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60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完成正式组网,有必要对BDS的定位性能进行精度评估与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在MGEX (Multi-GNSS Experiment)选取8个测站5天的观测数据,以北斗二号/北斗三号(BDS-2/BDS-3)为主分析BDS-2/BDS-3、BDS-2/BDS-3/Galileo、BDS-2/BDS-3/GPS、BDS-2/BDS-3/GPS/Galileo四种不同组合卫星系统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试验结果表明:BDS-2/BDS-3静态PPP在东(E)、北(N)、天顶(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2.49 cm、2.27 cm、4.04 cm和34.6 min、19.3 min、28.1 min;BDS-2/BDS-3/Galileo静态PPP在E、N、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1.81 cm、1.65 cm、2.94 cm和20.4 min、13.0 min、18.6 min;BDS-2/BDS-3/GPS静态PPP在E、N、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1.67 cm、1.62 cm、2.82 cm和18.3 min、10.2 min、16.1 min;BDS-2/BDS-3/GPS/Galileo静态PPP在E、N、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分别优于1.46 cm、1.40 cm、2.45 cm和14.5 min、9.3 min、14.5 min.   相似文献   
62.
针对机器学习算法在卫星钟差短期预报应用中训练数据量最佳确定、算法有效性评估研究较少的问题,以 武汉大学IGS数据中心连续15d33颗事后BDS-2/BDS-3精密卫星钟差产品为例,基于钟差相位数据的偏最小二乘 (PLS)、基于钟差相位数据一次差分的偏最小二乘(DPLS)、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进行了BDS-2/BDS-3卫星 钟差短期预报。实验结果表明:首先,选择第15天数据为测试样本,前14天距第15天最近的连续n d数据为训练 样本时,n 为8时,PLS模型预报性能达到最优;n 为1、3、8时DPLS预报性能达到相对最优;n 为11时LSTM 预报 性能最优;PLS、DPLS模型的预报效率较优,而LSTM 预报效率较差,最大预报耗时分别为0.25s、0.90s、 198.65min;随着测试样本的增加,LSTM 模型的预报耗时显著增加,而其他两个模型预报耗时基本没有变化;其次, 连续14d的短期预报(当前1天为训练样本,后1天为测试样本)结果表明,DPLS较PLS与LSTM 模型,6h预报时 长下,均方根误差(RMS)分别提升了31.26%、39.66%,极差(Range)分别改善了26.34%、40.30%,24h预报时长 下,RMS分别提升了33.48%、42.68%,Range分别改善了29.77%、42.95%。  相似文献   
63.
淮南潘二矿区、山西河池矿区和河南焦作矿区水样作为突水水源数据,采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选用六大常规离子作为判别因子,分别建立矿井突水水源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经回判检验表明,潘二水样和焦作水样的距离判别模型回判准确率超过90%,而河池矿区水样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仅50%。为此,增加总硬度、碱度、PH值和矿化度作为判别因子,重新建立河池矿区水样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回判准确率提高至90%,证明适当增加特征判别因子对改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有利。最后对三个矿区的未知样本进行了距离判别分析,并与Bayes逐步判别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判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距离判别法稳定性较好,判别准确率与Bayes逐步判别基本相同,比模糊综合评判要好。因此,在判别因子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距离判别法是目前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电法勘探是一种以研究地下探测目标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电性差异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通常采用的二维电法勘探只能得到一条垂直于测线的视电阻率剖面,如果不能确定测线位置正好在异常体的正上方,这时就难给出较准确的结论。三维电阻率法采集数据量大,可获得三维电性数据体,而且可方便地根据需要实现水平及垂直切片,有着二维电法探测不能比拟的优点,实现对目标体的准确定位及全面透视。通过对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体进行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表明双巷并行三维电法对地质异常体可以进行有效的探查并获得良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65.
淮南煤田潘三煤矿4-2煤层中的岩浆岩、天然焦和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其矿物组成和主量元素含量,研究地下岩浆侵入对煤中矿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变质成天然焦后,其总的矿物含量增多,并伴随着后生矿物如微斜长石和镁绿泥石的出现。天然焦中后生矿物的组成元素可能来源于岩浆或热液中的主量元素如Si、Al、Na、K、Fe和Mg。  相似文献   
66.
徐宏杰  桑树勋  易同生  赵霞  刘会虎  李林 《地球科学》2014,39(11):1507-1516
基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16口井36层次的试井资料, 采用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 探讨了黔西地区煤储层渗透性的展布规律与地应力特征, 论证了煤层埋深与地应力对其渗透性的控制机制.研究表明, 研究区煤储层以特低渗-低渗透率储层(<0.1×10-9m2)为主, 中渗透率储层(0.1×10-9~1.0×10-9m2)也占有相当大比例; 应力场类型在浅部表现为大地动力场型, 一定深度可能转化为准静水压力状态.煤储层渗透率及其埋深的负幂指数关系较为离散, 但在不同深度渗透率转折点与地应力场类型转变一致; 单井煤储层试井渗透率差异较大, 随地应力增大和埋深增加而降低, 平面展布受地应力强度控制由SW-NE具"低-高-低"发育规律.埋深对渗透率的控制实质是地应力的控制, 区域构造位置及其所处高应力场作用下的煤体形变与破碎致使孔裂隙压缩或闭合是该区渗透性差异的主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7.
应用经典塑性力学理论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深部圆形巷道的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应用塑性力学求解新体系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准确解,进行了各向同性均质地层中圆形巷道破损区、地层残余强度与支护压力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破损区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它们基本呈线性关系。(2)建立了支护压力与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围岩破坏后残余强度、围岩泊松比和重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支护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8.
查文华  宋新龙  武腾飞 《岩土力学》2014,35(5):1334-1339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GD-65/150高低温环境箱,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煤系泥岩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下煤系泥岩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变形模量以及泊松比受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泥岩的力学特性有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峰值应力从25℃时的9.153 MPa下降到55℃时的8.271 MPa,降幅为9.6%;峰值应变从25℃时的11.002×10-3下降到55℃时的8.249×10-3,降幅达25.0%。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变形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泊松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由此得到各参数变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深井高温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雷达在某个方向上发现目标的最小高低角叫遮蔽角[1]。快速准确计算出气象雷达各方向的最大遮蔽角能够为雷达站的点位和天线高度提供设计依据。本文以某机场为例,在不考虑植被或建筑物高度的提前下,利用等高线数据,采用GIS的空间叠置分析功能快速计算该机场气象雷达每隔2。5°方向的最大遮蔽角。相比传统的断面计算法,GIS空间叠置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希望能够引导读者注重GIS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王磊  ZHANG  Xian-ni 《北京测绘》2014,(4):51-55
为了保证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的可靠性,本文提出采用边界角及其修正量替代移动角和修正量进行观测线长度设计,可作为传统观测站长度设计的有效检核条件;利用沉陷预计方法确定沉陷盆地主断面来设计观测线位置,可有效检核基于传统角量参数设计观测线位置的可靠性。最后将本文提出的观测站设计可靠性检核条件用于某矿工程实践,有效的确保了地表移动观测的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