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大蛇沟钨矿床是东秦岭杨斜—丰北河金钨成矿带一处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赋存于杨斜片麻岩套的NE—NEE向构造破碎带内。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赋矿含斑眼球状斜长片麻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34.2±1.6) Ma (MSWD=0.022, n=24),表明原岩形成于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类,相对富集Rb、Ba、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HREE),具岩浆弧岩浆岩特征。此外,高Sr、高Sr/Y和La/Yb、低Y和低Yb及弱Eu正异常等特征参数,与典型埃达克岩一致;推测岩浆源于加厚下地壳石榴石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早古生代商丹洋向北秦岭板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182.
硅酸盐钻井液体系是一种以无机盐为主要处理剂的防塌抑制性钻井液,具有物理封堵和化学加固井壁双重防塌作用,能有效的降低井壁的渗透率、阻止压力传递,且具有较好的流变特性、无毒、无荧光、成本低,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水基钻井液之一。在碳质泥岩钻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漏失、坍塌、掉块、涌水等,给安全钻井带来很大麻烦。同时,为了满足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获取与评价要求,铁路勘察对复杂地层的处理有相对严格的要求,如避免使用水泥封孔等,本文研究的硅酸盐钻井液可以有效的解决碳质泥岩钻探中的上述问题,并能提高岩心采取率和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183.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勘查过程中,由于钻孔内"压氡现象"的存在,使钻孔内铀矿层的镭—氡含量出现暂时的不平衡现象,往往会造成伽玛测井解释结果系统偏低,影响了铀矿资源量评价的准确程度。因此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过程中,必须设计一定数量的物探参数孔,及时开展镭—氡放射性平衡系数的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4.
Laurani矿床是玻利维亚Altiplano盆地内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现和开采历史悠久,但研究程度低,控矿因素和找矿潜力不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精细解剖,文章查明了该矿床控矿因素,分析了深部找矿潜力.研究表明,构造-岩浆作用为其主导性控矿因素.火山穹窿构造与环状断裂约束了矿床的定位,侵入接触构造、爆破角砾岩...  相似文献   
185.
寨上金矿区电法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扩大寨上金矿区规模,用激电中梯测量圈定极化率异常,用激电联合剖面推断破碎带及金属硫化物地质体走向、延伸,用复合极距联合剖面及激电测深判断其倾向、向下延伸,根据测量结果布置钻孔.推断结果与钻孔见矿一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6.
文章对东天山大黑山地区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区内岩体为岛弧钙碱性火山-沉积岩系原地重熔改造的产物,这种原地花岗片麻岩的成岩过程主要为深源熔体和流体与原岩的相互作用,使原岩发生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因而其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受到原岩和外来熔体-流体的控制。锆石U-Pb年龄为1 141 Ma,代表了重熔事件的时间。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该岩体为碰撞造山后期-期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7.
通过分析绥芬河-七星镇(简称DB3) 地球物理剖面的位场异常和一阶导数特征, 在波数域利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相位法进行计算并划分出12条主要断裂。利用频率域的线性反演法计算了盆地基底深度, 并划分出绥阳隆起、敦密断陷、穆棱隆起、鸡西盆地、那丹哈达隆起、勃利盆地、七台河隆起、北兴坳陷和七星镇隆起区, 剖面的重力基底深度为0.9~3.8 km。综合重力和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对剖面的9个构造分区进行分析, 并推断敦密断陷内部、鸡西盆地中部和勃利盆地南部分布有3 个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8.
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降水入渗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补给滞后响应时间,确定补给滞后的影响因素,为该地水文生态保护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为研究区,基于原位试验数据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对降水入渗的响应机制,运用土壤水均衡分析探讨降水入渗响应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小雨型降水土壤含水率响应深度为0~10cm,中雨型为10~90cm,大雨型与暴雨型均>90cm。最大响应深度z与降水量P显著线性相关。在地下水位一定的前提下,随着前期累计降水增大,当前降水入渗响应深度也增大,前期累计降水对当前降水入渗的影响时段在144 h以内。雨后土壤水分与地下水补给均存在滞后。入渗响应滞后时间与土壤深度呈正比,与降水强度和土壤初始导水率的差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9.
The provenance and maximum depositional age of Neoproterozoic to early 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Balonggonggaer Formation (BF) in the South Qilian belt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is established using LA-ICP-MS UPb age determinations on detrital zircons taken from fifteen metasedimentary samples. The BF comprises two tectonically juxtaposed metasedimentary sequences that wer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ource regions. Unit A is characterized by turbiditic facies, thick greywackes, and has zircons ages older than 0.7 Ga and is dominated by 2.2–1.8 Ga and 0.8–0.7 Ga population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a source region within the Quanji massif. Unit A might be deposited after the mid-Neoproterozoic and represent passive margin deposits that developed along the Quanji massif margin during Neoproterozoic continental break-up. Unit B is a highly deformed and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sequence, showing a distinct provenance dominated by age peaks at about 0.56–0.68 Ga, 1.2–0.9 Ga and 1.60 Ga. These populations bear resemblance to those found in peri-Gondwana terranes. These results favor the placement of Unit B alongside northern peri-Gondwanan terranes. During the early Cambrian, the Qilian-Qaidam basement accreted to the northern margin of Gondwana along the Proto-Tethys. These two distinct sequences of the BF were juxtaposed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Gondwana during the Ordovician to middle Devonian.  相似文献   
190.
通过收集和分析小秦岭金矿田地质资料, 重点对典型矿床不同标高探矿工程进行系统研究, 探讨了该矿田的控矿构造特征。研究认为, 受褶皱构造控制, 区内含金石英脉多位于杨砦峪—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形轴部或背形局部侧转处; 矿田内部控矿断裂发育可分为成矿前断裂(早期韧性剪切带)、成矿早期断裂(中期脆韧或韧脆性剪切带)和主成矿期断裂(晚期脆性断裂)3个时期, 主要控矿断裂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共4组; 区内矿体和矿床的大小直接由构造带及单条断裂的规模决定, 同时因构造活动期次、构造变形类型和强度的不同, 造成区内矿脉赋存状态各异以及矿化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研究成果可为本区开展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