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3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等深流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等深流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且详细阐述了等深流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并指出等深岩丘的发现是该领域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突出成果以及等深流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随着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项目的开展,等深流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代等深流沉积和古代等深流沉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尚不平衡,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在古代等深流沉积研究方面显得更为薄弱.最为重要的是,等深流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如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等,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虾蟹类亲体生殖营养需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虾蟹类生殖营养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各营养素对虾蟹类亲体成熟、生殖和幼体质量的影响.此外,就今后在虾蟹类亲体生殖营养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闽江下游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位居全国第3位。对采自闽江下游及闽江口邻近海域的沉积物分析表明,沉积物以SiO2含量高、Al2O3等组分的含量较低为特点。样品中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和绿泥石。从SiO2看,闽江沉积物与石英砂岩的成分较接近,不同于浅海沉积物,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河流也有较大差异。地形地貌及水动力条件控制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粒度又控制沉积物的组分分布。总体表现为,由陆向海,呈SiO2逐渐降低、Al2O3等组分升高的趋势。人类活动对闽侯段及闽江北港到马江段河流沉积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闽江流域的源区特征、水动力条件和搬运距离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与生物作用对沉积物的改造,使得沉积物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几种饵料浮游动物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海水鱼类育苗常用的4种饵料浮游动物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虫、皱褶臂尾轮虫、蒙古裸腹溞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粗脂肪含量分别占其体重的21.54%、9.70%、6.67%和4.66%.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排序分别为蒙古裸腹溞>纺锤水蚤>轮虫>卤虫;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为卤虫>裸腹溞>轮虫>纺锤水蚤.此外,太平洋纺锤水蚤尚含有C226(DHA)高不饱和脂肪酸,这在其它饵料生物中并未检出.卤虫无节幼虫和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中,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占有较大比例,而二十碳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文中讨论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营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的ELISA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灭活溶藻弧菌(0.05%甲醛,30℃,8h)制成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该抗血清经吸附后与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等10株对照菌株无交叉反应,用该抗血清进行溶藻水中溶藻弧菌浓度均低于最低检测限、外观健康大黄鱼肝脏中溶藻弧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0%、患病大黄鱼的阳性检出率为80%,表明ELISA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大黄鱼的溶藻弧菌病,也可能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罗源湾口海域KMZK5柱状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析,共鉴定出15属30种甲藻孢囊。对比发现这30种甲藻孢囊是该湾以前未被记录的种类。其中12种是附近海域也未曾发现的种类,6种为有毒种类:缘亚历山大藻、小型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刺膝沟藻、链状裸甲藻、锥状斯氏藻.同时对甲藻孢囊的主要属种和有毒种类的丰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海域溶解游离氨基酸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亚湾海域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现场采样调查分别于1995年5月、11月和2000年4月进行。结果表明 :(1)大亚湾海域DFAA的含量较高 ,在0.69~4.73μmol/L之间 ,平均2.16±0.87μmol/L,可能主要源于较为旺盛的生物活动 ;(2)DFAA含量在海域的平面分布变化较大 ,垂直分布和季节及年变化不明显 ;(3)DFAA与海水中的DOC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呈负相关关系 ,与TIN的相关性则呈季节变化 ,生物效应可能是影响该海域DFAA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字海洋的总体技术系统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中国数字海洋的总体技术框架。讨论了建设中国数字海洋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1)基础软件平台的选择,当前应先用WebGIS,今后进一步发展方向应是Object WebGIS;(2)讨论数字地球中海洋和陆地的不同;(3)为了解决互操作问题,数字海洋的核心GIS要采用OpenGIS规范和将要建立的国家信息系统标准;(4)使用移动Agent,Web mining,Data mining技术;(5)提出Metadata的体系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中国团扇鳐和林氏团扇鳐肌肉中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及能值.中国团扇鳐肌肉水分含量为75.86%,灰分含量为5.15%,能值为21.49MJ/kg;林氏团扇鳐肌肉水分含量为76.66%,灰分含量为5.04%,能值为21.29MJ/kg.中国团扇鳐、林氏团扇鳐的体重与体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团扇鳐、林氏团扇鳐的水分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能值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中国团扇鳐肌肉的能值与水分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递减的趋势,林氏团扇鳐水分含量与灰分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递增的趋势.此外,中国团扇鳐、林氏团扇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及能值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与鱼体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也受到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中尺度涡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个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广平  胡建宇 《台湾海峡》2009,28(3):308-315
利用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SeaWiFS水色传感器和TMI微波成像仪等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了南海中尺度涡旋对热带气旋“玲玲”(Lingling,0123)、“灿都”(Chanthu,0405)和“榴莲”(Durian,0621)的响应,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位于热带气旋“玲玲”和“榴莲”移动路径右侧的冷涡在热带气旋经过后增强,表现在海面高度距平和海表温度的较大幅度下降,以及叶绿素a的爆发性升高;(2)位于“玲玲”移动路径左侧以及“灿都”路径上的暖涡在热带气旋经过后减弱,表现在海面高度距平和海表温度的下降,而叶绿素a变化不太明显;(3)当热带气旋“玲玲”和“灿都”经过暖涡时,热带气旋的强度迅速增大,这表明暖涡可能有助于热带气旋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