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1048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枯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枯水和洪水是水文学中极值范畴,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大规模地开展河流枯水研究工作,但枯水研究的深度远远低于洪水。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人类对枯水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①对不同区域影响枯水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②枯水频率分析以及有关枯水资料的处理方法;③分析枯水径流的计算方法及系统预测。从研究方法来看,过去,对于枯水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概率统计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等为主的传统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纷纷地应用于枯水研究,如"3S"技术(RS、GIS、GPS)。通过枯水研究综述,对我国进一步开展枯水研究以及合理利用枯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国开展系统综合分析应用研究,特别是对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深远的科学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试论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吕爱钟 《岩土力学》2004,25(Z1):1-9
从岩石(岩体)基本性质的试验研究;岩石塑性力学研究及岩石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岩石流变力学研究;岩石损伤、断裂力学研究;岩石块体力学研究;分形-岩石力学研究;岩石渗流(耦合)力学及环境岩土工程;岩石力学计算方法及位移反分析;智能科学方法在岩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非线性科学方法(混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10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并回顾了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04,59(Z1):21-32
作者系统总结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并反思了人地关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并展望了未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认为,中国科学家始终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为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深入分析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科学划分人地系统的学科分支,尝试揭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与基本规律;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具体可归结为人地系统协调共生与耦合优化理论、人地系统危机冲突与错位异化理论、人地关系分形辩证与系统构型理论共三大类理论研究流派;人地系统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定性研究方法、数学模拟方法、3S技术方法和综合集成方法等新方法与新手段不断应用;人地系统理论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解决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发展问题和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尚且存在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理论研究深度不深,实践应用广度不够,研究机构缺少,研究队伍不稳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人地关系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的综合集成交叉与技术支持系统研究,加强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中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加强以人为本的环境伦理与生态道德研究.  相似文献   
55.
·新书介绍·     
《探矿工程》2004,31(4):68-68
《探矿工程》2 0 0 3年增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于2 0 0 3年8月2 72 9日在长春市联合举办了“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水文水井钻井和成井新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6.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5,21(1):70-83
以《全国小震目录》(1965年1月1日~2002年lO月31日)和《四川地震台网快报目录》(2002年11月1日~2003年9月30日)为基础资料,研究了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性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单断裂强震区”和“多断裂强震区”概念。发现川滇地区主要单断裂强震区在发生一些强震之后,已经陆续进入地震平静时段,近期发生强震的能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滇西南”、“龙陵-腾冲”、“丽江-武定”地区分别在较短时段内发生多次强震,表明这几个多断裂强震区陆续进入活跃时段,成为1984年以来川滇地区的地震主体活动区域。多断裂强震区具有区内中小断裂汇集、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跃时段多次出现、在同一活跃时段内又具有活跃小段与小段间距的小段组合形式等特征。对已有的和可能新生的多断裂强震区进行早期判定,以及对活跃时段、小段组合进行动态跟踪,对于川滇地区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原鲁谷组灰岩和火山岩层位之下新发现一套以类复理石沉积为主的深水沉积物,特别是“冰水杂砾岩”;解体了测区南部前泥盆系“戈木日群”浅变质岩系,大部分厘定为二叠系;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系地层剖面;南羌塘新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构造方面,“中央隆起带”是龙木错双湖构造带的一部分;测区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南北边界均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所分割;新发现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岛弧相火山岩;测区南北向新构造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油气资源方面,新发现较大规模的沥青脉和几处稠油、油页岩显示点。  相似文献   
58.
在雅鲁藏布江南带分区蹬岗组之上新发现硅质岩与玄武岩两套地层,分别新建为郭雅拉组和盐多组,时代为始新世;在北带分区嘎学组之下发现一套砂岩、页岩的韵律层,新建为桑果组;建立了仲巴分区泥盆纪系马攸木群,分上、中、下3个组和4个岩性;对石炭纪地层新命名为康拓组和拉沙组;将下二叠统变质玄武岩命名为才巴弄组;将原划冈仁波齐组中下部与沃马组下部地层新命名为旦增竹康组,时代为中新世,其上部地层仍为沃马组,时代为上新世,两组合称岗仁波齐群。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具两带夹一微陆的特点,南带在中侏罗世发生过双向俯冲事件。对蛇绿岩、混杂岩进行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59.
地层方面,将测区地层划分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和班公错 怒江结合带,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中又划分出聂荣微地块和觉翁 余拉山 下秋卡混杂带两个小区;按变质岩调查方法解体了聂荣地块;对原大面积分布的拉贡塘组进行了有效的解体;新建立嘎加组;恢复了郭曲群;将木嘎岗日岩群解体出3个岩组。岩石方面,在测区南部新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蛇绿岩。构造方面,构造单元表现为各组 下秋卡结合带和桑雄那曲 麦地卡板片的构造格局;新发现达仁乡夺列蛇绿岩体。  相似文献   
60.
在丁青蛇绿岩以西的色扎岩体顶部单元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早侏罗世菊石化石;在丁青县雪拉山口南的雀莫错组、布曲组中新采获双壳、桦树等化石;在巴青县雅安大山雀莫错组、马里组板岩中新采获云雀贝化石;边坝县的多尼组可分为3套岩性组合,在灰岩中发现大量的双壳类化石,可望建立一个新的岩性地层单位;拉孜北凼木曲东岸的拉贡塘组碳酸盐岩应为一套多旋回凝灰岩,发现丰富的苏铁类和真蕨类植物化石,具有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植被面貌;在索县次汝乡北多尼组中新发现白云母花岗岩岩滴;将嘉黎断裂带南侧娘蒲乡至错高乡一带的原蒙拉组解体为4套地层,并在其中发现变质侵入体;新发现几处蛇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