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含油气盆地地质甲烷释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质甲烷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地质甲烷的释放在整个大气甲烷的源与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为不含放射性~(14)C甲烷源缺失部分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也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含油气盆地的甲烷是地质甲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含油气盆地甲烷释放的研究,详述了含油气盆地甲烷的源以及运移机制;阐述了目前对于地质甲烷研究的常用监测手段及其优缺点;并对全球含油气盆地的甲烷通量估算进行了总结。但是由于含油气盆地甲烷的通量估算是建立在区域性的部分甲烷通量测试基础上,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效地结合甲烷的各种监测手段,在全球更多更广区域开展含油气盆地CH_4通量测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热点。我国是油气生产的大国之一,但相关的探究很少,因此,在我国开展含油气盆地甲烷释放通量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全球含油气盆地甲烷数据库,对全球甲烷的源和汇的精确估算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由于受样品和测年技术的制约,目前尚没有获得可靠的成矿年龄数据;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分析揭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沉积成岩和推覆体形成之后.据此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从赋矿层位、已有同位素定年结果和成矿流体有变质水参与三个方面论述该矿床的成矿时间范围.最后认为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7~34 Ma,该时期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这种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可能是金顶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3.
A lipid biomarker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Victoria Harbour, Canada, to compare the distribution of sewage-derived organic matter with existing results from bacterial studies. Previous surveys [Miller (1993) Report prepared by Capital Regional Distric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Victoria, B.C. Canada and Milleret al. (1995) Report prepared by CRD Environmental Services Group and Aquatic Science Consultants Ltd., B.C., Canada] of sewage contamination in the harbour were based principally on infrequent faecal coliform counts. The use of lipid biomarkers to determine time-averaged concentrations of sewage components in sediments may be a more appropriate method for defining areas where sewage is causing environmental or human health risks. 5β-Coprostanol was measured together with other sterols, fatty acids and fatty alcohols. Generally, sewage contamination shown by these lipid biomarkers was coincident with high faecal coliform coun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this survey suggests, contrary to faecal coliform counts, that Portage Inlet was a region where sewage had accumulated in the sediments, possibly due to nearby overflow facilities or tidal pumping. Although the bacterial counts were low, sewage-derived organic matter was accumulating in the slack areas. In sediments of the Gorge and West Bay there were low faecal biomarker concentrations; this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strong tidal currents which do not allow faecal matter to settle in sediments. Faecal coliform counts, however, indicated poor water quality in these same regions but this probably reflects fresh discharges passing through this area without leading to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104.
Ordovician natural gases in the Tahe Oilfield are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hydrocarbon gases dominated by methane with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heavy hydrocarbon gas component. The non-hydrocarbon gases include N2, CO2 and minor H2S. The Ordovician natural gases are believ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source rocks, and are composite of gases differing in thermal maturity. Carbon dioxide was derived from thermal metamorphism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s. The generation of natural gases involves multiple stages from mature normal oil and condensate-associated gas to thermally cracked gas at the maturity to over-maturity stages. In the main part of the Tahe Oilfield, the Ordovician natural gases appear to be filled in two major phases with a typical petroleum-associated ga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nd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early stage; and a thermally cracked gas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late s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oil/gas filling boundary has been primarily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two stages.  相似文献   
105.
地表土壤碘用于油气勘探的主要依据是:在地表可以获得足够光源的情况下,碘元素可替代轻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有机碘化物。地表土壤碘异常具有两种典型的异常模式——顶部高值异常与环晕状异常。根据土壤碘异常模式的形成原因,认为未开采远景区土壤碘高值异常可用于筛选有利含油气区带,详查时还可用于预测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已采区的碘浓度高值异常,则可指示已知油气藏的扩展区。文中以实例阐述了这一认识。地表土壤碘指标的油气勘探意义在于,当与其他勘探方法结合应用时,它可从另一视角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油气化探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同锦 《地质通报》2009,28(11):1605-1613
油气化探(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下同)是在石油地质原理和地球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中国的油气化探已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从初创的艰辛、试验研究的执着、蓬勃发展的生机和蓄势待发4个阶段概括地回顾了油气化探技术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中国油气化探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也留下了可供思考的空间。在分析中国油气资源及勘探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油气化探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家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给油气化探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机遇;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市场需求,油气化探的技术优势将重新受到重视;在越来越复杂的勘探对象面前,综合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化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7.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陈浙春  程同锦  汤玉平  蒋涛 《地质通报》2009,28(11):1628-1637
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能源基地,也是广泛应用化探技术于油气勘探过程的地区。总结这些地区油气化探的应用效果和成功案例,对现阶段西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20年,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陆续取得的油气化探成果,随着两大盆地油气资源的逐步发现,越来越多地得到验证。不仅表明油气勘探中运用化探技术可以带来勘探效益的提高,更证明了在现今勘探难度增大、勘探成本居高不下的形势下,综合勘探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缩短勘探周期,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9.
在中国东南沿海浙闽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广泛发育有中生代沉积岩系,关于这套沉积岩是否受到海水作用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论。通过对福建下白垩统坂头组(K1b)、浙江地区为寿昌组(K1s)和馆头组(K1g)地层进行系统观察及采样,并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化石观察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区沉积岩中除陆相高等植物之外,还见过渡相的线叶植物和海相红藻和褐藻化石;同时某些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亦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海相沉积特征,如普遍存在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较低(0.11~0.18,平均值0.14),以及C30重排藿烷检出。因此,从古生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来看,该区的确受到海侵作用影响,结合地质背景,推测海侵事件主要受古太平洋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幔源CO_2演化及CO_2气成藏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幔源CO2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处于超临界态的地幔流体具有很强的溶解和扩散能力,是地球内部能量与物质向外传输的重要载体。地幔流体中的挥发分以H2O和CO2为主,全球许多CO2气藏中的气体具有幔源特征,与地幔流体密切相关,但地幔流体与CO2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则显得不够。本文分析了地幔流体的组成、性质与影响因素,结合济阳坳陷断裂构造、岩浆发育特征,阐述地幔流体上升和演化过程,认为地幔流体中溶解各种形式CO2气为气藏形成提供物质来源,断裂活动则为岩浆上侵和气体的运移、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CO2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块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坳陷内,在坳陷边缘或者外部,新生代晚期的碱性岩浆侵入活动,不同方向断裂发育交汇地区均是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