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591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Automation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数据访问技术,它提供了一种不同模块之间相互操作的方法。Surfer Automation是基于Surfer软件的Automation技术,可以实现Surfer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二次开发。这里以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上盘为例,运用Surfer Automation技术及其与VB编程语言的接口,结合地质认识进行参数调整,选取合理的数学方法,批量自动化建立了各种用于油藏描述的地质模型,提高了长井段油藏的建模效率,且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为油藏精细描述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802.
濮城油田沙一段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层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层的产能,注水效果及石油采收率。对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层内、层间、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该区储层的非均质程度以严重非均质型为主,层内夹层多,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隔层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油田开发以层内矛盾为主,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能为揭示砂体展布及合理划分开发单元,选择注采系统,为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二、三次采油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03.
由于好的孔渗性砂岩油气田越来越少,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近年来逐渐成为勘探和开发的热点。以长庆苏里格盒8砂岩为例,对致密砂岩的AVO异常特性分析得出:AVO属性参数的变化可以反应出致密砂岩的含气性与含水性。含气与含水砂岩的共同特征是零炮检距的振幅P都为负。不同的是由于泊松比明显下降,在P/G交会图上,含气砂岩表现为较明显的AVO异常,AVO斜率(G)一般为负值;含水砂岩由于泊松比增加,AVO斜率(G)一般为正值。  相似文献   
804.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准确与否,与选用的计算方法是否合适关系很大,各种计算方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和假定模式上建立起来的,与实际工况存在差异。通过分析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机制,对现存的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各种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沉降计算方法的选用思路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05.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萍  尹太举  郭青松 《西北地质》2010,43(1):115-123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并根据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认为本区大的沉积背景仍然为辫状河三角洲,但沉积微相类型和砂体成因模式与一般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即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砂坝为特征,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欠发育。主力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水体浅,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流水动能强,分流河道主要起输送沉积物通道作用,沉积作用弱,而分流河道之间水体能量相对弱的区域沉积作用强,因而形成了以分流砂坝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这种沉积模式打破了传统三角洲沉积以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的相模式,建立了以土豆状散布于河道间的分流砂坝为格架的沉积微相新模式。  相似文献   
806.
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震沉积学的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地震沉积学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地层切片是应用沿两个等时界面间等比例内插出的一系列层面进行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研究的技术;90°相位转换(调整)使地震相位具有了岩性地层意义,可以用于高频层序地层的解释;基于不同频率地震资料反映的地质信息的不同,采用分频段解释的方法,可使地震结果的解释更加明确。由于受地震分辨率和解释手段的限制,地震沉积学的研究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807.
定量表征原油裂解程度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裂解程度反映了原油在地质体中经历高演化阶段后向天然气转变的程度。定量表征原油裂解程度.可为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讨论了原油热裂解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包括化合物组成和浓度的变化,这些变化特征是原油裂解程度量化描述的基础。因此,可建立模拟实验过程中原油裂解程度与变化特征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将这种定量关系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原油研究,从而为研究区海相原油裂解程度的研究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808.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成保持基本稳定,仍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但进入中等及以上程度降解作用后,抗生物降解能力出现差异,相对组成发生变异,失去其环境意义。在甲基三芴系列中,甲基硫芴的抗降解能力强于甲基芴和甲基氧芴,降解速率不一致,组成特征不断变化,使甲基三芴系列相对组成不能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三芴系列”被细菌消耗的速率不同,整个生物降解过程中其相对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对生物降解原油而言,无论其降解程度如何,“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特征均不能有效的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  相似文献   
809.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蚀与侧蚀—沉积交替的结果。而构造下降过程所引起的基准面上升和可容空间增速的变化又影响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考虑构造运动在河流层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阶地与相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修正了Wright等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构造运动控制了河流层序的发育,构造上升半旋回形成水退体系域,为一系列相对等时的阶地,构造下降半旋回形成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构造抬升早期形成的河谷充填物,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Wright等的含义一致。  相似文献   
810.
本文针对地球物理中地震剖面图象的分割,进行特征提取和计算的探讨.分析了纹理结构的自相似性特性,应用分形原理进行分形维数的估测,探索了用分形特征进行图象分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