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长三角城市网络外部性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网络中是否存在“低端锁定”现象,低等级城市能否从网络中获益,高等级城市是否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问题关系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导向,当前仍缺乏深入论证。城市网络外部性是指城市因联系而得到的效益,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已成为城市网络研究的新热点。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网络外部性的整体特征,忽视区域内城市间的网络外部性差异。本文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网络外部性测度精确到每个城市,揭示网络外部性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按城市汇总企业之间相互投资规模构建城市网络,分析网络联系对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证实了长三角地区存在网络外部性。研究发现:(1)虽然网络外部性未成为主导,但嵌入城市网络已经对江浙沪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2)网络外部性的地域差异较大,江苏省城市的网络外部性普遍强于浙江省,安徽省的网络外部性不强,城市发展仍主要由人、土地和资本的本地集聚决定。(3)长三角地区的网络外部性主要是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形成的,3个省会城市南京、合肥、杭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4)低等级城市虽未从网络中获得明显的效益,但也未被“低端锁定”,高等级城市没有在周...  相似文献   
482.
研究了以InAs量子点为有源区的二维GaAs基光子晶体微腔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并分析了室温下微腔的光谱特性.观察到了波长约为1137 nm,谱线半高宽度约为1 nm的尖锐低阶谐振模式发光峰.我们比较了不同刻蚀条件下光子晶体微腔的发光谱线,结果表明空气孔洞截面的垂直度是影响光子晶体微腔发光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节干法刻蚀工艺,改变空气孔半径与晶格常数的比率,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谐振模式发光峰位置,达到谐振模式与量子点发光峰调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3.
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深水浊积水道的地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道-天然堤体系作为油气储集圈闭日益引起沉积学家和勘探家的重视。地震相特征是识别深水水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高分辨率2D、3D地震资料的地震相分析,在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深水盆地中识别出早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纪多期深水水道体系。早中新世深水水道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强、弱振幅交替反射和相互叠置的地震反射特征,局部具有杂乱反射特点;上新世水道整体表现为强振幅,横向上连续或者半连续,纵向上为强振幅的叠加;第四纪水道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典型下切反射特点,该水道整体振幅相对较弱,但其水道轴部充填具有典型的强反射特征,这与世界典型地区的水道轴部粗粒充填强振反射一致。这几期深水水道都发育于低水位时期,为上部物源搬运引起的浊流事件而形成。  相似文献   
484.
High-resolution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 enables the discovery of a previous, undocumented submarine canyon(Huaguang Canyon)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The Huaguang Canyon with a NW orientation is 140 km in length, and 2.5 km to 5 km in width in its upper reach and 4.6 km to 9.5 km in width in its lower reach. The head of the Huaguang Canyon is close to the Xisha carbonate platform and its tail is adjacent to the central canyon. This buried submarine canyon is formed by gravity flows from the Xisha carbonate platform when the sea level dropp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ate Miocene(~10.5 Ma).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the Huaguang Cany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amplitude reflections, indicating that this ancient submarine canyon was filled with coarse-grained sediments. The sediment was principally scourced from the Xisha carbonate platform. In contrast to other buried large-scale submarine canyons(central canyon and Zhongjian Canyon)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the Huaguang Canyon displays later formation time, smaller width and length, and single sediment supply. The coarse-grained deposits within Huaguang Canyon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reserving oil and gas, and the muddy fillings in Huaguang Canyon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regional caps. Therefore, Huaguang Canyon is potential area for futur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Our results may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submarine canyons formed in carbonat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85.
根据渤海湾盆地北缘河北唐山赵各庄及盆地南缘山东新泰汶南两奥陶系古风化壳剖面较系统的研究,表明赵各庄剖面属于“潜山型”古风化壳,顶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总厚近200 m,构成了古风化壳储层的主要层段;而南部汶南剖面则发育顺层“台地型”古风化壳,层间厚380余米的古岩溶带成为主要储层类型。认为构造作用强度、断裂发育、古地形、岩溶作用时间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类型岩溶带的主要原因。两剖面古风化壳储层均以碳酸盐岩溶洞、溶孔和裂隙形成的复合储层类型为主。在储层预测上,“台地型”较“潜山型”更容易预测。建议渤海湾盆地进行奥陶系古风化壳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时,关注”潜山型”、“台地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发育形式为渤海湾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直观的对比模式。  相似文献   
486.
海水悬浮物指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浮游微生物等,对海水悬浮物浓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水悬浮物浓度测量技术,无论是传统方法(即现场采水),还是现代方法(即间接测量方式,包括光学法和声学法等)都有一定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几种海水悬浮物浓度间接测量方法、国内外有关海水原位过滤测量的技术研发进展及深海原位微孔过滤技术。最后,对海水悬浮物原位过滤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7.
为满足精密仪器振速控制要求,提出“群桩基础+隔振排桩”与空气弹簧的两级组合隔振措施。主要研究路面移动车辆荷载经过时,第一级隔振中排桩的隔振效果。实测土体小应变动力参数,通过编写车辆-路面耦合单元(VRI)子程序引入路面不平顺,并基于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道路-排桩-地基动力模型。将模拟振速经1/3倍频程滤波与实测进行对比,并对隔振排桩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级隔振体系可满足VC-E微振动控制要求;排桩的间距、桩长和排数是影响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且竖向隔振效果较水平向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环境微振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