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97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0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渤海地区1∶1 000 000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以辽宁、山东、河北、天津地质志图件以及环渤海地区环境地质系列图件为依托,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及成果编制而成。环渤海地区地质图以环渤海地区早前寒武纪至新生代出露的地质体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了环渤海地区的地质演化,通过编图建库的手段表达各地质体的时空演化和配置关系,为后续地质调查科研工作及生产工作提供基础地质图件及地质信息服务资料。图幅采用MapGIS 6.7软件制作,包括地质体面元单位1 892个,地质界线6 755个,钻孔、化石点、火山口、古人类活动遗址、同位素测年样点、主要标准剖面等共132个,断层1 984个,并全部填写了属性,总体数据量约123 MB。环渤海地区地质图对近30年的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综合集成,将中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古新世—全新世4个地史时段进行了地层区划、构造区划和岩浆岩区带等划分研究,建立了动态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划分系统。为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地质信息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为阐释岩浆两阶段演化过程及其与铁成矿的关系,对邯邢铁矿区斑状石英二长岩中角闪石斑晶环带结构进行了成因矿物学研究.通过角闪石温度计、压力计、氧逸度计和湿度计的计算,发现岩浆在14km深处岩浆房内经过多次岩浆混合过程,其后演化的岩浆侵位到1.9 km的深度.岩浆房的温度为935~964℃,氧逸度为△NNO+0.27~△NNO+0.85,含水量为4.64%~6.29%,岩浆定位后角闪石结晶的平均温度为719℃,氧逸度为ANNO+2.16,含水量为3.94%.通过黑云母温度计和氧逸度计等验证,该计算结果可靠.岩浆较高的含水量和定位后显著增加的氧逸度有利于富铁的流体/熔浆与硅酸盐熔浆的分离,并最终形成邯邢式铁矿.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寻石家庄市藁城区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规律,以藁城区2001—2018年的年降水量、地下水人工开采量等数据为基础,对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P-Ⅲ型曲线法确定降水序列的丰、平、枯年份,分析不同降水量情况下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规律;其次,利用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人工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001—2016年逐渐增大,在2016—2018年趋于减小,2016年为转折点;在空间上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呈现出北部埋深小、南部埋深大的特征,北部水位埋深较同期南部水位埋深要浅5~10 m。2)降水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重要因素,枯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8~1.5 m之间,平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2 m之间,丰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1 m之间。主灌期(3—6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增加速率均为cm/d级,非主灌期(7—10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减少速率均为mm/d级。3)人工开采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农业开采量占人工开采量的80%。综上认为,藁城区一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地下水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地下水位埋深增加0.45 m。  相似文献   
34.
汉诺坝碱性玄武岩是深源包体和巨晶的主要寄主岩,同时,也有不含包体的碱性玄武岩和含包体的拉斑玄武岩。本文基于理论计算,探讨了包体和巨晶分布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35.
刘唐生 《地学前缘》2002,9(2):464-464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段 ,山峻河窄 ,水流湍急 ,水量充沛稳定 ,是我国西北水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地段。已经修建和正在规划修建的梯级电站大多座落于黄河的高山峡谷之中 ,而这些区段往往是崩滑灾害的多发区。显然 ,崩滑体的稳定性与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 ,一旦失稳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它们形成的原因 ,掌握规律 ,评价其稳定性 ,是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黄河上游广泛发育的崩滑体有其发生、发展和衰亡 ,由静到动 ,由动到静的过程。只有掌握它们形成的内在规律 ,才能防患于未然。影响坡…  相似文献   
36.
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水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克岩  王桂玲 《水文》2002,22(3):32-33,17
针对以往水资源评价中水质、水量分开评价的不足,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一种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实例的总结分析,探讨了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体会,与众共议。  相似文献   
38.
蓝藻聚铁作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模拟前寒武纪大气的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氧浓度条件下,加入较低浓度(6μg/g)铁的Zarronk培养液培养蓝藻Spirulina platensis,观察铁的沉淀与凝聚。藻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改变环境的离子平衡系统以及pH,Eh等,造成铁的氧化、还原、络合和Fe3+沉淀。实验组与未加蓝藻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实验证实藻在聚铁和铁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在深入研究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叶肢介化石时,于该组上部首次发现了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产出层数多,个体数量大,种的分异度高,为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正确建立冀北-辽西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地层格架,提供了关键而有力的古生物证据。根据这一发现和大北沟组至西瓜园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本区大店子组上部(3-4段)可与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下部(原大新房子组)对比;证明辽西地区缺失相当于本区的大店子组下部(1-2段)地层,西瓜园组大体相当于辽西的义县组。  相似文献   
40.
泥河湾保护区地貌特征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泥河湾保护区实地调查,黄土台地、黄土沟梁和河谷地貌是发育在“泥河湾层”及其覆地层上的主要地貌类型,其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反映了该区流水地貌的现代演化特征。伴随流水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发生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及保护区的地层剖面。笔者认为该区域地质灾害是多种致灾因素造成的,其中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植被和人为因素,通过控制植被因素可以改变目前的地质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