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利用2014—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闪电定位仪监测的雷电及CLDAS逐日降水数据,确定干雷电期间降水阈值并筛选干雷电监测数据,分析干雷电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的防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CLDAS降水与气象站点降水的误差较小,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以满足干雷电的分析需求.大兴...  相似文献   
132.
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利用2005年1月至9月锡林浩特观象台积分浊度计的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变化特征,讨论了它的季节变化、日变化、不同沙尘天气下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散射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月至9月散射系数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散射系数能很好的反映沙尘天气的强度;它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散射系数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3.
内蒙古一次沙尘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WRF-chem模式耦合Shao04起沙参数化方案,研究了2015年内蒙古春季一次冷涡沙尘过程。对比分析模式模拟结果和Micaps、CLIPSO、PM10观测资料后发现,WRF-chem可以较好地刻画沙尘的水平和垂直输送。此次沙源地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南部、内蒙古中部偏北区域和浑善达克沙地。蒙古国南部和内蒙古中部偏北区域最大起沙量分别为77.4 g·m-2和112.7 g·m-2,最大干沉降分别为253.2 μg·m-2·s-1和427.2 μg·m-2·s-1,内蒙古中部偏北区域的沙尘柱总量(87.3 g·m-2)大于蒙古国南部(41.3 g·m-2)。浑善达克沙地土壤干燥,所以沙尘排放量(215.6 g·m-2)、柱总量(132.7 g·m-2)、沉降速率(809.3 μg·m-2·s-1)均较高。沙尘在锋前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下,可以实现上对流层-下平流层之间的输送,高层的沙尘虽然浓度较低,却可以输送更远。沙尘气溶胶夜间增加大气层顶向上的长波辐射,同时加热大气,增加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134.
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气象衍生灾害, 黄河贯穿内蒙古中西部大部地区, 凌汛灾害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该文从凌汛灾害的基本特点、形成原因、易发时段、发生趋势预测、风险评估和防御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双重作用的一种自然灾害; 凌汛灾害只是在特定地区和黄河开河和封河的特定时段内出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开河日期逐年提前, 封河日期逐年推后, 而流凌期的不断延长, 及气温冷暖异常波动, 增加了黄河凌汛的自然风险。针对凌汛灾害的特殊性, 结合防御现状, 应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加强防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内蒙古锡林浩特和朱日和2005年的PM10质量浓度(MPM)和相关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沙地和草地环境下MPM的分布特征,发现MPM受沙尘天气的影响较大,非沙尘日MPM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差别不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气象要素对MPM有较大的影响,在选取相关气象要素参量的基础上,将各参量相乘建立了气象影响指数IPM,表示气象条件对MPM的综合作用,经检验发现锡林浩特和朱日和IPM值与MPM日均值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70,高于MPM与其他单气象要素,月均值的线性相关性更显著。对同一气候带不同下垫面条件下不同季节IPM值与MPM的对比分析发现,气象条件对近地面MPM的影响比下垫面条件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6.
1 引言过去 1 0年在雹云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使得防雹工作从试验走向业务 ,这一点在许多国家都能看到。火箭技术和气象雷达技术的改进 ,在不同的物理和地理条件下所开展防雹工作的经验积累 ,以及对雹暴过程在理论和实验条件下所取得最新成果的应用 ,这些因素决定了催化技术在方法上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差异。谈论“使用火箭对云催化的方法”不可能不提到所指的具体计划。这是因为 ,不仅催化作业的初始和终结判据不同 ,而且温度层、试剂引入的位置以及浓度等指标也不同。换言之 ,从一个计划到另一个计划 ,基本催化方法在变化。正因为如此 ,一…  相似文献   
137.
大兴安岭地区的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气象卫星水汽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1月13—14日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大兴安岭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横槽南摆,使干冷空气南下以及冷涡前部西南低空急流北上且辐合急剧加强为暴雪天气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流背景;≥20m·s-1的西南低空急流作为水汽输送带,为暴雪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和散度辐合辐散中心基本耦合且加强,为暴雪提供了强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增强发展;暴雪是发生在条件对称不稳定的(湿位涡MPV2<0)的背景下,暴雪中心位于MPV2等值线密集带以及MPV2绝对值得到较大增长的区域。水汽图像上有表征干侵入特征的干缝、斧形暗区等;雷达回波显示低层东南风急流非常显著,低层强烈发展的东南暖湿气流与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脉相垂直时,地形强迫抬升不仅使迎风坡的垂直上升运动迅速加强,而且使低层水汽辐合得到加强和维持为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这也是暴雪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东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通辽市和赤峰市多普勒雷达资料、气候极端降雪以及NCEP的FNL(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17-19日内蒙古中东部极端回流大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500 hPa东移高空槽前暖湿气流、 700 hPa西南急流以及暖式切变线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动力辐合抬升机制,地面至850 hPa均为偏东风冷垫,中高空西南暖湿空气沿低层冷垫爬升产生锋生,是造成此次大暴雪的主要原因。降雪最强时段,从低层到高层均为上升运动,中低层水汽几乎接近饱和状态,深厚湿层有利于产生高效率的强降雪;通辽探空图有冰相层、逆温层、融化层、中性层等多种特殊层结,并有明显表征冻雨的“象鼻”层结曲线;低层东北风急流与中高层西南急流形成强的垂直风切变和温度差,动力锋生在降雪期间一直维持,动力锋生最强阶段和降雪最强时刻相对应。雷达反射率有0℃层亮带,50~55 dBz带状强回波;基本径向速度低层长时间维持东北急流构成的冷垫,并有一对正负速度中心的风速核,形成“牛眼”结构,“牛眼”结构代表边界层出现急流核;雷达基本径向速度图低层东北风,中高层西南急流,很好地反映了西南暖湿急流在冷垫上爬升...  相似文献   
139.
文章采用ArcGis地图引擎、VS2010、SQL Server2008软件、B/S+C/S的模式设计开发,在windows xp,2003server,windows 7等环境下可安装运行。该系统以决策服务工作流程为基础,集资料查询、统计、分析、服务产品制作于一体,实现了方便、快捷地查询气象资料、制作各类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解决了人工统计资料耗时费力、服务产品制作不规范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及ERA5 再分析资料对河套灌区 1991-2020年542个冰雹个例和281个短时强降水个例主要流型及局地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有西西伯利亚低槽(涡)、东北冷涡、蒙古冷涡、西南气流四类流型;冰雹天气主要有新疆低槽(涡)、东北冷涡、中亚低槽(涡)、新疆冷涡四类流型。2、河套灌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各关键参数预报阈值均有差异,最低阈值的建议值采用箱线图25%百分位值,其中分别为26℃和33℃;K指数均值分别为27 ℃和35 ℃;CAPE均值分别为515 J·kg-1和405 J·kg-1;0~6 km垂直风切变均为7×10-3s-1;0℃层高度高度均值分别为4656 m和4069 m;-20℃层高度高度均值分别为8070 m和7054 m。3、冰雹需要更大的K指数、以及低层强暖空气;同时冰雹有更低的 0℃层高度和-20℃层高度,较低的0℃层高度可以防止冰雹下落过程融化;此外下垫面因子对不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程度不同,海拔高度是影响河套灌区冰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