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海南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素有"台风走廊"之名,同时也是遭受各种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为提升全社会海洋灾害防御意识,做好风暴潮的防灾减灾工作,本文依据海南省核定公布的风暴潮4色警戒潮位值,在海南岛北部到东北部一带沿海设计了一种利用K波段雷达进行潮位测量的警戒潮位标志物,集基础支撑结构、供电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终端报警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中心平台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警戒潮位标志物的设立,可有效提升海南省海洋观测能力建设水平,完善海南省海洋灾害预警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亦可为海南省海洋环境预报、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2.
海南岛中北部三叠纪花岗岩的锶、钕同位素初始比值分别为I(Sr)0. 7080 ~0. 71505、εNd(t) -10 ~-5,表明这些花岗岩属壳源型,其源岩主要为海南岛结晶基底中元古界抱板群,但受到了幔源岩浆的混染。这些花岗岩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一致的锶、钕同位素特征,表明测区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  相似文献   
53.
海南岛周边浅海砂矿资源潜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拥有全国最为丰富的滨海锆钛砂矿资源,然而,随着长期大规模矿产的开发,陆域滨海砂矿资源已日渐枯竭。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岸线漫长,多为砂质海岸,沙滩宽广,特别有利于海洋砂矿的形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海南岛周边浅海砂矿资源勘查现状和勘查成果,分析了区内砂矿的地质特征,从物源、气候与水动力条件、海岸类型与地貌类型、第四纪沉积作用和海平面变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砂矿的成矿条件,阐述了浅海砂矿的成矿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调查资料,从成矿的有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万宁市东澳南后海至田头港一带、东方感城至乐东莺歌海一带、文昌铺前湾至景心角一带和临高马袅至东英一带等4个浅海区具有较好的砂矿资源潜力,它们可作为今后该区砂矿勘查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54.
厦门西港沉积环境变化及重金属的污染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含量, 结合沉积物粒度分析及现代沉积速率, 重现了厦门西港近70a的沉积环境变化及重金属的污染历史, 探讨了沉积环境对重金属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污染指示元素为Cu, Zn, Pb, As, 富集程度依次为As > Cu > Zn > Pb, 元素Cr, Cd和Hg在研究海域内没有富集现象.综观70a来, 厦门西港沉积物组成变化较大, 沉积环境变化明显, 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变化特征与当时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变化紧密相关.研究表明, 沉积物来源越稳定, 沉积物粒径越小, 分选性越好, 则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越高; 同时, 各层位的绝大部分重金属与有机碳和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5.
大村韧性变形带主要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其强应变带和弱变形域分带明显。发育线理、面理、褶皱构造。变形差应力为34.1~62.2MPa。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u,Ag,Pb,Zn和As等亲硫元素组合于构造带中贫化,Cu含量变化不明显,Sb,Sn和Bi等“中高温”元素则富集,反映了构造带大致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与矿物变形相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56.
对伸展因子β的计算分析,可认识岩石圈的伸展变形特点。基于琼东南盆地具有"多米诺"伸展断层构造的5条反射地震剖面资料,利用"多米诺"伸展断层模式计算了上地壳伸展因子,其值分布在1.17~1.58之间;与对应位置的全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因子比较,结果显示上地壳、全地壳和岩石圈伸展因子三者之间存在差别,但不是简单的随深度增大,具体表现为盆地中北部的岩石圈伸展变形特点为岩石圈伸展因子大于全地壳大于上地壳,盆地西南部则表现为全地壳最大,岩石圈最小。通过计算,结合研究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琼东南盆地岩石圈发生了随深度变化的伸展变形;不同构造位置的岩石圈伸展变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7.
南好组是晚古生代海进序列底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反映的岩石组合特征为石英细砂岩、砂岩与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产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化石。厚度>156 m,未见顶,与下伏早志留世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选层型剖面第2层上部粉砂质板岩中产腕足类(Ⅲ31)Fusella sp.,Leptagonia sp.,Chonetipustula sp.,剖面中尚含腕足类Eochiristites sp.,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岩关期。第2层下部粉砂岩中产腕足类(Ⅲ17)Tenticospirifer cf.supervilis,Ptychomaletoechia sp.,Fusella sp.及海百合茎。前二者时代为晚泥盆世锡矿山期。而Fusella及海百合化石时代应为早石炭世,具有共生特点。此外在同为南好地区的锌山剖面及东部相邻的万宁县峰膏岭剖面均未发现泥盆纪化石,因此将南好组划下石炭统。近来有人在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志留纪化石,认为选层型剖面属志留纪而非石炭纪,南好组与下伏地层也非不整合接触,主张南好组应废弃。笔者认为所谓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的志留纪化石实际上是采自南好组下伏的志留纪地层中,南好组不存在废弃问题。  相似文献   
58.
在群舞创作中,舞蹈构图就是舞蹈演员与整个舞台空间的静止画面,"静止"是舞蹈构图的表现形式,"流动"是舞蹈调度的表现形式,作为舞蹈构图与构图的必要连接,在营造舞蹈情境和增强形式美上起到了补充作用。舞蹈调度是变换舞蹈构图的一种过程,舞蹈构图是调度过程的某一个停顿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不断进行连接和变化,为表现舞蹈作品的主题,交代环境情节和塑造舞蹈形象而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琼州海峡东口潮流沙脊主要受到东西向往复流和地形地貌的控制,是我国重要的海砂资源地。通过对琼州海峡东口海域350个站位的表层样粒度数据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并划分了沉积环境。结果显示,研究区底质类型共17种,以砂、砾质砂、砾质泥质砂、泥质砂质砾、砂质粉砂为主,其中潮流沙脊区,主要分布有砂、砾质砂和砾质泥质砂,以东则分布有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砂质砾和泥质砂质砾多分布于冲刷槽内。研究区沉积物砾、砂、粉砂、粘土的平均占比分别为9.7%、71.0%、15.3%、4.0%,平均粒径为2.15 φ,分选系数为1.69,其中潮流沙脊区砂占比多超过95.0%,平均粒径多小于2.00 φ,分选较好,随着水动力的减弱,由西向东,沉积物逐渐变细。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区共划分出6类沉积区,Ⅰ类、Ⅱ类沉积区分别代表潮流沙脊区和冲刷海槽区,Ⅲ类代表海湾环境,Ⅳ类代表潮流沙脊前缘,Ⅴ类代表开阔陆架,Ⅵ类代表河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三亚东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 三亚东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元素的“粒度控制律”制约,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细粒沉积。地积累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未达到污染程度,属清洁状态,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