996,17(Z1):181-188
石家庄市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水中硝酸盐含量分布范围为(0.4-96.0)×10-6,均值28.4×10-6,其δ15N值分布范围+6.1‰—+8.4‰,在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区(面积约8km2)δ15N值大于+9.6‰,表明有来自动物粪例的污染,其余地区水中硝酸盐的δ15N值介于+6.1‰—8.4‰之间,均值+6.9‰,表明该硝酸盐来自土壤有机氮  相似文献   
96.
张胜  张翠云  叶思源 《地球学报》2003,24(2):187-192
文章通过河北平原山前地区包气带土体的氮素循环及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的过程,对包气带土体与微生物细菌对三氮的运移转化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用于溶质运移的预测与准确估算进入地下水的氮素含量求其参数的实验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97.
通过在河套平原五原地区建立典型剖面,对从剖面上采集的水样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得出五原剖面上各地质、地貌单元条件下砷在浅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应用美国地质调查局专业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五原地区地下水Fe-As-H2O体系中砷的吸附释放趋势进行讨论,得出五原剖面上扇前洼地砷酸盐主要表现为从羟基铁上解离释放出来;而黄河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中As主要表现为在水中解离。黄河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中Fe(OH)3对砷释放的抑制力远远高于扇前洼地。  相似文献   
98.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地下水,采用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的生物技术,进行了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实验研究。在实验装置内加入了1.5%的优化菌群制剂,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放线菌属、真菌类的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装置中人为添加石油含量为182.5 mg/l、862.5 mg/l、1695.0 mg/l时,经过28~37 d的微生物修复,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率为27.47%~92.46%,而无菌对照中的石油含量变化在5%以内,说明在无菌条件下地下水中石油降解缓慢。该实验过程验证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石油污染修复中的有效性,探索了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
左海英  张琳  刘菲 《岩矿测试》2014,33(1):96-101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是三嗪类和酰胺类除草剂常用的检测方法。本文针对现有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时间较长的缺点,以HLB柱为固相萃取柱,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液(V∶V=4∶1)为洗脱剂,氟罗里硅土柱为净化柱,采用快速液相色谱柱,建立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地下水中14种三嗪类和2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方法。实验考察了固相萃取柱、定量离子扫描时间、富集柱洗脱溶剂、净化柱等因素对三嗪类和酰胺类除草剂测定的影响。通过延长定量离子的扫描时间,可以降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相对标准偏差,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富集柱洗脱溶剂的极性对目标化合物回收率有较大影响,使用较强极性的二氯甲烷-丙酮(V∶V=4∶1)洗脱剂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化合物回收率;采用氟罗里硅土柱对萃取液进行净化,可除去干扰物,降低基体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4种三嗪类除草剂和2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检出限均小于0.40μg/L,在低、中、高三种添加浓度下,回收率均满足要求。本方法虽然色谱峰重叠较多,但仪器分析时间为5.10 min,与现有方法的仪器分析时间(15 min以上)相比,分析时间短,检出限低,能够满足日常环境水样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
张琳  刘福亮  贾艳琨  刘君 《岩矿测试》2013,32(5):780-784
我国氢氧同位素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经过二十余年的使用,现已不能满足需求,急需研制代表当今分析技术水平的新的氢氧同位素国家标准物质。本文研制了系列(4个)水中氢氧同位素标准物质,其中三个采自天然水样,一个为人工配制的贫氘水,三种天然水样基本涵盖了我国境内天然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范围。每种标准物质随机抽取30瓶的均匀性子样,每份子样做双份分析,进行均匀性检验,四种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检验得到的F值都小于相应的自由度的临界值,显示四种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良好。标准物质的δ18O和δD值经过2年的稳定性检验,特征量值变化在不确定度范围,由此判定δD、δ18O值稳定性良好。采用国际间实验室采用不同原理的方法协同定值,11家国内外实验室分别采用Cr还原法、激光法、H2-H2O平衡法、高温热转换元素分析法进行水中氢同位素定值,采用CO2-H2O平衡法进行氧同位素定值;定值不确定度显著降低,δ18O的扩展不确定度小于0.08‰,δD的扩展不确定度小于0.9‰。该标准物质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确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批准号为GBW 04458~GBW 04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