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7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喜马拉雅地区沉积盖层底砾岩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多种地质证据表明,藏南喜马拉雅地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冈瓦纳超级古大陆和印度板块的北部边缘。有关喜马拉雅地区变质基底与沉积盖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受到后期藏南拆离系(STDS)的大规模改造,在喜马拉雅北坡东西方向约2000km范围内,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多为断层接触。长期以来,该接触关系由于没有取得足够的地质证据而众说纷纭。2000年以来,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实施的1∶25万聂拉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老定日南新发现了一套沉积盖层底砾岩残留地质体,底砾岩地质体顶、…  相似文献   
602.
贵州主要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分析贵州省区域成矿背景的基础上,将贵州的成矿单元分为4个Ⅲ级、11个Ⅳ级和10个Ⅴ级成矿区(带);参照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并结合贵州特点,按岩浆、深成热水、浅成热液、沉积、变质和风化6大成因类型,将贵州省主要矿床划分为20个矿床成矿系列和1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简要地论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探讨其区域成矿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3.
贵州关岭上三叠统瓦窑组中碳酸盐岩结核形成的生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尚彦  王宁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55-857
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附近的晚三叠世早期地层瓦窑组底部产具重大科学意义的关岭生物群。关岭生物群产出地层中伴有大量大型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中部都有植物茎干,结核内的海百合、双壳、菊石、牙形刺等生物化石含量明显高于结核周围的岩石,且有许多生物化石直接附着在植物茎干上。这类结核的形成,除化学沉积作用外,还有生物作用的影响。海百合、双壳类和菊石类栖息在植物茎干上营假浮游生活,随着栖息生物量和化学沉积物灰泥的增加,逐渐沉积在海底形成结核。  相似文献   
604.
新疆且末县黄羊沟地区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且末县黄羊沟地区首次发现蛇绿混杂岩带。该岩带由超基性岩、基性岩及石炭系、二叠系变质岩混杂堆积而成,从北向南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带。  相似文献   
605.
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1:257万补力太幅、四子王旗幅区调修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结合1:25万区调修测的实际情况,把数字填图的核心PRB过程划分了6个阶段。强调了修测图幅对前人资料运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收集、录入前人资料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野外地质路线、剖面的采集过程和数据整理过程,指出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06.
玄武岩在贵州省境内出露仅占省域面积的2.08%,但却孕育着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这些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使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常常难以有效进行识别和防范.本文以水城县为例,采用ArcGIS软件对玄武岩区发育的各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数据和地质、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和系统处理分析,再结合野外现场大比例尺调查检验,得出水城县玄武岩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发育的地质约束明显的结论,即呈土岩二元结构的滑坡、不稳定斜坡、风险斜坡为该区主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较集中展布于北西向褶皱构造翼部和北西向、北东向断褶构造交汇部位,这些区域通常地势较为平缓,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村寨分布较多.玄武岩体的内生条件和外生条件影响了其风化程度,风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又决定了其对环境的极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607.
通过对白弄铜金矿床详细的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岩石及产出特征等研究表明,测区班怒结合带内铜金矿不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其与班怒洋在早白垩世双向俯冲、碰撞形成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依此把测区内班怒结合带内的铜金矿床确定为白弄闪长岩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进一步完善了班怒结合带西段铜金矿矿床的类型,为今后在班怒结合带内寻找铜金矿矿床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08.
人为地质作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4,21(3):171-177
本文阐述了人为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意义、方法和任务,并就开展人为地质作用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以因果关系划分,人为地质作用可分为人力地质作用、人力诱发地质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三类。人为地质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强度大、范围广、效果明显、分布与人类活动场所相关、具有正负两方面效应、可人为重复、可控制等特点。研究人为地质作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地质学发展的需要,是破除迷信、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在防灾、减灾、除灾,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利用地质作用规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破除迷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为地质作用研究要解决的是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再用“今天是过去的钥匙”。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发生过程、发展规律、作用后果和形成机制,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控制技术,研究人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技术,是人为地质作用研究的三大任务。本文建议:(1)加强人为地质作用研究力量,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2)加强人为地质作用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609.
刘沛  况顺达  姚智 《贵州地质》2004,21(3):161-164,160
通过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吸人机交互解译来识别地质灾害体,并在GIS系统支持下参考区域地质、地貌背景,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作进一步分析。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准确性,对于区域性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调查目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为地质灾害的地学分析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工作平台,对于发现其各种地学规律,提高研究程度帮助极大。  相似文献   
610.
藏北鱼鳞山地区鱼鳞山组火山岩的特征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勇  牟世勇  卢定彪  陈仁  易成兴  贺永忠 《贵州地质》2004,21(3):148-151,147
鱼鳞山组是青藏高原已知最新的火山岩石组合之一,属陆内裂谷型碱性火山岩,它反映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后与板内造山相关的构造-岩浆作用,是青藏高原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标志,因而,进一步认识鱼鳞山组火山岩的特征并重新审视其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