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分析岩石矿物中的气体化学组成,可为岩石圈地幔的不同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内部氧化还原环境以及水在深部地球中的循环等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与约束条件。对岩矿样品加热使气体脱出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使用单石英玻璃管作为样品管,石英玻璃结构中不规则的空隙使得气体在高温下易发生扩散与渗透;由钼、钽坩埚组成的双真空炉管一般用于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分析,较少用于气体化学组成分析,且该装置结构复杂,不易组装拆解,也易被损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制了石英玻璃与金属零件组成的双真空盛样炉管,该炉管具有体积小、易于组装、拆解和移动等特点。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单石英玻璃管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尤其是H_2浓度的测量结果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样品在500℃和950℃加热脱气时,应用本文研制的双真空盛样炉管,测量的H_2浓度均高于同等实验条件下应用单石英玻璃管测量的H_2浓度,该双真空炉管的气密性优于单石英玻璃管,有利于获得样品中更加真实的气体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32.
福建白垩系沙县组地层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白垩系巨厚地层被认为是河湖相沉积,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信息。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时期,其气候特征可以为当代和未来温室气候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对位于中国东南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和永安地区的白垩系沙县组典型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参数测量,结合漫反射光谱(DRS)和色度指标,探讨了该地层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和红色的成因。结果表明:1)红色调和黄色调地层的主要磁性矿物分别为赤铁矿和针铁矿,均含有顺磁性矿物和极少量的亚铁磁性矿物;2)相对于粗粒的砂岩,细粒的粉砂岩赤铁矿含量较高;3)红色赤铁矿与黄色针铁矿均形成于成岩阶段之前,具体形成阶段与形成原因需要具体分析;4)红色调地层的赤铁矿指示高温的气候环境;黄色调地层的针铁矿指示局部的湿润环境。磁学参数变化的具体环境指示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甘肃嘉峪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嘉峪关市重金属分布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嘉峪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和含量变化,并评价其富集程度,判断其来源和影响因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量嘉峪关市134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种重金属元素(Cr、Cd、Cu、Pb、Ni、Zn)的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81.6 mg/kg、0.35 mg/kg、60.68 mg/kg、51.39 mg/kg、108.65 mg/kg、161.0 mg/kg。在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进行了评价,六种元素地累积指数排序依次为: Cr > Cd > Pb > Cu > Zn > Ni,各功能区重金属元素整体富集程度依次为工业区 > 戈壁 > 生活区 > 农业区。戈壁采样点重金属元素含量(除Ni外)高于农业区,除工业因素外,地表植被的缺失加剧了戈壁地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结合主成分分析,重金属元素空间展布,及内梅罗指数评价和地累积指数评价,分析了各元素可能的来源,认为Cr、Zn主要来自以钢铁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源,Cd、Cu、Pb来自于交通源,Ni可能与钢铁生产或当地背景值有关。通过分析嘉峪关市土壤重金属分布情况,以期为改善当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针对姬原油田西部区块长6_1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较复杂的问题,文章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分析手段,对其成岩作用和成岩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通过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和沉积相综合研究,划分出了4种主要的成岩相:弱压实—强溶蚀相;中等溶蚀—硅质胶结—高岭石充填相;中等压实—弱溶蚀相和强压实—碳酸盐胶结相。最后结合储层常规测井特征对各成岩相在剖面上分布规律、组合模式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长6_1储层在剖面上的岩相组合模式主要有侧向封堵式、同心环式和纵向互层式。  相似文献   
35.
柴北缘西段古近纪物源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区物源分析对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过程及划分油气区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古近纪物源方向,通过对古近系碎屑岩的碎屑组成、岩屑成分、重矿物组合特征和ZTR指数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古近纪柴北缘西段发育五大主力物源区:(1)牛东物源主要来自阿尔金山东段,重矿物组合以稳定且含量较高的电气石区别于邻区,碎屑组分中以石英和含量较高的长石为特征,岩屑中含有少量的碳酸盐岩岩屑;(2)冷北物源主要来自小赛什腾山方向,重矿物组合中榍石和赤铁矿的含量明显偏高,碎屑组分中以高岩屑为特征;(3)赛西物源主要来自赛什腾山西段,电气石和角闪石含量较高,碎屑组分较为均一,母岩以变质岩和火成岩为主,含少量碳酸盐岩岩屑;(4)赛东物源主要来自赛什腾山东段,其白钛矿含量明显高于邻区,碎屑组分以较高含量的石英和长石为主,岩屑类型主要为变质岩、火成岩和沉积岩岩屑;(5)九龙山物源主要来自九龙山和绿梁山地区,石榴石含量高且稳定,碎屑组分较为均一,母岩以变质岩和火成岩为主,含少量的非碳酸盐岩类沉积岩岩屑。  相似文献   
36.
