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勘查区内通过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多处异常,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矿种属性可将异常划分为3个异常区带,即西部HT1、东部HT2、南部HT3。经地表探槽工程揭露部分异常与已知矿体较为吻合,并且在勘查区东部HT2-3异常带内新发现4条蚀变岩型Zn矿体。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地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反问题存在多解性和不稳定性,正则化是得到稳定解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则化方法中稳定因子的设计与正则化因子的选择是两项重要研究内容。稳定因子的主要功能是对模型的解空间进行限制,以减少多解性,求得稳定解;为更好的定位地下目标体,研究工作采用了最小支持稳定因子,并给出了统一表达形式。正则化因子在模型误差与数据误差之间起到平衡作用,研究工作在"L曲线法"自动选取正则化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修正的计算正则化因子算法。以2.5维直流电阻率为例,运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了试算研究,结果表明了修正的"L曲线法"算法快速、稳定,最小支持稳定因子具有较好的聚焦特性,有利于实现陡变边界反演。  相似文献   
13.
水洞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处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内,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1]。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通过化探分析确定了Au元素异常范围,且物探异常区与相应的化探范围内蚀变带相吻合,为该区寻找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奠定了基础。根据野外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得到更接近地下真实分布的反演界面,笔者比较分析Parker-Oldenburg反演和改进迭代反演,发现改进迭代反演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计算放大项,而且能够得到更好结果。通过理论模型,对经典Parker-Oldenburg方法和改进迭代反演方法的计算速度、迭代收敛性和结果精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迭代反演方法在保证计算速度和迭代收敛的情况下,能获得更精确的地下界面结构。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改进迭代反演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激电法在辽宁柏杖子金矿勘查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柏杖子金矿床是冀东金矿带大型金矿之一,金矿化类型为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浸染型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大部分金矿矿体是隐伏矿体,矿体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矿床普查阶段开展了电阻率中梯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和激电测深工作。矿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特点,异常带与矿区主构造和花岗斑岩吻合一致,因此由以往围绕北西向小矿体找矿,改变为沿矿区主构造和花岗斑岩寻找隐伏矿体,根据电法异常布设钻孔,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辽东王家堡子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其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高SiO_2、富K_2O、贫Al_2O_3的特征,K_2O/Na_2O=0.64~2.14,TiO_2含量为0.16%~0.3%,MnO、MgO、Ca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铝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06~1.1之间,A/NK在1.50~1.62之间,均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显示强烈亏损Nb、Ti、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为具有清晰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88±13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变质增生边,部分核部锆石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核部年龄为2214±16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增生边年龄为1905±13Ma,应代表该岩石的变质年龄。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2387~2584Ma和2474~2641Ma,平均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2495~2808Ma和2633~2868Ma,大于岩石形成年龄,暗示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太古宙基底,混有少量古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前人报道的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环境,认为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早期经历了2.2~2.15Ga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周洪博 《国土资源》2016,(10):38-39
正我国地热资源地理分布不均,高温地热带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等高原地区,中低温地热田广泛分布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以及内陆沉积盆地。就目前勘查的可利用地热资源而论,中国西南地区最丰富,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再次为华东地区,东北、西北地区最少。东北地区稀缺的地热资源的开发与找寻伴随着极大的困难,需要通过开展深入的地热资源研究与合理勘查方法来应对风险。近十年来,辽宁本溪地区已经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宁首钢硼铁矿业有限公司露天采场开采深度大,边坡失稳滑塌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通过工程钻探、大型剪切试验等手段得到各岩层属性参数,利用FLAC~(3D)软件对该边坡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应力应变关系,得出变形较大及应力集中区域,通过与野外地质调绘确立的边坡破坏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次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为边坡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得出结论:辽宁首钢硼铁矿业有限公司露天采场边坡坡体尚未形成连贯破坏区,局部加固后可继续向下开采。  相似文献   
19.
辽宁南部瓦房店金刚石矿是国内最大的金刚石矿产区,现已发现4处金刚石成矿带、120个岩体。其中金伯利岩岩管24个、岩脉89个、可疑岩体7个,累计提交1221万克拉储量,占全国金刚石储量52%。本文主要对该矿床的金刚石母岩—金伯利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发现金伯利岩中MgO、NiO、Cr 2O 3的含量与TiO 2、Al 2O 3、Na 2O、K 2O、CaO、P 2O 5等偏碱性组分呈正相关关系;Ni、Cr、Co含量与金刚石含量呈正相关,而Ti、Zr、Ba元素含量与金刚石含量呈负相关。通过对瓦房店矿区金刚石中石榴石及单斜辉石包裹体、橄榄石- 石榴石矿物对、石榴石微量元素、尖晶石- 橄榄石等多种地质温、压计归纳得出金刚石矿的来源深度为150~210 km,压力5~7 GPa,温度1083~1261℃,在上述温、压条件下,结合岩浆化学组成,估算金伯利岩具有低氧逸度(fO 2=2. 913×1. 01325×10-6Pa)的特点。结合野外勘查工作,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等要素,认为NEE向和NE向断裂控制着金伯利岩体的展布方向和矿体形态。脉状金伯利岩体一般呈NEE 70°~80°方向展布,严格受NEE至近EW向的密集节理或裂隙控制。提出了金刚石母岩—金伯利岩是由源于上地幔岩浆,在一定的封闭条件下,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多期性的爆发与侵入交替作用所形成,并建立了具有较高氧逸度和较高密度的流变性软流圈,通过渗滤熔体浸蚀岩石圈形成金刚石的理想成因模式,希望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一套中、中基性的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套岩石组合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常见构造样式包括透入性片麻理、石香肠构造、变质分异条带、肠状褶皱等一系列的固态流变构造。对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2 524±18)Ma,变质年龄为(2 477±21)Ma,从形成到发生变质相隔约为47Ma。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的发现,表明了清河断裂以北也曾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清河断裂与寇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在构造环境上与清原地区一样,均属于新太古代绿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