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818篇
地质学   1983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鄂尔多斯地下水同位素组成与气候变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18O同位素组成与区域古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有利于认识区域水循环规律,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18O、14C同位素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古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对比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认为:①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稳定同位素(δ18O)含量的变化与该区古气候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特别在10 kaB.P.前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古气候变化与其地下水中的δ18O含量变化十分明显;②鄂尔多斯盆地南部,10.2~11.9 kaB.P.、13.1~14.4 kaB.P.及16.2~18.9 kaB.P.三个时间段,可能由于当时古气温较低,导致地下水相对补给偏少;③古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受古气候的变化影响呈现非等速补给特征.  相似文献   
98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量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降水量减少、气温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更削弱了补给资源.通过对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本地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3.
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宋贯一等(2006)发表的“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一文中的自转轴受迫摆动资料,从理论上推断出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曲线形态特征与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十分吻合.从而得出,太阳辐射光压在南、北半球的不平衡分布是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4.
Carbon dynamics of grassland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and global carbon cycles. The CENTURY model (Version 4.5) is used to examin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n grasslands on the Plateau for the period from 1960 to 2002. The model successfully simulates the dynamics of aboveground carbon and soil surface SOC at the soil depth of 0-20 cm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to the measurements. Examination of SOC for eight typical grasslands shows different patterns of temporal variation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in 1960-2002. The extent of temporal vari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 of ecosystem. SOC increases first and decreases quickly the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00. Spatially, SOC density obtained for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 declines gradually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on the plateau and showed a high heterogeneity in the eastern plateau.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 SOC den-sity in the alpine grasslands shows remarkabl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42 years, and (ii) the net carbon exchange rate between the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the atmosphere increases from 1990 to 2000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1990.  相似文献   
985.
本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技术,构造多尺度地震前兆异常提取的综合信息函数,获得多尺度信息量。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思路,然后通过对前兆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在各阶IMF和重构时序基础上计算其信息量,最后通过震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思路是可行的,处理结果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86.
The Horqin sand-field in nor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had been the fertile grassland in North China, but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dust storm have increasingly occurred in the past decades [Zhu and Wang, 199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Quaternary Sciences 2, 97]. To understand the Holocene sand dune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five sand dune profil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32 coarse grain quartz samples were dated by OSL using the 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SAR) protocol [Murray and Wintle, 2000. Luminescence dating of quartz using an improved 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protocol. Radiation Measurements 32, 57–73]. For cross-checking, six organic-rich samples from the paleosols and sandy peat/mud were dated by both 14C and quartz OSL. With one exception, 14C and quartz OSL dating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s. Based on the consistent results of five sand dune profiles, a chronology of Holocene dune activity in Horqin sand-field is established as follows: (i) active sand dunes built up widely before 10 ka; (ii) dunes semi-stabilized between 10 and 7.5 ka ago; (iii) the dunes solidify and chernozem soils developed between 7.5 and 2.0 ka ago; and (iv) partially re-mobilization of dunes occurred since about 2.0 ka ago.  相似文献   
987.
简要介绍了Mapinfo工具条和9种图形类型, Mif文件的书写格式.结合3个实例,即1∶1 000 000地形图数据索引Visual Basic下的实现过程,潜在震源区的绘制方法,以及具有四角顶点地理坐标位图的几何校正,对在Mapinfo平台下文本数据的编辑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88.
基于ISC地震记录,利用天体动力学中二体问题的轨道方程和摄动理论,确定发震时刻太阳在地面的投影点位置,并进一步计算出太阳相对震中的地心天顶距,将地震按天顶距的大小进行统计,得到地震的太阳天顶距地震频度分布。同样的方法,可得地震的月球天顶距地震频度分布。统计发现:地震的太阳天顶距地震频度和月球天顶距地震频度分布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且较大地震和小地震的活动规律不同,较大地震丛集发生在太阳(月球)天顶距0°和180°附近,与地面引潮力的绝对值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地震多丛集在太阳(月球)天顶距60°和120°附近。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地震的日月天顶距同时进行统计,建立了日月天顶距地震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日月投影点及其对蹠点周围,较大地震发生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989.
回流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迎新  侯瑞钦  张守保 《气象》2007,33(9):25-32
华北回流天气是预报中的难题,尤其是对其产生降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华北回流的性质研究不多。作者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实时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MM5,对一次回流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通过分析和试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回流降水的开始和结束与高低层的风向有关,中高层的西南气流与低层偏东气流叠加时降水开始,两者之一消失降水结束;低层经渤海回流到华北地区的气团是干冷的;回流降水的水汽伴随中层的西南气流来自南方地区。这在实际业务预报中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0.
河北平原一次春季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波  闫巨盛  马凤莲 《气象》2007,33(9):74-82
利用NCEP6小时一次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自动站、FY-2C卫星云图及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雷达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机制、雷达回波和云图演变特征、地形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河北平原一次春季强对流天气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由垂直结构向前倾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中高层干冷平流、低层暖湿平流的大气层结增强了对流不稳定的发展,飑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太行山地形和平原南部的中尺度辐合线,对飑线系统的触发、组织、移动具有重要作用,强对流区发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南侧的偏南气流里。分析还发现,低层θse高能区、水汽通量大值区、强的辐合上升区和CAPE的高值区等物理量场都与强对流天气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