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贵州大麦地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是对贵州大麦地金矿勘查中地面高精度磁测和二维激电测深勘探的应用进行总结,以及电法和磁法勘探对于深部地质填图、推断建立地质模型、指导勘探工程设计、圈定找矿远景区或直接找矿的应用效果。以期能对该类型金矿的勘查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位于国家级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北部,探明金资源量超过290 t,矿体埋深150 1 400 m,为隐伏金矿床。根据水银洞金矿中矿段成矿模式,开展东部大尺度找矿预测,实施深部钻探验证,实现贵州省金矿二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是理论指导找矿的典范。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赋存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的构造蚀变体(SBT)和龙潭组生物碎屑灰岩中,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灰家堡背斜为主要控矿构造。背斜轴部平缓构造简单地段,矿体只产于SBT中;背斜轴线起伏、倾伏角变化、轴线转向突出、轴面倾斜、隐伏断裂发育等地段,在SBT、P3l、P3c、P3d、T1y1中均有矿体产出,层控矿体主要产出P3l中部,同时有断裂型矿体产出;特别是深部不协调过渡转折地段是金矿体集中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洞-紫木凼金矿是黔西南地区灰家堡金矿田上的重要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的西段。雄黄、方解石分别作为金矿中重要的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与金矿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雄黄、方解石稳定同位素和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金矿成矿物质来源问题。分析结果显示,雄黄δ34S值变化为+0.81‰~+3.03‰,极差为2.22‰,均值为1.6‰,数据变化较窄,均一化程度较高,具有接近幔源硫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方解石δ13CV-PDB为-8.473‰~0.866‰,主要集中在2个小的范围内,一是δ13CV-PDB在-4‰~-9‰之间,二是δ13CV-PDB在0‰附近,认为金矿床中碳可能为深部幔源碳和地层碳的混合,而氧主要来自地层。同时,方解石具有MREE富集及Eu正异常的特征,暗示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且经历过还原的环境,形成富Eu2+的含矿热液,在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氧化还原条件等的改变,形成成矿晚期阶段特征的方解石脉。  相似文献   
14.
贵州盘县莲花山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主要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以架底为例,对该区从热液通道、界面、地层与岩性控矿进行分析,认为该区金矿与火山热液通道有关,属于火山热液型金矿,金矿的形成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早期3个阶段成矿作用.金矿体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不整合界面间、峨眉山玄武岩第二段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威宁县黑石头铜矿床矿体空间分布及矿石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铜矿主要矿源层为岩浆喷溢间断面的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区域构造为含矿热液提供了通道,次级小断裂和背斜褶皱倾伏端复合(叠加)部位、断层破碎带中碎裂状节理、裂隙以及多孔的玄武岩为成矿物质提供了富集沉淀的空间。铜矿在暴露地表后,发生了表生氧化及次生富集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条件,并依据成矿条件圈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根据1:20万区域重力场和布格重力场透露的地球物理信息,结合地表地质情况,在区内划定了32条大断裂,一级4条二级28条,在原1∶50万重力资料的基础上新增了16条,它们大致反映了贵州基底的构造轮廓,可为当地基础性的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服务,提供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磷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磷》在全面收集贵州磷矿勘查开发和研究资料及总结贵州5种矿床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磷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在拉伸纪晚期(下江时期)及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地壳离散构造环境下,陆内隆升或断裂隆起控制了磷矿床形成;厘定了早震旦世磷矿和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时代分别为635580 Ma、541520 Ma。认为早震旦世黔中古陆周边成矿有利环境是初始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之生物滩(礁)和局限台地潮间—潮下带,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有利环境是局限—半局限台地上相对凹陷的生物滩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上升洋流仅是物质搬运的动力;总结了磷矿成矿规律,建立了“开阳式”磷矿、“瓮福式”磷矿和“新华式”磷矿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对未来勘查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贞丰县卡务地区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发恩  王文勇  陈明 《贵州地质》2007,24(2):85-89,96
卡务地区处于卡务倒转背斜中段,金矿严格受该背斜近轴断层破碎蚀变带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断层破碎蚀变带分布。上二叠统领薅组Au、As、Sb、Hg高背景值可能与岩石中含玄武质有关,为金矿提供物质来源,附近偏碱性超基性岩体可能为含矿热液运移富集提供热能,主要属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禄林 《地质与勘探》2014,50(4):689-699
泥堡金矿区Ⅲ号金矿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受断裂控制的大型隐伏矿体,是泥堡金矿区找矿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该矿体受F1断层控制,其容矿岩石为蚀变沉凝灰岩。蚀变沉凝灰岩普遍发育粘土化、碳酸盐化,而与金矿化密切关联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次为毒砂化。对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Ⅲ号矿体明显受构造(F1断层)、地层(P3l2)和岩性(蚀变沉凝灰岩)控制。结合矿床赋矿岩石、矿物组合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泥堡金矿的形成与晚二叠世沉积火山凝灰质密切相关,F1断层活动及燕山期热水(液)作用是Ⅲ号金矿体成矿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域上车榔—泥堡—三道沟—潘家庄一线是寻找类似金矿体(断控型)的重要区域,龙潭组二段及蚀变沉凝灰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贵州莲花山背斜金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远辉 《贵州地质》2002,19(4):231-234
作者就多年在贵州西部峨嵋山玄武岩分布区的莲花山背斜构造带从事金矿勘查开发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的试验和认识,对莲花山背斜的成矿地质条件作了剖析,进而提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