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论锈水净化、锈水河治理和锈水田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0,17(3):203-208
本文论述了锈水的成因及危害,探讨了锈水的净化和锈水河,锈水田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
黄勇  白龙 《贵州地质》2000,17(4):254-260
罗化金矿位于黔西南金矿成矿区以东的罗甸县境内,属罗甸地区的唯一金矿点,它在地域上的重大跨越是找矿进展的标志,为以后的找金方向提供了新线索。本文综合野外零散资料,阐述罗化金矿的地质特征,初步归纳出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提出了该地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3.
朱霭林  易国贵 《贵州地质》1999,16(3):221-232
讨论了贵州雷公山地区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和成矿规律,特别详 了不同级次构造对锑矿带,矿田,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指出在江南造山带古隆起区,高密度幔源液体分异的热液活动,可能形成石英脉型Sb-Au矿或Sb-多金属矿,即与过渡性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蚀变糜棱岩型Au矿或An-多金属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34.
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明  王建  白培荣  聂开省  王约 《贵州地质》2005,22(4):273-278,269
本文首次描述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产出的遗迹化石10属,lO种(其中1个新遗迹种),并对这些遗迹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主要属于Seilacher(1964,1967)的Skolithos遗迹相,为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高能滨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5.
贵州贵阳—独山地区构造在TM影像上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本次构造解译以Land-sat-7TM为数据源,选择各波段之间相关系数最小的TM7、TM4、TM1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方法对褶皱、断裂构造、环形构造等三类遥感构造进行了解译,解译结果与野外填图的构造调查结果对比,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36.
朱霭林  王常微 《贵州地质》1995,12(4):298-306
雷公山地区的过渡性剪切带发育于低绿片岩相的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为主的岩石中,原岩粒度细小,虽经较强的剪切、挤压作用,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现象,但在微观上并无明显的研磨和重结晶现象,只是微细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定向流动构造,其中一些较大斑晶出现韧性变形,这种保存原岩特征,无明显粒度减小,出现在较窄地带内,具密集劈理和流动构造的岩石,笔者定名为糜棱岩化岩石。并对其岩石进行有限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剖面结构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贵州地区上白垩统茅台组是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于燕山构造运动后未曾夷平基面上沉积的河湖相红色磨拉石建造,沉积盆地性质为山间盆地。茅台组现今的大范围零星散布,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后遭受长期侵蚀剥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8.
孙氏新铺龙头骨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进一步修理正模标本的基础上,结合另一完整、近立体的头骨新材料对孙氏新铺龙(Xinpusaurus suni)作深入研究,较详细地描述了孙氏新龙头骨主要骨骼要素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孙氏新铺龙的骨骼特征,并明确其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39.
胡仁发  王明章  肖腾 《贵州地质》2017,34(2):116-122
本文以石阡县安家寨片区开放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石阡县安家寨地区的实际勘查成果为基础,指出了在该类型地区受地质构造控制,可能存在局部封闭型的阻水型蓄水构造,成为该类型地区寻找和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有利地带。并在此提出在深切河谷斜坡地带寻找有开发价值的地下水源地的方向为:在"开放型"水文地质系统中寻找局部的"封闭型的地下水蓄水构造",可作为该类型地区勘查和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借鉴。  相似文献   
40.
含铝岩系主要产于石炭系九架炉组中上部,呈似层状、层状产出,受黔中隆起影响,产于寒武系娄山关组白云岩之上、二叠系梁山组炭质粘土岩之下。针对九架炉组开展剖面测量、工程揭露、样品测试等工作,对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显示,微量元素中锆、锶、钒、镓、钪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钽、铯、钍等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样品测试结果Sr/Ba表明含铝岩系形成于海相、海陆过渡沉积环境;同时对环境敏感元素Th统计分析,表明含铝岩系形成于海陆过渡沉积环境;Th/U表明含铝岩系处于还原环境。综合本次成果研究,九架炉组铝质岩系形成于还原的半咸水—陆相沉积环境。古喀斯特特地貌控制了九架炉组的含铝岩系的规模,古喀斯特岩溶盆地为铝质粘土岩的沉积提供了良好场所,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等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矿产调查、勘查及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