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2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海星中含有蛋白、酶、甾类糖苷、神经节苷酯、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海星中已分离纯化出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这些提取物中,蛋白具有免疫活性,促细胞生长活性;甾类糖苷有细胞毒性、溶血、抗病毒、抗炎症、鱼毒素等活性;神经节苷酯类有抗肿瘤活性;生物碱类有细胞毒性、抗病毒、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702.
由乳酸-赖氨酸(PLA-LYS,mLA/mLYS=22/1)星型共聚物与壳聚糖(CS)通过分子间作用自组装成自组膜。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自组膜的溶胀度。发现2种分子间存在强的氢键作用并有较好的相容性,PLA-LYS与CS比例为1:1得到的自组膜,具有稳定性高和溶胀度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3.
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L 4细胞内保护酶系统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不同辐射强度下ChlorophyceaeL 4细胞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相应的保护酶系统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UV B辐射增强的初期(1~3d),ChlorophyceaeL 4中丙二醛含量的迅速提高,但随后很快降低,在低强度UV B(35μW·cm-2)辐照下保护酶活性能够恢复到基本水平。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ChlorophyceaeL 4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且在高强度(70μW·cm-2)的辐照下,酶活性更高。ChlorophyceaeL 4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UV B辐射增强的胁迫下略有升高或变化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保护酶系统在南极冰藻适应南极强辐射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4.
为有效抑制萱藻种质保存和丝状体扩增时膨胀色球藻的污染,本实验应用实验生态学法,研究了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和呋喃西林3种抗菌药对共培养的萱藻丝状体和膨胀色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100 mg/L范围内,50 mg/L恩诺沙星适于除去萱藻种质保存或丝状体扩增过程中出现的膨胀色球藻,实验第18 d膨胀色球藻的日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705.
研究海水环境中Q235碳钢锈层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应用16SrDNA基因文库技术,分别对实海全浸一年的Q235碳钢内外锈层中的微生物进行基因文库的构建和分析。通过克隆测序构建了含有64个OTUs的细菌16SrRNA基因文库,结果表明锈层中微生物种类丰富,主要分布于13个已知的菌门,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硅藻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绿菌门;放线菌门;红藻门以及螺旋体门。内外锈层的优势菌均为变形细菌门,分别占文库序列的46%和53%,其中α-变形菌纲又为门中优势类群,但在内外锈层中还存在明显的系统发育学分歧。  相似文献   
706.
采用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比较4个野生群体(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情况,发现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其中10月中旬鸭绿江口群体与舟山群体肥满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个野生群体雄性个体肥满度均大于雌性个体,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选育品系在养殖过程中肥满度为120日龄>100日龄>80日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07.
红翎菜科海藻藻体形态结构多样,部分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形态特征的变异,其分类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选取了23Sribosomal RNA gene(UPA)、cox2-3和rbc spacer 3个片段运用PCR扩增的方法研究了红翎菜科4种海藻的序列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琼枝、卡帕藻属2种海藻和麒麟菜的UPA长度均为326bp,GC含量46.0%~46.3%;cox2-3序列长度分别为141、139和141bp,GC含量19.3%~23.7%;rbc spacer序列长度分别为93、93和94bp,GC含量22.3%~23.7%。利用PAUP软件分别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和最大简约法(MP)对红翎菜科海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个属海藻均可以通过UPA、cox2-3和rbc spacer 3个片段得到有效的区分,并且这3个片段也均可进一步将卡帕藻属2个种区分开来。本文在分析基因片段的基础上,比较了3个属不同物种间的信息位点,为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08.
赵苑  赵丽  张武昌  刘诚刚  魏皓  肖天 《海洋与湖沼》2012,43(6):1030-1038
于2007年3—4月在黄海中部海域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春季水华过程中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生物量变化。聚球藻和微微真核型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与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水华前期较高,水华期迅速下降,直至水华后期又有所升高。异养细菌在整个水华过程中变化较小,生物量在水华期最高,与水柱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9,p<0.01)。水华期这三类微微型浮游生物对浮游植物总碳生物量的贡献很低。纤毛虫和鞭毛虫捕食可能是导致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在水华期生物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9.
在胶州湾内设置连续站(36°5'54″N,120°15'20″E),分别于2006-2007年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进行垂直分段拖网,研究了胶州湾浮游动物垂直移动的规律。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在不同季节显示不同的垂直迁移行为。同时,对该海域出现的优势种类的垂直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类,发现不同物种同一季节迁移方式不同,对于同一种类,在不同季节也表现出不同的迁移规律。因此,浮游动物垂直迁移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由外界环境因子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不同季节影响浮游动物垂直迁移的关键因子不同,其中春季、夏季、秋季三季主要影响因子是光照,冬季除了光照,还有温度、盐度和浮游植物密度。总体与温度和浮游植物密度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对于不同种类,影响其垂直迁移的主要因子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10.
王树杉  于敏  张晓华 《海洋科学》2012,36(1):125-131
在自然环境中,有些微生物通过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来获得竞争优势。有的细菌产生细菌素,可杀死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种。细菌素通常是指由细菌分泌的、对同种或其他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有抑制作用的一种蛋白类抑菌物质。细菌素的蛋白质性质以及多种明显区别于抗生素的优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