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滇西是中国有名的“三江”造山带分布区,不同地体在此聚集、碰撞、造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质景观。我队承担的1∶25万中甸、贡山幅项目,在调查区西部高黎贡山首次发现红宝石。区内地层、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展布,向北东东陡倾,倾角60~85°。从东至西可划分为3...  相似文献   
312.
抚仙湖富营养化初探   总被引:42,自引:12,他引:30  
李荫玺  刘红  陆娅  王林 《湖泊科学》2003,15(3):285-288
近二十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研究分析表明,抚仙湖生态系统相当脆弱,出现了加速富营养化趋势,浮游藻类数量增加了2.6倍,Chl.a含量增加了3倍,透明度减小了将近一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急剧上升,揭示了发生富营养化的危险性。促进因素主要有外来污染增加,氮、磷等营养盐在湖内迅速积累,湖泊生态系统过于简单、脆弱等因素,呼吁加大对抚仙湖污染防治的力度,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13.
凉水沟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中东部,为黔西北矿集区内的铅锌矿床之一。本文应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技术测定了凉水沟铅锌矿床中黄铁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矿床发育2期黄铁矿,黄铁矿-Ⅰ为沉积成因,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明显,黄铁矿-Ⅱ为热液成因,二者均富集Pb、Zn、Co、Ni、As和Mo,贫Au、Ag、Sb等微量元素,而闪锌矿则以富集Cu、Fe、Cd、Pb、Ga等微量元素为特征。微量元素Co、Ni、Mo、Pb、As等可能以类质同象或矿物包体的形式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的成矿温度环境,具沉积-改造成因的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本文认为凉水沟铅锌矿床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14.
依据云南省滇中地区16个水文站共31年(1980~2010年)实测水文资料,应用二水源新安江模型进行降雨径流分析,用推理过程线法进行汇流分析,研究滇中地区产汇流参数地理变化规律,为无水文资料的中小河流开展水文计算和站网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得出的参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成果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15.
胡小静  毕青  付虹 《地震》2017,37(2):157-166
针对云南省地电场观测中常见的路灯漏电、 雷电及降雨3种典型干扰因素, 分别讨论了干扰变化的形态特征、 功率谱分析结果、 干扰产生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地电场地架设时的注意事项, 最后阐述了干扰识别的原理和依据, 得到以下认识: 路灯漏电引起的干扰变化以阶跃型周期变化为主要形态, 变化幅度主要受漏电产生的入地电流强度和土壤介质导电性能的影响; 雷电引起的干扰变化以典型的大幅畸变为主要形态, 主要与放电场强和雷区距离有关; 降雨引起的干扰变化以大幅上升或下降为主要形态, 持续过程与降雨量和电极自身性能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16.
云南抚仙湖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根据2005年的综合调查资料和1980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分析了云南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透明度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2005年6-7月抚仙湖水体透明度范围为0.5-6.2 m,平均值为4.6 m,透明度分布的总体格局是:南区>北区,湖心区>沿岸区,河口区较低.藻类和悬浮物是影响透明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随着水体中藻类和悬浮物的增加,透明度下降.近20多年来,抚仙湖透明度呈下降趋势,藻类增加是直接影响因子,水体总氮、总磷的增加促进了藻类的增殖,是重要的间接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17.
基于2017年1-12月在抚仙湖开展的逐月观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探讨该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来源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12个月CDOM吸收值a(254)的均值为3.47±0.57 m-1,范围为1.82~5.22 m-1,说明CDOM丰度较低.平行因子分析结果给出了2种类酪氨酸荧光组分(C1和C3)、1种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2)、1种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4),12个月内源组分(C1+C3)对总荧光强度的平均贡献为65.81%±15.38%,外源组分(C2+C4)的平均贡献为34.19%±15.38%;荧光指数FI的均值为1.73±0.14,腐殖化指数HIX的均值为1.02±0.37,生源化指数BIX的均值为1.23±0.27,说明CDOM主要为微生物内源产生.时空变化方面,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和冬(1、2、12月)季的a(254)分别为3.20±0.47、3.76±0.64、3.67±0.50和3.23±0.38 m-1,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CDOM丰度及内外源组分的空间分布具有季节异质性,可能与流域土地利用、河流输入、降雨、温度、光辐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18.
云南抚仙湖窑泥沟复合湿地的除氮效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延缓抚仙湖局部湖湾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在北岸建设了净化面积1hm2.的复合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生物氧化塘、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治理技术,对入湖河道窑泥沟污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地系统的除氮效果十分明显,水力负荷年平均为437mm/d,氮负荷年平均为3.315 g/(m2·d),湿地系统氮滞留量年平均为1.91g/(m2·d).其中,通过植物吸收同化作用除氮量为0.142g/(m2·d),占总氮滞留量的7.5%左右.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氮(NOX-)、氨氮(NH4+)、有机氮(TON)和总氮(TN)的去除率年平均分别为62.7%、53.8%、62.4%和57.5%.在湿地系统各功能区中,表面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最佳,氮去除率年平均为39.4%,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均较强;生物净化塘除氮效果次之,氮去除率年平均为18.5%;潜流人工湿地氮去除率年平均为10.6%;沉淀池中氮去除率年平均只有3.6%.  相似文献   
319.
昌宁-孟连构造带的地层层序、地层时代归属和构造背景一直是热点争议问题.在1:25万临沧幅区域地质调查和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弄巴剖面进行了细致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层序,更正了其地质时代,在恢复该区的构造背景和古地理格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7个地层断片组成的断片型地层体,其地层序列为:上覆新近系南林组,下伏大陆斜坡相碎屑岩沉积和代表洋盆沉积环境的两套地层.在此基础上,重新对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厘定了温泉组、曼信组、平掌组和南皮河组,并恢复了该区被动大陆边缘至洋盆构造背景,进而探讨了其古地理格架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20.
通过对云南省玉溪市2001~2004年引种番茄椒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及当地同期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玉溪市可有选择性露地引种番茄椒,但需要安排好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植期才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一结果对指导玉溪市引种、推广番茄椒品种有积极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