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6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环境中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依赖于其存在的化学形态。文章依据文献的有关报道介绍砷、汞、镉、锡、铅、硒和铬在环境中的分布、毒性及它们在环境样品如水、土壤、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形态分析方法,包括分析物的保存、提取、分离和检测。引用文献120篇。  相似文献   
12.
永定河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集官厅水库的永定河入库口附近沉积物,采集深度77cm,以1cm做为一个层位单元进行分割,测定其中11个层位的总磷,同时对这些层位沉积物中二钙结合态磷、八钙结合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进行连续分级提取,有机磷通过灼烧法测定,残留态磷由总磷与上述五种形态磷差减确定。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580.3~1276.2μg/g,主要成分为无机磷,平均占总磷的比例为88%;残留态磷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含量占总磷50%以上。在沉积物深度75~20cm的沉积年份中,永定河向官厅水库输送的残留态磷量不断增加,且增速逐渐加快,主要为水土侵蚀的产物。从沉积深度20cm以来的沉积年份里,总磷的输入量不断减少,但以二钙结合态磷为主的生物有效磷输入量随总磷的含量降低而持续增加,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水,反映了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成为官厅水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来源,以致官厅水库富营养化的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3.
用超声技术提取沉积物样品中松散结合态磷,并与振荡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结果与振荡提取结果大致相当。超声提取耗时短,操作简单易行,测试结果精密度为3.8%(RSD,n=7),可以替代振荡方法提取沉积物中的松散结合态磷。  相似文献   
1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范凡 《岩矿测试》2005,24(3):225-228
采用焙烧富集分离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Te,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通过实验确定出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检出限为0.005μg/g,线性范围0.025~10μg/g,精密度(RSD,n=8)为5.03%~9.24%。方法已用于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中痕量Te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胡明月  黄怀曾 《岩矿测试》2005,24(4):249-253
利用矿物磷灰石低溶度积特征,以晶体磷灰石作晶胞,引入氟、钙等离子,诱使水中溶解性磷酸盐在磷灰石晶体上沉淀、结晶,使水溶液中磷浓度明显降低。探讨了钙、磷灰石、氟、氯的加入对降磷效果的影响,初步分析了生成产物的结构。实验溶液中磷初始浓度约为5 mg/L,经磷灰石结晶后,最低可降至10μg/L以下,除磷效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熙  葛晓立 《地质通报》2005,24(8):710-714
通过苏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实施,对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城市土壤的主要污染区域分布于东南居民生活区、西部工业区、东部木材加工厂集中区及公路干线一带;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根据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分区特点和分布面积大小,确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采样密度和测试项目是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四川攀枝花云鹿铜铂金矿区是一个新发现的比较罕见的新类型含铂族元素矿床,其特殊性至少表现为矿化体赋存在炭质岩系中、炭质岩系中富含镁电气石(MgO含量7.68%~8.64%,平均8.15%)、表生过程中低温条件下铂族元素发生了活化转移(含铜钟乳石中含PGE 0.14×10-6).铂族元素的最初富集可能与元古宙的海底喷气活动有关.此类铂族元素的矿化在国内外罕见,有可能是第一次发现,但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在中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应该在今后的地质研究与找矿过程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树木年轮与其根部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研究了北京南郊土壤环境中元素含量随时间序列演变的规律。依据吸收系数研究了相同土壤类型上生长的不同树种对12种化学元素的吸收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元素的吸收情况不同。Zn、Cd和P3个元素吸收系数较高。对杨树年轮及其根部土壤中9种化学元素(Na、K、Cu、Zn、As、Sr、Cd、Ba、Pb)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年轮中元素的含量与其根土中对应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采用对数线性相关模式(1gC’=a 1gC+b),根据逐年年轮中Cu、Zn、As、Cd、Ba、Pb 6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反演6种元素在土壤中的逐年(1982-2004年)演变状况。本技术方法能为追溯近代城市化几十年以来的环境污染变迁历史、预测未来污染演变趋势提供更为丰富和科学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对北京城近郊区主要类型土壤(潮土和褐土)中Cd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pH与土壤中Cd的释放量及其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和褐土中Cd的释放量曲线都呈下凹的弧形,在pH=6~7之间释放量最低。pH对土壤中Cd释放的影响,其本质是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各形态间的转化以水溶态为中介体。所有的形态转化中,pH对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影响最大,且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对生物有效量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根据北京城近郊区土壤中生物有效Cd的分布状况,结合北京市近12年监测的大气pH值,对北京城近郊区土壤Cd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