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太湖地区河网水体石油类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姚琪  褚君达 《湖泊科学》1997,9(4):374-376
利用完全混合系统水文动力学模型,对太湖地区河道改造后,由于船型及船流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水体石油类浓度的变化进行了预测。通过类比分析得出: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2.
洪水预报中特征值预报的若干数学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致家  孔祥光 《湖泊科学》1997,9(2):117-122
讨论研究了水文特征值预报的数学方法,统计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回归模型。三个计处实例表明如果系统的线性关系较好,统计回归模型的结果最好;如果系统的线民生关系差,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最好;如果用于率定模型的资料太短,任何一个模型都不可靠。  相似文献   
63.
辐射沙脊主要水道的演变特征及其水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四十年来的水下地形资料对比显示:南黄海辐射沙洲区水道普遍存在逐渐向南偏移的趋势(西洋主槽冲深、南延,南翼烂沙洋水道、小庙洪水道向南逼进)。有关辐射沙洲整体南移的原因及机理虽有诸多猜想,但至今没有统一可靠的认识,这种趋势性过程的驱动力成为辐射沙洲区海岸冲淤动态研究及港口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恢复黄河北归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海岸不同发育阶段的岸线位置和水下地形的基础之上,通过所建立的潮波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苏北黄河三角洲不同演变阶段南黄海潮波系统的特征及水动力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岸线后退和水下三角洲的夷平,辐射沙洲地区潮差不断增大;水动力不断加强,而且加强的区域逐渐向南偏移,这种大范围区域性水动力主轴的向南偏移就有可能是导致辐射沙洲整体南移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4.
江苏海岸带盐沼潮滩在小尺度下的沉积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尺度范围内,潮滩沉积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几个站位或断面进行短时日的调查和监测来获取数据,或多或少地存在数据的连续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潮滩地貌典型的江苏平原海岸选取了约160 000 m2的盐沼潮滩作为研究对象,在多年的野外连续观测下,分析了人类围垦活动对盐沼潮滩沉积过程及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围垦活动(如堤坝建设等)对潮滩沉积和盐沼植被覆盖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围垦堤坝修建之前,研究区向陆一侧为盐沼植物(现为养殖池),向海一侧为光滩,岸线形态比较平直。在2006年围垦堤坝修建后,研究区变为“凹岸”型的人工岸线,沉积环境变得更有利于泥沙的淤积。根据2007-2012年对滩面高程的野外观测,在风暴潮的影响下,潮滩最大淤积率高达23 cm/a。盐沼植被在泥沙快速淤积的基础上不断发育生长,盐沼植物覆盖面积不断扩张。同时外部的沙嘴也在不断增长,潮汐风浪侵蚀携带沙嘴外部泥沙进入盐沼滩地,盐沼植物在泥沙的覆盖下,出现萎缩退化,覆盖面积减少,但是对潮滩上的泥沙而言还是不断堆积增厚。柱状样岩芯的粒度垂向剖面特征也记录了盐沼潮滩沉积环境的变化。小尺度下盐沼潮滩沉积表现出的阶段性变化规律,揭示出合理的围垦活动有利于堤坝前的潮滩淤积和盐沼植被的扩张。  相似文献   
65.
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测定暴露年代时,通常会假设地貌体侵蚀速率为0。研究表明,该假设会低估地貌体的真实暴露年代。搜集2009~2012年全球不同区域56个岩石样品的宇生核素10Be测年数据,探讨侵蚀速率为0对于侵蚀速率为0.5、1以及2 mm/ka的样品,在不同暴露尺度上对暴露年代计算的影响幅度。结果表明,对于1×104a尺度的样品暴露年代可能低估约0.5%,1%,2%;对于10×104a尺度的样品可能低估约5%,7%,20%;对于50×104a尺度的样品可能低估约40%,70%甚至100%以上。  相似文献   
66.
试验和现场观测都发现高土石坝的坝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会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会改变土石料的级配曲线和密度,因而影响其后继力学行为,因此,土石料的颗粒破碎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模拟土石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现象,以及循环加载中的颗粒破碎与应力诱导各向异性随动硬化共同影响下土石料的变形,本文提出了一个建模方法,考虑土石料颗粒破碎和密度变化的影响。所建议的次塑性本构模型在经过试验资料的验证后可用于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67.
稻城冰帽库照日冰碛垄的宇生核素10Be年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鲁里山南端的稻城冰帽在第四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冰川作用,然而,关于冰川作用的年代数据相对较少。选择稻城冰帽南缘库照日附近的3套冰碛垄进行宇生核素10Be的暴露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库照日最老冰碛垄(E)的暴露年代为(714±8.0)~(529±8.0)kaBP,D垄的暴露年代为(121±2.9)~(114±2.9)kaBP,DC垄的暴露年代为(47±1.3)~(43±1.3)kaBP。由于宇生核素暴露年代所反映的是冰川消退时的年代,因此,我们结合深海氧同位素的气候特征以及其他测年数据推断,E垄、D垄、DC垄可能是MIS16、MIS6以及MIS3b阶段冰川作用的产物;(2)冰川退却是一种逐步退却的模式。样品E的两次测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宇生核素10 Be暴露测年方法对冰碛垄形成年代的测定是可靠的,该方法在地貌学和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8.
江苏省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成为该类地区演化的主要趋势.人口分布在城镇空间上的重新优化组合,引导区域城镇群体空间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进.从人口城市化过程和空间组织互动的一般原理出发,探讨了江苏人口城市化过程对促进区域空间组织的多方面影响,分析了江苏的区域空间组织对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调控作用,及其实施调控的手段.以期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该类地区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9.
黄英豪  朱伟  周宣兆  张春雷 《岩土力学》2012,33(10):2923-2928
淤泥固化技术在国内已经进入到工程应用阶段,明确固化淤泥的压缩特性对于指导淤泥固化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水泥添加量、不同养护龄期的固化淤泥的压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固化淤泥压缩特性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固结屈服应力,当荷载小于固结屈服应力时固化淤泥的压缩性非常小,而固化淤泥屈服之后的压缩性是屈服前压缩性的20倍以上,并且远大于未处理淤泥的压缩特性。淤泥本身是高压缩性的土,固化处理以后变为中等压缩性和低压缩性的土体。固化淤泥的固结屈服应力随水泥量增加线性增大,龄期越长、含水率越低固结屈服应力越大。固化淤泥的这种在固结屈服应力处发生突变的压缩特性和天然沉积结构性土类似,可以用双对数压缩模式来表示固化淤泥的这种压缩特性。  相似文献   
70.
桩筏共同作用的改进Geddes计算模型与变刚度调平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永涛  杨桦  李峰利 《岩土力学》2010,31(12):3875-3879
Geddes应力法虽然实现了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由于没有考虑筏板的刚度,无法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对Geddes模型进行了改进,以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通过一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改进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阐述了通过调整桩的疏密布置进行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达到减小差异沉降、防止结构产生次应力和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