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浙江是非金属矿大省,金属矿特别是斑岩型矿床的研究亟待进行。本文以里山岭斑岩型铜矿床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SHRIMP U-Pb对该岩体侵位时代进行精确限定,利用Sr-Nd同位素示踪含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不仅为浙江斑岩型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增加了新资料,还对浙西下一步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常山里山岭斑岩型铜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受球川-萧山深断裂带控制。该矿床铜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中。含矿花岗斑岩为高硅、富碱、高分异、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的稀土分布型式右倾,整体呈“海鸥型”,有明显负Eu异常。岩石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Zr、Hf、Ti、Y、Yb等高场强元素。含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1±2)Ma,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背景。岩浆岩(87Sr/86Sr)i值为0.679 95~0.721 08,平均0.701 14。εNdt)值为-8.4~-5.8,平均-6.7。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含矿花岗斑岩源区主要为地壳,兼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62.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烃源岩、强充注油源断裂和有利火山岩相带的合理配置。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风化壳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在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受风化淋漓作用改造的优质储层中,其中的油气来自下部烃源岩,运移通道为与烃源岩相沟通的油源断裂;另一种模式为内幕型成藏模式,储层为流体溶蚀改造的储层,其中聚集的油气来自邻近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的炭质泥岩。  相似文献   
63.
针对石南31井区储层岩性多变、油气水关系复杂等问题,按不同岩性识别油气层、水层和干层,据油气不同测井响应特征进一步识别油层和气层.将储层划分为细砂岩、中粗砂岩和砂砾岩3类,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分析油藏分布特征,指出油层、隔夹层平面分布特征,探讨油气水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南31井区主要有4个油藏.储层所含流体有油、水和气,中北部细砂岩储层为纯油层,南部中粗砂岩储层为水层.气层从南到北分布于全区,主要位于油藏北部和东部局部区域,为今后解释工作具很好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含油气盆地成藏期分析理论和新方法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80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近10年来成藏期分析是在构造发展史、埋藏史、热演化史、沉积成岩史 4个方面地质历史分析基础上,更多地依靠成藏化石记录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结果,获得成藏期定量数据。评述了成藏期定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流体充注序次、自生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储层磁性矿物古地磁学、生烃期精确分析等,并讨论了它们在叠合盆地成藏年代学分析中实际应用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5.
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随着石油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砂岩透镜体油藏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成藏机制,包括未知重力运动机制作用下,少数流体分子的个别特性控制透镜状砂岩油藏聚集;毛细管力作用下油气替换透镜体中的孔隙水;烃浓度差是油气向砂体运移的主要动力;流体压力差使油气首先沿着裂隙向砂岩透镜体中运移、聚集而成藏;差异突破作用使砂岩透镜体成藏等。成藏动力学、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定量研究、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及分布预测等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6.
半地堑反转构造的砂箱实验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设计了两组半地堑反转垢理想砂箱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边界条件对半地堑反转构造形成特征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刚性边界条件下,沿着边界断层可以产生一定的反转逆冲现象,反转逆冲的程度与边界断层的倾角大小有关,倾角越缓反转逆冲现象越显著,而在自由边界条件下,边界断层均无反转逆冲现象,只是发生倾角变陡现象。沿半地堑边界断层的反转逆冲作用十分有限,反转逆冲主要通过新生低角度逆冲断层得以实现,地堑内部断层通常不  相似文献   
67.
高压水射流破岩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动态非线性有限元法和Hoffman破碎准则,研究了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的规律,提出了高压射流破碎岩石过程分为射流冲蚀破碎和锤冲破碎及两个临界压力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射流冲击速度、喷射直径、横移速度、射流束数,在35°至40°之间合理选择射流入射角可以提高射流破碎岩石的效率。  相似文献   
68.
基底不均匀伸展对盆地构造形成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基底伸展条件下砂箱实验模型变形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基底的局部不均匀伸展可以导致伸展盆地构造格局的显著变化,复杂构造面貌并非总是意味着伸展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变形过程和变形历史。伸展基底的不均匀伸展可以导致锐交角平分线与伸展方向垂直的共轭剪切变形带。   相似文献   
69.
北祁连东段米家山地区碰撞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家山地区位于北祁连东段 ,区内下奥陶统阴沟群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加里东末期 ,米家山岩体最终定位。通过填图发现 ,岩体与阴沟群变质地层呈“互层状”产出。在岩体的中心部位发育两条角闪岩相变质带 ,其变质条件由早期中—高压中温向晚期低压高温演化 ,变质作用为多期碰撞变质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造山作用是一个连续过程 ,同时也说明了与其相伴的变质作用必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与花岗岩相伴的地区 ,严格地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来解释变质成因是与板块构造观点不相符合的 ,它们可能是一个起因的不同结果 ,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70.
网状河流和分汊河流的河型归属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流的河道平面形态分类有多种方案 ,其中Rust的分类因为分出了网状河流而得到沉积学家的更多关注。中国地貌学界和水利学界则更关注钱宁的分类 ,其中包括分汊河流。目前 ,许多研究人员把网状河流和分汊河流当作同一类型的河流。文中从河型的定义、河道平面形态、地下沉积物特征、水动力、新河道形成机理和发育的地貌部位等方面对分汊河流和网状河流进行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认为它们是不同的河型。为了便于沉积学家、水利学家以及地貌学家之间相互交流各自有关河流的研究成果 ,需要提出一个更符合实际的冲积河流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