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9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西太平洋洋面上台风"莲花""灿鸿""浪卡"三者共存期间的路径特征、强度变化及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莲花"与"灿鸿"发生互旋,导致强度较弱的"莲花"路径发生逆时针转向;"灿鸿"与"浪卡"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2)"莲花"的低层水汽通道在互旋过程中被"灿鸿"夺走,后者产生反馈气流补充前者;"浪卡"与"灿鸿"在对流层高层通过水汽"连体"通道进行水汽交换。3)与"莲花"互旋过程中"灿鸿"产生的反馈气流远比相互作用过程中"浪卡"对"灿鸿"的补充气流强,因此相互作用过程结束后"莲花"暖心与涡度继续维持,而"灿鸿"迅速衰弱。4)两个台风相互作用过程的水汽"连体"通道高度不同,台风"莲花"与"灿鸿"相互作用位于对流层低层,而台风"灿鸿"与"浪卡"相互作用发生在对流层高层。  相似文献   
172.
173.
基于WRF数值模式,采用Lin微物理方案,对中国南方地区一次冷锋降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并用CloudSat观测数据对模式模拟的云量、云液态水和云冰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模拟云量的垂直分布范围小于CloudSat观测到的分布范围,模拟的云量在低空往往出现缺失,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CloudSat探测到的深对流云的分布,但对零散分布的小尺度云团模拟效果较差;模式模拟的云液态水分布范围也小于CloudSat观测到的分布范围,云液态水含量值略低于CloudSat观测值,对CloudSat观测的云液态水含量值较低的区域,模式往往不能模拟出云液态水的存在;模式模拟的云冰水垂直分布特征与CloudSat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特别是对冰水含量大值中心的位置模拟效果较好,但模式模拟的云冰水含量值远低于CloudSat观测值。整体来看,模式对云冰水垂直分布的模拟效果优于对云液态水的模拟,但Lin微物理方案对云液态水和云冰水的模拟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4.
基于2015年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PMCS)在南京地区获得的3次降水过程的雨滴图像资料,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得到雨滴形状、尺度、轴比、倾斜角、垂直速度等特征参量,研究了雨滴的微物理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直径较小的雨滴轮廓呈圆环状,随着粒子直径增加,雨滴轮廓呈现出椭圆形和底部扁平顶部凸起状。PMCS测得的雨滴轴比—直径拟合关系同经验模型相比误差较小,雨滴轴比概率分布呈现高斯分布特征。雨滴倾斜角分布于0°两侧,方差为15.9°,小雨滴倾斜角受湍流影响较大,摆动范围较大。雨滴垂直速度随直径增大而增大,垂直速度拟合曲线同Atlas速度经验模型分布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5.
分析了辽宁省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根源,从转变服务理念和完善服务环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提出气象部门应该适应新时代发展,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发挥农业气象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同时要主动参与市场活动,促进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开拓农业气象服务市场。可通过改进服务内容、扩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使农业气象服务以政府、企业、公众为中心,发挥决策气象服务的基本功能,回归公众气象服务的根本属性,提升专业专项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6.
将谱逼近方法应用到台风Megi(2010)数值模拟试验中,通过选择不同物理量配置,分析得到影响台风Megi路径变化的关键环境场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关键因子不同高度范围和不同尺度信息对台风路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谱逼近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整个模拟时段,尤其是路径北折阶段台风路径模拟偏差,其中天气尺度环境风场是影响台风路径变化的关键因子。在过岛阶段,谱逼近850 hPa以上的中低层环境风场造成模拟路径偏差增大,但是改善了台风路径北折阶段的路径模拟结果;此外500~1 000 km尺度的中尺度环境风场对Megi转折以及转折后的移速移向具有重要影响,也减小了过岛阶段路径偏差的增长程度。通过分析各试验对主要天气系统、引导气流以及台风内部结构的模拟结果表明,谱逼近环境风场能够改善模式对中低纬环流系统的模拟,有利于更为准确地得到路径转折阶段的引导气流;同时谱逼近环境风场后会影响台风内部结构,对台风路径模拟的移速移向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7.
王天驹  钟中  王举  孙源 《大气科学》2020,44(4):716-725
本文利用WRF模式,通过开展敏感性试验讨论了单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鲇鱼(Megi)”影响下不同等压面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移动特征,并分析了Megi活动影响副高脊线垂直分布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Megi活动期间,副高脊线在TC的影响下总体发生了向南移动,且TC活动所导致的脊线南移在高层相对较大,而在低层相对较小。TC影响副高脊线垂直分布的可能机理为,副高脊线的经向运动受其附近纬向风异常的直接影响,而Megi活动所导致的脊线附近纬向风异常与温度异常总体满足热成风关系,当Megi活动造成副高脊线附近出现温度经向梯度异常时,纬向风异常会随高度增加而发生切变,因此会导致副高脊线的垂直分布状况发生改变。另外,利用温度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TC活动所激发的脊线附近不同物理过程项的异常在时空剖面上有很大区别,其中温度水平平流异常和非绝热加热异常的作用主要可使大气温度异常升高,而温度的垂直输送异常则可使温度降低。总之,TC的热力效应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垂直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8.
钟中  王天驹  胡轶佳 《气象科学》2020,40(5):639-648
以2019年6月为例,采用统计和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位置较6月气候平均状态偏南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虽然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总体偏南,但其经向位置异常存在纬向差异,在150°E以西区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平均位置偏南,而在150°~160°E区域内,脊线位置反而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变化与其附近异常涡度的经向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出现异常的原因在于其附近出现的异常扰动引起的异常涡度,而由于异常涡度分布存在纬向差异,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经向位置异常也出现了纬向差异。经过尺度分析简化的全型涡度方程的诊断发现,异常非绝热加热在导致2019年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总体偏南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动力因子则对150°E以东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向北偏移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79.
宋平  盛峥  费建芳 《气象科学》2020,40(6):761-768
采用2001-2010年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高精度加速度计反演的热层大气总质量密度观测数据,对400 km高度大气密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高低整体上控制着热层大气密度数值大小变化,在太阳宁静期热层大气密度受地磁活动控制,其最大值区域在地磁12-18时(地方时)内移动,重复周期为4~5个月,与地磁活动的Ap指数变化相似。对比经验模式与CHAMP卫星观测值,两者偏差纬向分布较均匀,经向变化明显;当太阳活动处于中低水平即F10.7小于120时,模式值偏高5%~10%;当F10.7大于130时,模式值偏低10%以上。为经验模式的改进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0.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业务预报系统(EC)、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我国的中尺度数值业务预报系统(CMA-MESO)和全球预报系统(CMA-GFS)这4个预报系统的华东及周边地区(20°~40°N、110°~130°E)2020年1—4月逐日地面和高空风的0~72 h预报资料,利用复卡尔曼滤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