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塔中—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颗粒滩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本文介绍了碳酸盐岩颗粒滩的定义和研究概况。通过镜下薄片分析将该地区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颗粒滩主要划分为3类,并明确了3类颗粒滩的微观沉积特征。颗粒滩主要类型为:内碎屑滩、生物碎屑滩和鲕粒滩,所含的主要颗粒类型分别是内碎屑(砂屑为主,含砾屑)、生物碎屑和鲕粒,多为亮晶胶结,反映了高能水动力环境,由于迁移作用颗粒时常会相互伴生。另外,也发现了在低能环境中发育的复鲕和中—高能水动力环境下的藻粒;藻粒常常会与内碎屑颗粒、生物碎屑颗粒伴生,规模不大,多形成于中—高能水动力环境下的碳酸盐岩潮坪环境或台缘缓坡带。通过连井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良里塔格组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主要以薄层退积为主,高位体系域以厚层加积为主。最后,本文结合颗粒滩的展布特征建立了该地区良里塔格组颗粒滩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2.
冷泉系统在大陆边缘海域中广泛发育,我国的南海北部海域因其独特的地质条件成为了研究冷泉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在冷泉系统中,由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碳酸盐岩等自生特征矿物的形成。而自生碳酸盐岩继承了冷泉环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是记录冷泉活动信息的优良载体。近十几年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有关南海北部碳酸盐岩最新研究成果的整体认识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仍缺乏相应的汇总分析。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冷泉碳酸盐岩的成岩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包括流体来源、氧化还原环境、元素循环等,而有关冷泉活动对全球变暖和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较少;同时大多研究基于单一期次的冷泉活动,有关地质历史时期的冷泉活动鲜有报道。本文在对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综述,认为未来需要在南海北部合适的区域进行大洋钻探,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冷泉活动,探讨其对全球变暖和碳循环的影响。基于前期的工作成果,笔者认为琼东南海域和东沙海域冷泉区是对地质历史时期冷泉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43.
冯光英  牛晓露  刘飞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22,96(12):4224-4241
丰丽镁铁质侵入岩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其岩石组成主要为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其中角闪辉长岩中含有较大的角闪石斑晶,并可见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包含其中。SHRIMP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侵位年代为107±1. 0 Ma。丰丽岩体具有基本一致的(87Sr/86Sr)i(0. 7065)和εNd(t)(-0. 17~0. 14)组成,表明岩浆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且同早中生代镁铁质岩浆岩相比,丰丽岩体的Sr Nd同位素组成较为富集,可能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多期次俯冲交代导致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富集累积有关。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岩浆来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其源区物质组成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岩浆经历了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3%),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及钛铁矿物的分离结晶。锆石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变化于5. 0‰~6. 6‰之间,平均值为5. 8‰,略高于典型地幔锆石的δ18O值,暗示岩浆源区曾受到洋壳上部俯冲沉积物熔流体交代作用影响,同时角闪石矿物的结晶说明原始岩浆含水量较高,也证明源区经历过丰富的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早白垩世最晚期(110~100 Ma),东北地区岩浆作用的空间分布范围集中在最东部地区,岩性上主要为碱性岩、双峰式火山岩及少量的镁铁质岩浆岩,说明此时东北地区处于古太平洋后撤导致的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中,岩石圈地幔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形成了研究区镁铁质岩浆岩。  相似文献   
44.
切里湖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蕴含较为丰富的铬铁矿资源。蛇绿岩主要由蚀变地幔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组成,铬铁矿矿体呈透镜状分布在地幔橄榄岩内部。切里湖地幔橄榄岩橄榄石Fo(90. 06~90. 74)和铬尖晶石Cr#值(67. 45~85. 42)较高,全岩富集MgO、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Ba等),亏损Al2O3、CaO、高场强元素(HFSE,如Th、Ta、Ce、Nb)和PPGE(Rh、Pt、Pd),这些特征与缝合带其他地幔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及弧前地幔橄榄岩特征,经历了早期高程度熔体抽取和晚期熔体交代过程。切里湖铬铁矿矿石具有致密块状和浸染状构造,包含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多种包裹体。铬铁矿Cr#值为65. 5~75. 8,Mg#值为64. 89~76. 04,平衡熔体显示出玻安质熔体的亲缘性。与地幔橄榄岩相比,切里湖铬铁矿的IPGE与PPGE分馏更加明显,IPGE更加富集。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Δlg〖KG-*4〗 fO2(FMQ)的相近,介于-1. 97~0. 69之间,表明两者起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对比其他蛇绿岩,认为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的蛇绿岩起源于大洋中脊环境,后受到了俯冲带的影响,显示多阶段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5.
长江河流沉积物磁铁矿化学组成及其物源示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河漫滩沉积物中磁铁矿的元素组成.磁铁矿中的FeO平均含量稍高于其标准组成,而Fe2O3平均含量则明显低于标准组成;Ti、Al、Cr、V、Mn、Mg、Co和Zn等元素在磁铁矿中含量变化大,不同支流的磁铁矿的元素组成不同,同一取样点不同样品磁铁矿的元素组成变化也较大.金沙江、湘江、汉江及长江干流磁铁矿与钛磁铁矿、钛尖晶石、钒钛磁铁矿和铬铁矿等出溶交生,TiO2、Cr2O3和V2O3等元素含量高且变化大.金沙江磁铁矿富Mg、Al和Cr;大渡河、雅砻江和岷江磁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多低于0.5%;涪江、汉江磁铁矿富Ti和V,而湘江磁铁矿富Ti和Al;总体上,长江干流上游磁铁矿富Ti,而下游磁铁矿中Ti、Al、Cr、V、Mg和Mn含量低于0.15%.干流磁铁矿的元素组成变化反映主要支流源岩组成及对干流影响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国际大洋科学钻探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莫霍钻”计划。在50余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四个阶段,执行了300多个航次的洋底钻探任务。所获得的海量、珍贵的洋底数据,如今保存在多个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包括了测井信息、岩芯基概况信息、物理属性信息、化学属性信息、岩石特征、古生物化石内容等观测和实验分析结果,数据量巨大。这些数据还通常附于相关的大洋钻探出版物中发表,部分被相关专业数据库收录。总体来看,大洋钻探目前的数字化工作存在多个数据库间数据类型不匹配和数据检索方式单调等问题,不利于后续对于数据的再挖掘和利用。未来需要重视综合性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多源异构数据有效融合,互联互通,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大数据技术手段支撑相关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7.
48.
文章针对我国大洋样品管理中遇到的样品类型复杂、形态多样、“身份”精准厘定困难等现实问题,将大洋样品作为编码对象,以分类编码相关国家基础标准为依据,利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设计了一套由13个代码段组成、包含30个代码位的代码总体结构,以及能够记录样品馆藏信息、状态信息、原始采样信息、分割切割信息的代码表...  相似文献   
49.
结合近年来采集的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数据,探讨单一数据在解释工作中存在片面性和精度不足的问题。利用海南岛西部海域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仪同步测量数据开展联合解释,分析认为其在划分浅地层结构、识别灾害地质体、圈定海砂资源分布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精度地震资料解释需求的背景下,开展联合解释可有效提高对地质演化的认识,降低地质解释的多解性,优化海砂资源靶区,为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更准确可信的地质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0.
造山带原型盆地恢复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板块构造研究的难点与前沿,对于理解造山带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原型盆地恢复的方法出发,评述了前人根据碎屑组成、元素地球化学和碎屑单矿物年代学来进行原型盆地恢复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基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盆地的实践,提出造山带原型盆地恢复的五个要素:盆地顶底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