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逐层超覆,后期受强烈冲断作用而抬升,并遭受强烈剥蚀。恢复其地层古厚度不仅能够重建该区埋藏演化史,也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然而,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传统剥蚀厚度计算方法受限。针对实际地质条件与现有资料,文中利用地震地层趋势法和沉积层序分析法,在准确圈定剥蚀边界的基础上,根据邻层厚度比值法和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计算出下乌尔禾组三段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下乌尔禾组三段关键时期的沉积演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确定了扇三角洲前缘储集相带展布范围,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长庆油田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特性,在该油田多个油井附近采集了10处含油污染土壤进行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降解实验。通过对筛选出的四株石油烃降解菌株5-5、5-X、9-2、10-3进行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生化理化试验及16S rDNA测序,鉴定出这四株菌株分别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和乳酸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actucae)。14 d降解实验结果显示,这四种菌株对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50.92%、51.27%、78.30%和44.39%;尤其菌株Pseudomonas sp.9-2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性能,且对不同组分石油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芳烃)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4.65%、69.73%和59.07%,对长链正构烷烃也体现出了较好的降解性能。另外,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eudomonas sp.9-2对pH和盐度的耐受范围分别为5.0~10.0、0.5%~6.0%,表明该菌株对盐碱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用于盐碱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38.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成岩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的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砂砾岩、不等粒砾岩、含砾砂岩、细砂岩等,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的改造,且泥质杂基含量对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综合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泥质杂基含量对储层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成岩相划分方案,将砂砾岩储层划分为6个成岩相:高成熟强溶蚀相、高成熟中胶结中溶蚀相、高成熟强压实弱溶蚀相、高成熟强胶结相、低成熟强压实相、低成熟强胶结相;不同的成岩相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关系,与储层的孔隙类型及物性条件存在着密切关系,具有不同的成岩序列特征、孔隙演化模式、剖面及平面展布特征,这种剖面和平面分布特征可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饱和烃进行了GC-MS分析。在吴56井长8烃源岩样品中检出碳数为C12~C31的单甲基烷烃(MMAs)系列化合物,由甲基位置为C2至中间碳原子的不同异构体组成,其出峰位置在同碳数正构烷烃之前;甲基取代基为C2和C3的MMAs相对丰度最高,C4以上甲基烷烃相对丰度较低。根据单甲基烷烃质谱图的离子碎片特征和化学键重组方式,并结合保留时间,以C22单甲基烷烃系列化合物为例,对甲基位置不同的单甲基烷烃系列化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C22单甲基烷烃的甲基位置为C2~C11;其质谱图与同碳数正构烷烃相似,质谱图基峰仍为m/z57或m/z71,并呈现出按碳数增长(CnH2n+1)规律相对丰度降低的特征,有明显的分子离子峰(M+)和M+-15质量碎片;与正构烷烃相比,甲基取代基在C5以上位置时,C22单甲基烷烃质谱图中存在m/z126、140、154…CnH2n等偶数离子特征碎片,被认为是鉴定单甲基烷烃的重要依据。据此,总结了单甲基烷烃系列化合物特征离子表,并利用特征离子的质量色谱图的反褶积来确定气相色谱中未被分离的单甲基烷烃的保留时间,进一步利用Kovats指数和同形性因子(Hp)对单甲基烷烃进行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40.
通过采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4个剖面奥陶系马家沟群碳酸盐岩和平凉组泥页岩样品,对其中可溶有机质饱和烃与芳烃组分进行GC-MS分析,对比研究了马家沟群碳酸盐岩和平凉组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果表明,马家沟群与平凉组正构烷烃分布形式及峰型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Pr/Ph、伽马蜡烷/C30-αβ藿烷、C20-29三环萜烷/(C20-29三环萜烷+C27-35藿烷),以及甲基菲指数(MPI)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其沉积环境与成熟度的不同,对于马家沟群与平凉组来源油的识别具有参考价值。马家沟群正构烷烃分布形式与甾/藿比值以及C28/C29ααα20R甾烷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反映了母质输入的细微差别。Ts/(Ts+Tm)与伽马蜡烷/C30-αβ藿烷比值之间的关系,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比值变化与重排藿烷与重排甾烷丰度的关系,反映上述成熟度参数明显受沉积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