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1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以海带(Laminaria ja ponica Aresch)为重点,综述了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成就,介绍了海带属褐藻遗传育种技术、育苗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基础好,种质资源丰富,经济、生态价值高,是进行大型海藻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52.
主要介绍了烟台市气象局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情况、网络的功能、特点和采用的关键技术。指出了网络建设过程中除要考虑先进性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综合应用性、可扩展性以及网络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53.
马家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比较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代表,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是Na^+,Ca^+和Cl^-,K^+和F^-较贫,流体的成分与大气降水热液相类似。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值则反映大气降水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水/岩值条件下与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交换后的分布特征,认为马家窑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成因。  相似文献   
354.
半参数模型估计的正则核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测量数据处理中系统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提出了半参数估计的正则核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知道系统误差具体形式的情况下有效地分离系统误差的影响,并且对系统误差进行估计.由于正则项的引入,有效地避免了对非参数部分的过拟合现象,同时对于小样本的观测值也能取得较好效果.最后通过两个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5.
本研究以渤海湾南部(滨州)滩涂为研究区域,设置6个断面共36个采样站位,覆盖潮间带(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和潮下带,研究该区域贝类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整个调查区域常见贝类总共有30种。潮间带共有23种常见贝类,优势种为光滑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 Hinds 1843)、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 Reeve 1854)、短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 Lamarck 1799);潮下带共有26种常见贝类,优势种为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i Philippi 1846)、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 Sowerby 1825)、朝鲜笋螺(Terebra koreana Yoo 1976)、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 A.Adams 1852)、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 A.Adams 1851);潮间带贝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潮下带,而丰富度指数(D)则相反;潮间带贝类生物量(710.16 g/m2)和栖息密度(4 523个/m2)远高于潮下带(17.10 g/m2,35个/m2)。群落结构多元统计分析将贝类按照站位划分为5个组群,包括东侧潮下带、西侧潮下带、西侧潮间带、东侧潮间带以及D4站位。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对潮间带贝类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沉积物的粒径以及砂、粉砂含量,而对潮下带贝类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浮游植物密度、沉积物的粒径以及砂、粉砂和黏土含量。渤海湾南部(滨州)滩涂贝类资源较为丰富,但应从不同滩涂区域生态特性的角度出发,加强贝类的保护和资源修复,本研究可为该区域贝类的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56.
海南岛西北部海域珊瑚礁造礁石珊瑚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海南岛西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种类的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共发现50种造礁石珊瑚和1种多孔螅.海南岛西北部造礁石珊瑚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与历史资料相比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海南岛西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造成;海南岛西北部海域是北部湾、琼州海峡和南海的重要交汇点,可能是造礁石珊瑚幼虫扩散的重要通道,对华南沿岸造礁石珊瑚资源自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未来的海洋管理应该加强对珊瑚礁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海南岛西北部海域的珊瑚礁.  相似文献   
357.
莱州湾环境污染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杰  谢强  陈忠彪 《海洋科学》2012,36(2):119-128
采用Landsat 图像跨度40 多年数据, 利用遥感手段对莱州湾7 大排污口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结果显示与多年来分析调查的结果一致, 即通过入海排放口水色变化以及像素分析发现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莱州湾海水污染逐年加重; 通过MODI 数据和ENVISATASAR数据分析提取了莱州湾2011 年的海温变化、叶绿素浓度分布和海面溢油信息, 结果显示该区域近岸海温和叶绿素浓度偏高, 海上溢油风险加大。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遥感技术能有效地提取海区环境污染信息, 可以作为监控海水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58.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经2.5 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快速营养增殖,通过基因枪法将携带草丁膦抗性基因(bar)的载体转入扩增后的配子体,经草丁膦筛选,获得抗性克隆。提取抗性克隆配子体基因组总DNA,经PCR和PCR Southern检测,结果显示60%的抗性克隆可检出bar基因,表明bar基因是裙带菜配子体基因工程有效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35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莹  周海龙  董方  薛钦昭 《海洋科学》2012,36(4):132-136
随着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的增强,很多学者对造成海洋污染的成因、机理、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5]。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对海洋生物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60.
可燃物含水率、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人口密度是林火预报中重要因子,将这些因子构建综合火险指数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部分:植被火险敏感指数(FSI)、归一化天气火险指数(NWDI)、人口火险概率指数(PDI)。详细介绍模型各部分的计算方法,将该模型与遥感、GIS相结合,开发综合森林火险指数预报系统,制作2010年10月~2011年9月山东省综合火险指数图,并与实际火灾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