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土屋斑岩铜矿位于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中段,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中。闪长玢岩为钠质亚碱性系列:w(SiO2)51.56%~56.98%;w(Al2O3)16.41%~19.17%;w(Na2O)2.6%~5.42%;w(K2O)0.582%~2.24%;全碱w(Na2O+K2O)3.182%~6.205%;w(K2O)/w(Na2O)为0.144~0.78。微量元素蛛网图右倾,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Nb、Ta负异常明显。稀土总量较低,ΣREE为34.06×10-6~96.02×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3.40~5.98,δEu为0.65~1.10,没有发生明显的斜长石结晶分异作用;δCe为0.90~0.99,表明氧化条件弱。根据闪长玢岩地球化学、U-Pb年代学及构造环境图解分析,显示闪长玢岩体形成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活动陆缘。  相似文献   
22.
23.
24.
回顾了邯邢地区以往找铁矿的物探方法。在总结分析邯邢式铁矿岩(矿)石的物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在该区所做的一些探索性工作和目前隐伏矿勘探技术发展大趋势,提出在邯邢地区邯邢式铁矿今后找矿中运用综合性物探方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有利条件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5.
羊鼻山铁矿位于佳木斯地块中部,铁建造主要产于兴东群大盘道组第一岩段,含铁建造为一套由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矽线石黑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岩等组成的孔兹岩系,其原岩形成于浅海陆棚沉积环境。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并被少量后期黄铁矿交代,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与矽线石,二者均呈定向排列,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构造为主,少量呈块状构造。据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结合区域矿床对比研究,认为羊鼻山铁矿成因属BIF型,初步划归Superior型。含铁建造中矽线石黑云母石英片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4组,分别为1 006~1 212 Ma、1 238~1 480 Ma、1 521~1 742 Ma以及1 800 Ma,据最小年龄可推断羊鼻山铁矿含铁建造的沉积上限年龄为1 006Ma;1 238~1 480 Ma年龄组丰度最大,反映铁建造与围岩的剥蚀区岩石以中元古界岩浆岩为主;而最大年龄组中的2 672 Ma与2 711 Ma样品为佳木斯地块最古老的锆石之一,说明佳木斯地块存在太古代结晶基底。结合同样被认为是佳木斯地块结晶基底的麻山群近期年代学研究结果,认为兴东群应为麻山群的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26.
桃园—测鱼铜成矿远景区是河北省重要的成矿远景区之一。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该地区铜多金属矿六种成矿模式:与火山、次火山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锌矿床、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热液充填脉状铜矿、变质辉绿岩型铜矿、角砾集块岩型铜矿和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提出了五种找矿模型:变质辉绿岩型,热液充填脉状,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与火山、次火山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锌矿和角砾集块岩型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27.
三佛山花岗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其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学特征及准确的侵位年龄仍缺乏系统研究,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关系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约束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角闪石全Al压力计、黑云母Ti温度计,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对温压计及全岩主、微量和锆石U-Pb年龄数据,限定了三佛山花岗岩岩石类型、侵位时代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此外,测试并收集了大量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侵入体的Sr-Nd及锆石Hf-O同位素数据,综合此次矿物化学研究的新认识,探讨了三佛山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通过角闪石全Al压力计及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得到其就位压力2.20kbar;采用角闪石全Al温度计、黑云母Ti温度计,得到的结晶温度为730~680℃。LA-ICP-MS U-Pb测试结果表明三佛山花岗岩侵位于119.6~114.2Ma。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上年代学、Sr-Nd-Hf同位素研究成果,判定其为I型花岗岩,发育的暗色微粒包体及基性脉岩也应该是同时期的产物,并且局部可能存在岩浆混合作用。花岗岩属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为挤压造山转变成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其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和比较低的ε_(Nd)(t)值,全岩Nd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2447~2143Ma)等均指示源区主体为重熔的古元古代华南板块中下地壳。  相似文献   
28.
朱小辉  陈丹玲  王超  王红  刘良 《地质学报》2015,89(2):234-251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516Ma,原岩的性质为洋壳属性,证实柴北缘局部地段还存在洋壳深俯冲,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柴北缘地区陆壳深俯冲前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发展与演化的岩石记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柴北缘地区在700~850Ma时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发生了裂解;535~700Ma时在裂解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大洋,沿柴北缘连续分布的岩石记录表明该洋盆可能在早古生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460~535Ma时该洋壳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450~460Ma期间洋盆闭合消失。这一认识对全面深入了解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针对现有露天矿区空气钻孔作业存在的粉尘污染、岩矿心(样)丢失严重等问题。采用贯通式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在四川拉拉铜矿露天矿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检验贯通式潜孔锤在露天矿区的钻进效率、粉尘控制以及岩心(样)采取率情况。试验共完成了3个试验孔,进尺483 m,平均钻进效率为8.83 m/h,岩心(样)总长度252.43 m,反循环效果良好,且不同的钻具组合对反循环形成效果无影响,试验现场无粉尘弥散现象。  相似文献   
30.
针对南坪矿区地层破碎、胶结性差、钻进漏失及坍塌非常严重、多个钻孔无法钻至设计深度等难题,从冲洗液选择和简化钻孔结构、改进钻进工艺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经ZK474、ZK477两个报废钻孔移位后重新施工,一举获得了成功,实现了钻进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技术经济效益实现了跨越式提高。重点介绍了钻孔护壁堵漏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