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2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372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74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51.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部的活动断裂资料和GPS速度场数据,试图阐述活动地块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变特征。初步认为:(1)第四纪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地块边界带与早期的构造单元边界密切相关,但也具有明显的新生性;(2)根据两种资料推导出的各个活动地块的运动学特征基本上是吻合的,其中鲜水河-玉树-玛尼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其南、北部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式差异明显;(3)除了活动地块的边界带强烈活动外,各个地块内部也显示出很强的变形;(4)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地壳的运动学和形变特征表现为在印度板块挤压力作用下,活动地块在向NE方向的运动过程中遇到稳定地块阻挡,调节方式是地壳增厚以及南、北部地块分别向SE-SSE和NWW-W方向的构造软弱部位水平侧向迁移。  相似文献   
952.
介绍了在内蒙古古城进行的同层抽水对水位、水温(地热)、气氡、气汞、水氡与水汞影响的观测试验及其结果。结果表明,抽水对井水位影响最大,影响距离可达近1 km;对水温影响较为明显;对气氡、气汞的影响不明显;水氡与水汞的动态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53.
利用兰州临时微震台网的数字记录对2006年4月19日兰州Ms2.5地震进行了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用P波初动和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出的震源机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该地区的地震分布对可能的发震断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4.
重复地震及其在人工探测中的潜在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研究了地球物理学家在重复地震(Doublet)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针对天然重复地震数量少,区域分布有限,观测被动等问题,本文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人工震源信号的可重复性。由于人工震源位置已知,可随时主动激发,提出以此构建精确的人工重复地震,对于提高重复地震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利用人工重复地震进行大尺度的地震探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5.
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相似文献   
956.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科学40年探索历程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耀炜 《中国地震》2006,22(3):222-235
通过回顾40年来中国大陆地震地下流体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早期在该领域具启迪性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纵观历史,无论是观测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创新,还是对各种参量的观测分析以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都与地震监测预报这一关键需求紧密相关。地下流体观测网建设的历史沿革表明,对强地震的监测与预测需求推进了观测网的建设和发展;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体现出基于多手段、综合性和数字化的趋势;地下流体理论与前兆机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前兆模型(或模式)、数值模拟、室内和野外实验研究等是推进学科创新工作的主要技术途径;地震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探索基于具有物理基础的预报技术,以及重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思想;预测实践证明,地下流体学科在我国大陆地震预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最后介绍了本学科主要的论著及技术规范,简要回顾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对地下流体学科主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以及该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7.
SuperMap Object在地震灾害预估中应用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鲲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06,22(3):327-332
用基于易损性矩阵基础上的城市震害预估方法,计算调整损失比后的经济损失,其中包括等震线模型、城市震害模型及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模型等的设计与实现,并针对我国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了一套《城市震害预估及房屋易损性矩阵数据库实时更新软件》,为我国震害预估技术的深层次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8.
对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中地震地质数据建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中,基于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研究的数据模型研究是相关应用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规程应用统一建模语言讨论和建立了地震地质数据模型,着重论述了地震地质数据模型与活动断层探测相关数据的组织方法,给出了地震地质基于ArcGIS的UML模型的空间和属性类结构图、类关系图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地质UML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9.
本文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的角度,以最具影响力的3个因特网地震数据服务中心为例,分析了美国全球地震数据服务的状况,列举了它们的一些优点,可供我国推进地震数据共享参考。  相似文献   
960.
地震学在减轻矿山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煤矿安全对于地球物理应用的需求,以及近年来地震学在煤矿减轻地质灾害的应用进展,特别是微震监测分析在若干典型煤矿应用得到的初步成果。这些成果不但对于煤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识构造地震成因和验证预测方法,也具有中尺度试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