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为科学地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以玉溪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在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玉溪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度呈现出由城市中心逐渐向外递减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集聚效应;从全域空间分析看,各功能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居住功能区相关性最强,其他功能区最弱;从局部空间的角度来看,集约度的分布既存在空间聚集性又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2.
天地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野外调查效率不高和采集数据的正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天地图API(Android版)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结合Android开发和SQLite数据库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天地图提供的数据服务,解决纸质地图比例尺固定和幅面大小限制的问题,实现野外底图不同级别缩放和无限制的底图范围;基于天地图的功能服务,实现实时定位、经济合理的线路规划以及调查点的分布;采用规范化的电子记录模式,解决室外纸质记录的随意性、室内入库的效率和准确性问题,实现数据的采集与编辑。应用测试表明,有效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3.
根据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及其"地域机制",以客家扩展聚居区炎陵县为例,结合历史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发掘分析该县客家文化的景观基因。研究结果表明:(1)迁徙由来、地域背景分别是客家文化景观的共同基因、本土基因;(2)由共同基因以"反客为主"的作用方式与本土基因形成了地方客家景观本质特性的主体基因;(3)保护与传承意识形态是决定其主体基因能否在世代遵循并坚守着"原汁原味"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传承过程中的人为基因。基于这些独特基因构成内在相关联的地域机制而所表达的特征,提出了应加强客家文化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保护管理、传承开发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34.
选取南山地震台GS150702相对重力仪2008-01-01至2016-05-31期间的连续观测资料,对其年变化时间序列、观测值非潮汐残差曲线、M2波潮汐因子及几次地震前后的分钟观测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山地震台GS15重力仪器数据稳定,非潮汐观测曲线、M2波潮汐因子对几次地震都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35.
王炳华 《地质与勘探》2020,56(3):523-539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具有复合叠加成矿特征。阿德博独居石矿床位于云南省金平县境内,印度地块、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南侧,属于哀牢山隆起的东南延伸部分。该矿床赋存于花岗质风化壳中,岩性主要有片麻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矿体中主要含有独居石,少量磷钇矿、锆石、金红石、钛铁矿、榍石。岩体中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1.40±0.16Ma(MSWD=7.8),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4.52±0.22 Ma(MSWD=1.3),表明阿德博岩体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与三江地区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富碱斑岩体的成矿时期一致。片麻状花岗岩中45个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果较均一,(~(176)Hf/~(177)Hf)i比值范围为0.282583~0.282712,平均为0.282633,εHf(t=31.40 Ma)范围为-6.00~-1.44,平均值为-4.21。二长花岗岩中13个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果变化范围较大,(~(176)Hf/~(177)Hf)i=0.282484~0.282814(平均值为0.282681),εHf(t=31.40 Ma)=-9.43~2.22(平均值为-2.45);其中有8粒锆石的εHf(t)为负值,5颗锆石的εHf(t)为正值,暗示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地幔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36.
易地扶贫搬迁是对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贫困人口采取的扶贫举措。泸水县尚有大量人口需要易地搬迁解决贫困问题,泸水县特殊的峡谷地理环境,使安置地的选择成为棘手的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扶贫易地搬迁地选择中,可以方便地找出适宜的搬迁居住地,为当地政府易地安置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安置区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子: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水源丰富、坡度较为平缓、海拔较低,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和自然保护区等。通过GIS技术,将上述因子图层叠加后找到适合的安置地。结果表明:泸水县难以找到成片的面积较大的安置区,安置区呈零星状分布在各个乡镇。  相似文献   
37.
数字地质实验室的概念设计与逻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大学"地质实验室"为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数字地质实验室。系统采用ASP.net的技术路线,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平台,在Visual Studio.net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运用C#开发语言,并借助相关三维软件,开发出能在web上运行的地质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实验室场景及岩石标本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具有实验室场景展示、路线导航、标本查询与显示、属性编辑、师生交流互动、课程预约、使用记录自动登记等功能,改变了以往实验室人工管理的现状,使管理工作方便、快捷、有序。  相似文献   
38.
广西钦州湾外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玥 《海洋科学》2017,41(1):96-103
本文对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物中硅藻进行分析,鉴定出硅藻153种,分属50属。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是本区域内最为丰富的硅藻种类。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硅藻分布主要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其中淡水硅藻Achnanthes delicatula、A.hauckiana、A.levanderi和Cocconeis disculus可以作为低盐度海水环境的指示种,半咸水种Cyclotella striata/C.stylorum、Paralia sulcata与海洋中硅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则可以很好的指示高盐度环境。钦州湾外湾54个表层沉积站位可划分为3个硅藻分布区,分别对应高低不同的海水盐度,与实际站位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9.
依据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并结合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以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同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计算为基础,模拟了两种应力变化对芦山地震断层的失稳发震时间的影响,研究了2008年MS8.0汶川地震与2013年MS7.0芦山地震之间的触发关系.计算得到,汶川地震在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的峰值为0.127 MPa;此外,经过近5年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效应,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受到的震后应力变化值为0.025 MPa.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震源断层在应力积累逐渐接近临界状态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受到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静态应力变化以及黏弹性松弛效应造成应力变化的共同触发作用,且动态应力的延迟触发作用可能更为显著.最后对芦山地震之后研究区域的应力变化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利用云南及其邻区59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30°~100°远震资料,采用P波接收函数方法对云南地区的地壳厚度和地壳平均泊松比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用H-k扫描和人工读取震相到时两种方法得到的云南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情况较为吻合。研究区域内Moho面埋深南浅北深,横向变化达30~40 km。在川滇菱形块体东南缘,地壳厚度等值线呈东南向舌状突出。泊松比呈块体分布特征,断裂两侧差异显著。高泊松比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滇缅泰块体内和研究区域北部以及小江断裂附近,这与该区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前缘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