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试验区自然景观南方热带雨林实验区为云南西双版纳南坡砂岩铜矿区,西北干旱戈壁试验区为甘肃公婆泉斑岩铜矿区。前者属热带气候区,年均温度22℃,年降雨量>1500mm,相对湿度80%;为中低山山地,沟谷发育,海拔在700~1200mm,比高200~500m,地表水极其发育;土壤类型为森林  相似文献   
82.
在老挝中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和激电中梯法测量。根据该区的地质特征,分析得出磁、电异常区走向总体呈NWW向分布,其分布范围基本与接触带矽卡岩矿化体的分布范围相一致。通过对比高精度磁法和激电中梯法的找矿效果,发现在热带雨林地区运用高精度磁法测量要明显好于激电中梯测量,同时高精度磁法测量还具有成本低、便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84.
陈万隆 《热带地理》1996,16(4):336-339
本文介绍了国外对于亚马逊流域森林砍伐的气候变化所作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一旦亚马逊流域森林砍伐殆尽,所的气候将为得更加干热,也就是说,亚马逊流域气候对其响应主要表现在水分循环的减弱上,即减少降水约20%,减少蒸散约30%,而地面温度将升高2.0-3.0℃,甚至当出现北非沙漠同样的情况时,降水可减少60%。  相似文献   
85.
86.
徐新明 《海洋世界》2007,(12):60-65
歌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中彻底灭绝的青蛙,昭示着这个全球公认的“动物乐园”如今已发生根本性的异变。温暖化的恐怖阴影已经笼罩全球。从100万年前起就栖息在这片热带雨林中的丑蛙等在近20年内也差不多已消逝殆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7.
利用1982-2012年的GLASS LAI数据,结合世界粮农组织(FAO)2000年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分类图,对亚马逊热带雨林31年的植被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点与面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全面地反映雨林植被的变化情况。不同于过去研究中固定研究范围或直接研究整个南美洲区域,本文采用动态静态边界相结合的方法,在考虑热带雨林动态范围变化的同时也强调研究区域的内部变化。结果显示,亚马逊热带雨林叶面积指数在31年中整体呈现波动变化,进入2000年以后,热带雨林范围内平均叶面积指数先下降后增加,整体相对稳定。在空间分布上,由于人类毁林开荒,巴西境内的热带雨林以及热带雨林部分边缘地带的叶面积指数在31年中明显下降,热带雨林东南边界持续收缩;除此之外,雨林内部的叶面积指数波动上升,这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结果与过去的研究进行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论证了利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LASS LAI数据可以进行长时间序列大尺度的地表植被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88.
《海洋世界》2009,(4):9-9
发热的地球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生物待不下去了。最近,一项新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日益变暖,热带陆生冷血动物(如蜥蜴)的生存出现了危机。冷血动物无法像恒温动物那样自行调节体温,其体温完全取决于外界环境。它们的适宜生存温度为20~40℃,超过40℃即为过热。研究者表示,使冷血动物陷入困境的不光是温度问题,过多的日光照射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在热带地区,荫凉处对冷血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那里它们可躲避目光的直接照射。但随着茂密的热带雨林被人类改造为耕地和草场,冷血动物失去了天然庇佑。  相似文献   
89.
A pristine montane rain forest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from Mengsong of Xishuangbanna in the southern Yunnan. It attracts botanists that many primitive plant taxa across various life forms were co-existed in the montane rain forest. In order to know the biogeography of the montane rain fores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me species of biogeographical importance from the montane forest were enumerated and their biogeographical im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 with geological explan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ontane rain forest in the southern Yunnan has strong affinity to montane rain forests in Sumatra or Southeast Asia in broad sense. It was tentatively suggested that Sumatra could be once connected to Myanmar and drifted away due to northward movement of continental Asia by bumping of India plate.  相似文献   
90.
《海洋世界》2008,(8):9-9
德国科学家在马来西亚西部的热带雨林中发现,有7种小型哺乳动物在日常活动中食用发酵后的棕榈花蜜,这些花蜜的酒精含量接近啤酒。对于其中几个物种(如笔尾树翰)来说。棕榈花蜜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意味着它们长期饮酒。棕榈花蜜在酵母的作用下发酵,之后被笔尾树购等动物利用。如果按照人类标准,这些树鼩摄入的酒精量使它们喝醉的几率可达36%.但它们却无任何醉酒迹象。从进化的角度看,树蛩句醉酒完全讲不通——热带丛林中危机四伏,喝醉后风险实在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