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6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陆蕾  王成辉  王登红  何高文  孙艳 《地质学报》2023,97(5):1494-1507
云南陇川龙安稀土矿是云南境内唯一开采的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矿床,其成矿母岩为邦棍尖山花岗岩。近年来该花岗岩风化壳中相继发现了一系列iREE矿化点甚至矿床,其中不乏重稀土(HREE)矿。本文选取邦棍尖山南段的花岗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研究工作,并探讨其对iREE(甚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iHREE))成矿的制约。邦棍尖山岩体的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研究测得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0.33 Ma(50.33±0.30 Ma, MSWD=0.15),形成于喜山期(古近纪),是目前发现的成矿母岩最年轻的iREE矿床。花岗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高硅高碱、低铁低镁,A/CNK>1.1,高钾-强过铝质,S型。岩体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较强烈(LREE/HREE为2.54~8.98),Eu负异常(δEu=0.06~0.17);微量元素显示出高Rb、Th,低Ba、Nb、Sr、Zr、Hf、Ti的特征,岩浆岩高度分异。邦棍尖山花岗岩中的(含)稀土矿物主要是榍石(∑REE=14506.24×10-6,LREE/HREE=1.14,...  相似文献   
52.
简要介绍专业绘图软件Surfer和微软的编程工具VB,通过VB调控Surfer对象,实现VB和Surfer的混合编程,将原始风廓线雷达资料反演得到温度平流资料,并用VB输出为ASCII码形式的XYZ数据格式,再利用Surfer的格点化和绘图功能,实现单站高空温度平流廓线的自动绘制.  相似文献   
53.
54.
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CO2)是指海洋表层水和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CO2)交换处于动态平衡时CO2的含量, 是描述海-气CO2交换的一个主要因子。本文利用2008—2014年覆盖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海表pCO2观测资料, 结合现场海表温度和海表盐度以及卫星观测的叶绿素a数据, 构建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分区域反演模型。模型在水深浅于30m的区域均方根误差为5.3μatm, 其余海区均方根误差为10.8μatm, 与前人基于个别航次的有限区域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相当。利用该模型公式和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再分析海表温、盐数据及MODIS-Aqua卫星观测的叶绿素a数据进行反演, 得到了时空分辨率为5'×5'的2004—2016年的逐月南海海表pCO2数据。该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南海海表pCO2在海表温度影响下, 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 与前人基于航次观测的研究结果相似, 表明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进一步分析发现, 南海及邻近海域平均海表pCO2具有显著的准十年振荡特征: 2012年附近出现了极小值, 之前表现为降低的趋势, 之后略有升高的趋势。受海表pCO2的影响, 南海海盆平均海-气CO2通量在2012年之前出现了显著降低的趋势, 表明南海释放到大气中的CO2减少, 并在2007年之后的冬季出现了负值(从碳源变为碳汇), 2012年之后变化较为平缓。热带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引起的南海区域海表盐度变化是造成海表pCO2及海-气CO2通量准十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区分析的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海表pCO2变化最为显著, 在南海海表pCO2的季节和准十年变化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海洋多道地震数据建模和成像是获取洋壳速度和构造信息的重要手段。海水层的存在使得多道地震拖缆接收到的折射波走时信息仅仅存在于较远的炮检距, 近炮检距被强振幅海底反射波覆盖, 制约了走时数据拾取和反演效果。本文基于波动方程的Kirchhoff积分法, 成功实现了多道地震数据向下延拓, 获取到了更大炮检距区间的初至折射波走时拾取, 并将其应用于洋中脊新生洋壳2A/2B层的合成多道地震数据走时反演。比较向下延拓前后的走时拾取范围及走时反演结果表明, 向下延拓法能够保持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不变, 在共炮集数据的更大炮检距范围内进行初至折射走时拾取, 从而增加反演的数据选择和浅层射线覆盖, 反演结果能更加准确地分辨出洋壳2A/2B层界面, 并得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速度结构剖面。  相似文献   
56.
海马属(Hippocampus)鱼类具有独特的雄性育儿繁殖方式, 其卵巢和精巢结构也极其独特。本研究系统阐明了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的性腺及生殖细胞的发育特征, 根据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 将线纹海马的精巢和卵巢发育过程均分为6个时期。其中, 卵巢发育方式为不同步成熟型, Ⅰ期卵巢只包含第Ⅰ时相卵母细胞, 包括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d<20μm); Ⅱ期卵巢开始出现第Ⅱ时相卵母细胞(d=20~140μm); Ⅲ期卵巢卵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体积增大, 并开始出现第Ⅲ时相卵母细胞(d=140~260μm), 此时细胞内开始出现皮质小泡、卵黄颗粒和卵黄膜; Ⅳ期卵巢开始出现第 Ⅳ时相卵母细胞(d=260~1100μm), 卵黄颗粒充满整个细胞质, 形成过渡期的卵黄球; Ⅴ期卵巢出现大量第Ⅴ时相成熟卵母细胞(d=1100~2000μm), 细胞内形成流动性卵黄囊; Ⅵ期卵巢为排卵不久后的卵巢, 卵母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线纹海马精巢属于非限制型小叶精巢, Ⅰ期精巢主要含精原细胞, 核大, 含一到多个核仁; Ⅱ期精巢开始形成精小囊, 囊内出现初级精母细胞; Ⅲ期精巢呈乳白色, 开始出现次级精母细胞; Ⅳ期精巢体积较 Ⅲ期时显著增大, 开始出现精子细胞, 并逐渐移向中央生精腔; Ⅴ期精巢内含大量的成熟精子, 随时准备释放。精子释放后精巢进入Ⅵ期, 残留少量精细胞在生精腔中。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的信号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卵黄囊中呈阳性, 且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而增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海马属鱼类雄性繁殖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7.
58.
本文以南海北部某海域海砂矿区为例,提出了基于GMS软件的海砂矿三维地质建模和资源量估算方法.以钻孔和综合物探数据为源数据,划定了矿区内V1和V2矿体的边界,基于GMS软件系统构建了数据库,综合利用钻孔、综合物探、剖面图和海底地形控制面等资料,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有效实现了海砂矿体三维可视化和体积资源量的估算.三维地质模...  相似文献   
59.
60.
冷泉系统在大陆边缘海域中广泛发育,我国的南海北部海域因其独特的地质条件成为了研究冷泉系统的天然实验室。在冷泉系统中,由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碳酸盐岩等自生特征矿物的形成。而自生碳酸盐岩继承了冷泉环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是记录冷泉活动信息的优良载体。近十几年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有关南海北部碳酸盐岩最新研究成果的整体认识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仍缺乏相应的汇总分析。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冷泉碳酸盐岩的成岩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包括流体来源、氧化还原环境、元素循环等,而有关冷泉活动对全球变暖和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较少;同时大多研究基于单一期次的冷泉活动,有关地质历史时期的冷泉活动鲜有报道。本文在对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综述,认为未来需要在南海北部合适的区域进行大洋钻探,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冷泉活动,探讨其对全球变暖和碳循环的影响。基于前期的工作成果,笔者认为琼东南海域和东沙海域冷泉区是对地质历史时期冷泉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