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结合遥感解译得到多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1988年~2013年东莞市耕地流失的数量变化特征、流失强度以及与城市扩张之间的流转关系,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东莞耕地流失的影响因素,确定了人口、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发展水平五类耕地流失驱动指标。利用相关性检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6年间东莞市耕地流失886.5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96%,耕地以79.16%的净流失率和6.08%的年均强度持续流失,且耕地流失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流转关系;该期间耕地有四个显著的流失阶段,为原始快速流失期、间歇平稳流失期、二次高速流失期和成熟趋缓流失期,分别反映了同时期的国家政策调整及地区战略规划;一、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职工工资水平及常住人口等12个驱动因子与耕地流失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的户籍非农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工资水平和公路里程分别为五类驱动指标的主成分;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加速东莞市耕地流失最为核心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2.
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2011年前汛期(4~6月)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与日本GSM全球谱模式东莞单站的逐日降水和气温预报进行定量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降水预报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略优于日本模式;对于前汛期由锋面低槽和季风槽引起的明显降水过程,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预报好于日本模式,且两个模式都对锋面低槽降水预报优于各自对季风槽降水预报;对日最高气温的预报,日本模式比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表现的更加稳定,对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日本模式具有较好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73.
由省财政出资、广东地质局开展的珠江三角洲深圳、东莞、佛山三个城市的地质调查工作日前全面展开。 为做好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与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轨道交通建设等有关部门联系,作好项目的需求调研,并针对各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维地质调查及相应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74.
75.
城市扩张对东莞市陆表温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5年12月30日、2003年1月10日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反演东莞市陆表温度(LST),分析东莞市陆表温度的总体情况及时空特征,并通过引入温度植被指数(Temperature-Vegetation Index,TVX)空间方法,研究城市化对陆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是导致东莞市陆表温度上升的重要原因,这种作用在TVX空间中主要体现在聚类点由高植被覆盖-低温度向低植被覆盖-高温度区域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6.
刘美新  蔡晓梅 《地理研究》2018,37(11):2273-2287
“酒店—社区”是一个不同行动者进行角力的场所。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援引邻避效应与迎臂效应的相关理论,试图探究东莞豪华酒店与社区的景观模式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 权力与资本逻辑推动着“酒店—社区”景观的建构。东莞豪华酒店特有的迎臂因子形成了酒店与社区互动的四种景观类型:“酒店+房地产”型、“酒店+村庄”型、“酒店+镇中心”型、“酒店+政府”型。② 酒店黄色产业的存在是“迎臂”或“邻避”矛盾的焦点。豪华酒店所衍生的“精神垃圾——黄色文化”成为邻避的主要因子,促使社区居民进行非暴力反抗,然而,地方情感与现代性促使社区居民在反抗与选择性消费中和“精神垃圾”共存,豪华酒店成为社区居民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③ 居民的生活实践、记忆与想象共同强化了社区的豪华酒店情结。迎臂效应最终战胜邻避效应,形成“请到我家后院来”的社区与酒店共存画面。研究丰富了邻避与迎臂效应的理论,在社会、生态和心理维度上补充了邻避效应的文化维度——“精神垃圾”,同时提出迎臂效应的物质维度——“酒店房地产”和心理维度——“地方情感和主体想象”,并且指出邻避与迎臂效应并非矛盾对立的存在,其影响因素的抗衡会促使“邻避效应”与“迎臂效应”在特定的时空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77.
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4座展览业最活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为案例地,构建由展览业活力、经济实力和接待能力组成的城市展览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4市2013—2019年展览业竞争力系统的耦合协调性,探讨城市展览业竞争力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子系统间的互动协调机制。结果表明:1)4市展览业竞争力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广州、深圳已步入良性共振的耦合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较高;而东莞、中山仍处于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较低。2)城市展览业竞争力系统的协调作用机制是展览业活力、经济实力和接待能力子系统同步同向紧密结合的过程,子系统在达到一定高度的同时,其相互作用力形成顺时针和逆时针2个方向上的循环。其中,展览业活力是核心,接待能力是基础,经济实力是发展要素。3)不同类别的城市展览业竞争力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同。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比经济实力更为重要,这关系到城市展览业服务的市场范围大小;而对于非一线城市而言,在服务业整体欠发达的情境下,经济实力往往决定着服务本土的城市展览业能否有持续的增长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78.
对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及质量评估,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次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占所有预警信号的比例稳定在50%以上;总降雨量偏多和暴雨日数较多的区域,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次数相应较多;分镇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集中在汛期,后汛期比前汛期的频次多;前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水乡片,后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丘陵片。分镇暴雨预警TS评分率较高,为89.5%,后汛期比前汛期的准确率高,前汛期提前量比后汛期提前量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