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从1988年国务院颁布《土地复垦规定》到2013年《土地复垦条例实施方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土地复垦事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我国土地复垦也从1988年以前的零散、无组织发展到今天具有一定法制化和规范化.本文从我国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着手,阐述了现有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特点及进步之处,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现有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缺陷,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2.
阜新盆地经历了近30年的油气勘探活动,一直没有重大油气发现.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区的资源潜力,探索新的勘探思路,通过油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认为阜新盆地具备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提出主要勘探层系为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根据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烃源岩条件的差异,指出九佛堂组上段和沙海组下段为常规油气勘探目的层;沙海组上段为页岩气勘探目的层;阜新组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保存条件和储集条件,构造油气藏不应做为勘探选区的重点,寻找近洼陷的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是本区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43.
大黄花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赤峰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南部,是在近年来开展1:5万数字化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中发现的.区内构造处于赤峰-开原深大断裂带中.含矿围岩主要为石炭系酒局子组地层,又叠加了中生代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作用及岩浆侵入活动,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区连井剖面图及关键岩层的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红-黑岩系和砂岩型铀矿的赋存岩层进行了垂向、横向上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北方陆相盆地自西向东铀矿赋存地层的时代由中侏罗世过渡到晚白垩世;晚中生代至少存在6次大规模的富氧红层沉积事件:Ⅰ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BathonianOxfordian),Ⅱ早白垩世早中期(Berriasian-Barremian),Ⅲ早白垩世中期(Barremian),Ⅳ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Ⅴ晚白垩世中期(Coniacian)和Ⅵ晚白垩世晚期(Campanian)。其中第Ⅰ、Ⅴ和Ⅵ期红层之下沉积了时代相近的黑色层,与之构成"红-黑岩系"的沉积结构,是北方砂岩型铀成矿的3个重要层位。典型盆地内地球化学表明,红层与黑色层的B、Sr和Cu元素含量及Fe~(2+)/Fe~(3+)、B/Ga、Sr/Cu和FeO/MnO比值具有明显的差异,结合黑色岩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碳屑、油斑和红层中碳酸盐岩的发育,认为红层为相对较强氧化环境,黑色层为相对较还原环境。连井剖面资料显示红层、黑色层与砂岩型铀矿空间关系密切,铀矿多产于红层与黑色层之间过渡带上,呈板状矿体赋存于灰色、绿灰色砂岩和细砂岩中。一般红层与黑色层垂向距离超过500 m不利于成矿。晚中生代陆相盆地内耦合产出的黑色岩系和红色岩系是古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转变形成的垂向分带,前者为铀矿物质沉淀提供了"障",后者为表生流体溶解铀矿提供了"场"。文章初步提出了红-黑岩系垂向环境变化制约着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新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古近系沙河街组中发现了低产油气流和工业油气流,储集层具有低—特低孔隙度、特低—超低渗透率、低压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集层。应用大量的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压汞和物性等测试资料,研究了致密砂岩的微观特征,探讨了致密砂岩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孔隙度小于10.0%)大多发育在凹陷区;矿物成分、粒度、分选、磨圆等沉积学参数与致密砂岩的形成关系不大;致密砂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孔隙结构整体上具有中孔径、微细喉以及喉道分选不均匀等特征;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了致密砂岩的形成,该致密砂岩属于次生型致密砂岩。  相似文献   
46.
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含油气包裹体指数GOI统计和盆地模拟,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的油气运移史,预测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表明,本区有三期成藏:东二期、东一期和明化镇期;以前两期为主.盆地模拟研究表明,尽管沙河街组烃源岩在沙一期末开始生烃,但在东营期才开始大规模排烃和成藏.GOI的统计分析表明,GOI>5%的区域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其中的圈闭应成为下步首选的钻探目标,已发现的欢喜岭油田和双南油田就分布在GOI>5%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47.
在收集整理低阻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对王集油田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控低阻和复杂水系低阻为王集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模式。这为王集油田老井复查和提高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孙转  杨风丽  张娜  王仔轩  王文艳 《地质论评》2012,58(6):1133-1143
三联点(Triple Junction)是指3个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和剪切型)的交汇处.三联点最早的认识是源于板块构造,由于其构造的特殊性,三联点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板块构造的窗口.不同的三联点形状或类型指示着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及运动历史,同时它对油气的资源效应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论述了三联点概念的演变、类型、识别、演化过程、定量描述与模拟方面的进展,并对三联点产生的油气资源效应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三联点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利用沉积地层被动超覆和基底重磁异常特征对南海西北次海形成时代和洋壳性质进行了探讨.推断南海西北次海初始扩张时间为早渐新世,结束扩张时间为晚渐新世早期.地层变形、被动超覆特征、洋壳基底形态及对称性特点反映出两期洋壳扩张事件.第一期发生在早渐新世.由于洋壳扩张,上始新统被拉断,在洋壳边界处上始新统突然终止现象明显.受洋壳横向扩张推挤和纵向沉降作用影响,上始新统明显变形,并向扩张中心倾覆.第二期洋壳扩张发生在晚渐新世早期.该期洋壳扩张持续时间短,扩张幅度小,下渐新统被拉开的距离有限.由于南海西北次海形成期间不同部位地壳伸展减薄程度不同,南海西北次海洋壳基底呈北东部较宽,向南西方向变窄,并逐渐尖灭的不规则三角形.根据盆地边缘上始新统向海盆中心方向的断点/线和重磁异常资料,推测西北次海南西侧洋壳边界位于海盆基底坡角处附近,洋壳较窄;而北东侧洋壳边界位于海底坡角处附近,洋壳相对较宽.另外,重磁异常表明,在洋壳基底中有陆壳残留块体存在.上述这些现象说明南海西北次海在洋壳萌芽阶段就先天天折,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50.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辽河研究区滩海地区古近系主要构造沉积旋回和关键层序界面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结果显示:古近系层序的发育特征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及沉积旋回控制,二级层序界面为构造格局、沉积环境转换界面,控制沉积体系和相类型;三级层序界面为层序叠加样式或沉积环境转换面,控制层序内的体系域特征和演化。平面上,砂体分布受古地貌、坡折带性质和规模控制;纵向上,砂体发育受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或体系域控制。储盖组合分析,表明,二级层序和最大区域湖泛面控制成藏组合,三级层序及体系域控制油气层纵向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