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5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南市旅游资源管理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单体作为旅游资源普查的重要成果,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资料丰富等特点。利用计算机对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分析、评价,对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和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础平台,以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模块设计技术为基本技术支持,设计开发了渭南市旅游资源管理评价信息系统,对其需求分析、体系结构、数据库建设及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强  卫海燕  王威 《测绘科学》2008,33(6):211-213
本文对GIS与SDSS的集成在旅游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系统设计方法对面向游客决策支持系统部分功能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对Dijkstra最短路径选择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该系统的动态规划模型。该系统在体现以游客为主体及动态指导方面实现效果良好,可为游客进行景区游览提供动态决策支持和科学指导。展现了GIS和SDSS在旅游业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西安南郊丰水年秋季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花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3-116
 通过对西安南郊丰水年秋季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地下0~6 m之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土壤干层的恢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西安南郊人工林下2~3 m的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远远高于正常年份的土壤含水量,而且大于表层和深层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得出,土壤干层发育较弱的地区在降水丰富的年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西安地区基本适合进行人工造林;通过人工措施,增强降水入渗和土壤含水量,对树木成活和长期的生长应当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琼华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7-121
 通过对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出,造成该流域洪水灾害的原因有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滩面淤积加重,支流河口淤塞以及河势、流态的恶化等。针对这些原因,根据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降低下游高程,减少河道的淤积,增大河道泄洪能力;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引进客水冲刷渭河下游;防洪工程要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与抗洪能力;恢复林草植被,遏止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泥沙入河等。  相似文献   
5.
楼观台森林公园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立新  孙根年 《山地学报》2006,24(6):727-733
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构建了一个“两翼对接”模式。在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上述理念和开发模型,针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特征,对其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具体而言,重点突出了自然山水、生物景观和道教文化三方面设计,揭示了三大类60个景物的生态文化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开发展示模式和游客生态体验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和产业落后等影响经济、生态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的一些有效途径,以期对最终实现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综合分区及其建设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以图像遥感解译为主 ,结合野外实际考察 ,并通过抽样验证完成。在对生态环境界定和赋予内涵的基础上 ,根据区划目的、原则和所选取的指标体系 ,从生态环境分类入手 ,经过从上向下续分和由下向上合并的反复磨合过程、专家集成模拟 ,对西北五省(区 )生态环境做了全面的综合分区研究 ,并针对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为西北五省 (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安李湾全新世黄土剖面微结构的研究,结合磁化率、TOC、CaCO3方法,发现古土壤S0是由两层土壤S10和S20构成的复合土壤,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强粘化和淋溶作用的棕壤类型.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S0以上部分仍继承了风积黄土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关中地区一万年在6000-5000 aB.P. 出现的第一次干旱事件,3100年以来,是全新世以来又一个相对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04,59(Z1):139-144
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现状、潜力;认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优势与挑战并存;讨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的贡献以及中国的旅游教育;指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教育有弱化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旅游业应成为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贡献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舞台;旅游地理学要集中精力研究旅游产业地理;景观业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因而要集中力量研究景观业;重视旅游企业行为;探索旅游规划创新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