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147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黄河口凹陷东洼是渤海盆地典型的盆缘洼陷,基于新一轮区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资料,采用构造解析与构造物理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黄河口凹陷东洼的断裂体系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受走滑和伸展变形的共同作用,研究了发育了以NNE-NE走向为主的走滑断裂体系和以EW-NEE走向为主的伸展断裂体系,断裂构造演化经历了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的初始张扭裂陷阶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走滑伸展裂陷阶段、沙一二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的伸展萎缩持续走滑阶段、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张扭变形阶段等4个阶段.其中,主走滑断层是在初始张扭裂陷阶段所形成的NE向伸展断层基础上持续活化而成;主伸展断层则形成于走滑伸展裂陷阶段的SN向伸展作用应力背景下.在伸展萎缩持续走滑阶段,各方位断裂在近SN向伸展作用下持续再活动,表现为走滑-伸展复合变形为主;在张扭变形阶段,先期主干断裂选择性活动,同时新生形成大量新近系的次级断层.   相似文献   
72.
为了定量研究自生绿泥石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在限定控储因素前提下,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扫描电镜、薄片鉴定、激光粒度分析和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2-X油田古近系涠洲组三段碎屑岩储集层为例,探讨了自生绿泥石对石英次生加大、孔隙结构及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得分评价法,定量评价自生绿泥石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溶蚀作用积极意义大于绿泥石沉淀的消极影响时,石英加大和方解石含量较高(7.3%)及自生绿泥石相对含量较低(20%~30%)的细砂"控孔喉"作用,等同于石英加大和方解石含量较低(2.4%)及自生绿泥石含量较高(30%~40%)的细砂,二者的"控孔喉"作用具有互补性。自生绿泥石的"控孔、控渗"作用与碎屑颗粒粒度、分选、胶结物及泥质含量等因素的"控孔、控渗"作用相互制约,存在互补性和差异性,绿泥石相对含量较低的中砂"控孔、控渗"作用等同于绿泥石相对含量较高的细砂(互补性);泥质含量较低的细砂岩中绿泥石"控孔、控渗"作用弱于泥质含量较高的细砂岩(差异性)。总之,在岩相一定的情况下,包膜或衬里状绿泥石与孔渗呈正相关关系,孔隙充填状绿泥石与孔渗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3.
耿家街组是抚顺煤田下第三系最上部地层,这一组名正式见诸文献为1978年。因建组剖面不含化石,它的时代历来就有始新世与渐新世之争。本文证实它是西露天组的一部分,是西露天组上部地层的相变,其时代应和西露天组相同。由于其分布面积不到1km2,又隶属于西露天组上部。已动摇了作为一个独立的组存在的意义。为慎重起见,建议对该组进一步研究后再决定取舍,并遵重这一组名的使用者──辽宁省和抚顺煤田地质工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74.
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转换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离散型转换带,汇聚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同向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带。其中当伸展增加时,高凸起转换带可能发展为低凸起转换带。转换带的形成是由于变形地壳物质组成的不均一笥或区域张应力场的不均一性,而使伸展断层呈侧列或雁列式发生。松辽地发育种类型转换带,而以同向型高凸起低凸起转换带最为发育,推测高凸起转换带是盆岭式裂谷系的典型转换带。转换带是油气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Pcl并不同深度岩心和地表土壤作为分析样品,通过三维全扫描荧光光谱等分析。揭示了该区油气垂向运移规律和地下油气的某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芳烃三维荧光光谱方法是研究芳烃组成变化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油气运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同时考虑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其甾、萜标记物的组成、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生源意义、成熟演化及与自然演化的异同和甾、萜参数作为运移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力是复杂的,在地震情况下,它已成为框架最易受损的部分。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规定,就节点区受弯、受压、受剪的不同状态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提高框架节点的延性,增强框架整体的抗震性能,以满足工程抗震设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8.
用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的广义协克里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Doyen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简单协克里格法作了一些改进,提出了用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的广义协克里格法,详细推导证明了其基本公式.并分别用3种方法预测了松辽盆地宋站地区扶余油层含气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分布.井孔处的交互检验证明,广义协克里格法比线性回归法和简单协克里格法预测孔隙度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小40%和30%以上.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中国松辽盆地白垩系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岩石进行了古地磁系统采样,采样地区主要在松辽盆地中部、北部的大庆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区及吉林东部营城煤矿煤田钻井。采样钻井分布在西起齐齐哈尔、白城,东至哈尔滨一带的广大区域内,共计22个钻孔。对其中900余块岩样进行了磁化率、剩磁强度测量(表1),并统计了白垩系各个岩段的平均磁化率(表2)。  相似文献   
80.
在对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时研究区杨大城子油层沉积物的结构、构造、颜色、组合韵律、垂向序列、电性响应、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杨大城子油层总体上是-套河流相沉积。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砂体主要是点坝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