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气候变化对甘肃定西、安徽合肥小麦生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最新气候模式模拟研究表 明未来全球气候将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 这必将对很多部门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变化 十分敏感的农业。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农业作为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生产部门之 一, 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小麦是中国的第二大作物, 其中冬小麦占全 国小麦总产量近90%, 因此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分析在未来气 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小麦生产可能遇到的风险, 以15 年ECMWF 再分析实验数据(1979~1993)作为 边界条件驱动PRECIS 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产生作物模型所需要的气候资料并输入CERES-Wheat 模型, 验证CERES-Wheat 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结合的模拟能力。在以上验证工作的基 础上, 将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的模拟结果与作物模型CERES-Wheat 相连接, 同时考虑到CO2 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 模拟了两个小麦站点(定西和合肥)在IPCC SRES A2 和B2 情景下雨养 和灌溉小麦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 无论是在A2 情景还是B2 情景, 定西和合肥的小麦产量 都会有所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相差很大。A2 情景的增产效应一般要大于B2 情景的增产效应, 灌 溉小麦比雨养小麦更加受益于气候变化, 冬小麦(合肥) 产量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春小麦(定西) 增 长幅度。CO2 对小麦生长的肥效作用十分明显, 产量增幅很大。以上结果说明未来气候变化可能 会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带来益处, 但由于未来气候情景模拟的不确定性以及CO2 肥效作用通常是 在作物过程中的水肥条件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才充分体现, 这都给研究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 但本 项研究为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52.
基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绘制出一套四种全球板块分布图,具体分为,“东半球版”、“西半球版”、“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其中,“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线全球板块分布图”,适用于反映东、西半球的板块构造分布;“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为“纬线全球板块分布图”,适用于反映南、北半球的板块构造分布.基于《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将全球板块构造以多元化的形式地表达出来,为深入研究板块相互作用和运动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图形工具.  相似文献   
753.
佟伟 《广西气象》1999,20(2):41-43
在不同生产水平条件下及不同的气候变化周期中,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也必不相同。分段寻找影响湛江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利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分段建立湛江气象产量年学预报模式,其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54.
农用矿产在大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用矿产的概念和常见矿种的归纳和分类,就农用矿产作为土壤改良剂、矿物肥料、饲料配料和添加剂、作物生长调节剂、农药或农药载体、农用工程材料等的一般用途、用法和作用机理等进行了归结和综论。  相似文献   
755.
唐山响嘡强震动观测台阵局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静茹  张郁山 《地震学报》2017,39(6):970-974
<正>大量震害实例表明,地表附近的局部场地条件显著地影响着地震动特征,进而影响着结构的地震反应和震害程度及分布(谢礼立等,1999).只有获取土层场地的强震动观测数据,才能对现行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计算模型和方法加以验证,给出定量的预测(谢礼立等,1999).基于这种考虑,"八五"期间,完成了  相似文献   
756.
利用P波参数阈值实时估算地震预警潜在破坏区范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朝勇  杨建思 《地震学报》2019,41(3):354-365
由于传统的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方法只能在已获取到震中位置和地震事件结束后才能产出,且往往需要数分钟的耗时,其实时性已无法满足地震预警要求。因此,为了快速产出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结果并将其用于预警,本文采用了一种结合现地预警技术和区域预警技术、基于预警参数(位移幅值Pd和特征周期τc)阈值的实时潜在破坏区范围估算方法。首先利用国内地震事件(4.0≤MS≤8.0)的记录数据和日本强震动观测事件(6.5≤MJ≤8.0)的数据拟合出特定的适应于我国的参数关系式,包括τc与震级M的相关性、Pd与峰值速度PGV的相关性以及Pdτc和震源距R的相关性;其次,根据最小震级(MS6.0)和仪器烈度(Ⅶ度)定义相应的参数阈值(Pd=0.1 cm和τc=1.1 s);最后,利用已有的3次破坏性地震事件数据开展线下模拟,对该方法的适应性和时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2013年MS7.0四川芦山和2014年MS6.5云南鲁甸两次中强地震,震后约10 s即可获取到比较稳定的潜在破坏区范围估计结果;而对于2008年MS8.0汶川特大地震,在其记录台站分布密度不高的情况下,震后40 s左右的估算结果始呈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57.
期刊博览     
《中国测绘》2010,(5):88-88
<正> 农田农情参数遥感监测进展及应用展望农情参数是指反映作物生长过程及其产生的状态指标,关键农情参数主要包括作物长势、单产、物候和旱情等,可用于指导农田的生产管理。遥感是关键农情参数获取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农情参数的遥感监测大多停留在大尺度、宏观监测的层面上,由于缺乏共时空分辨率、高准确度、低成本的农田信息获取技术,业务化的农田尺度农情参数获取都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导致难以为农田生产管理提供及肘的信息支持,这已经影响到精准耕作的发展与应用。文章在总结目前长势、单产、物候和旱情等几个主要农情参数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农田尺度应用的瓶颈,并从新数据源和农情参数监测新模型两个角度出发,对农田尺度农情参数的获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8.
随机森林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算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综合性能优异。本文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Hymap高光谱数对几种常见的作物进行了分类识别,并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综合讨论了随机森林算法的优势与不足。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际参与训练的样本数目接近时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精度和运算速度都优于支持向量。在提取足够样本的情况下,随机森林能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节约大量时间,在大面积的遥感分类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59.
从合理调控生态用水角度出发,探讨典型岩溶断陷盆地区农作物生态需水问题。根据蒙自断陷盆地的岩溶地貌特征,分别选取位于盆地、坡面和高原面的大洼子、朵古、牛耳坡3个观测点,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FAO推荐)及同期有效降雨量,估算3个观测点2018年的参考蒸散量、生态需水量以及不同作物生长所需的人工灌溉水量。结果表明:(1)大洼子、朵古及牛耳坡的参考蒸散量分别为1 346.10 mm、1 200.00 mm、1 064.30 mm,远大于同期降水量,均呈现出蒸发旺盛的特点,加大了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同时三者的参考蒸散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使得3个观测点的农业种植条件存在差异;(2)大洼子种植的水稻、小麦、花生、油菜、大豆、马铃薯、葡萄等作物的生态需水定额均远大于大洼子同期的有效降水,在大洼子种植的作物均需要大量人工浇灌才能正常生长,而农作物的种植与其种植条件匹配度不高;(3)朵古及牛耳坡种植的玉米、万寿菊的生态需水定额与同期有效降水之间的差值较小甚至完全满足,表明玉米、万寿菊在高原山区的种植是与当地种植条件相匹配的;而种植在朵古及牛耳坡的苹果、烤烟的生态需水定额与同期有效降水之间的差值较大,表明在高原山区大量种植苹果及烤烟对于人工浇灌要求较高;(4)研究区大部分农作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内所需的水分主要依靠人工灌溉,与本地降水分布规律匹配度不高,区内农业结构与种植模式有待调整。在岩溶断陷盆地内要种植耗水较少,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山区则需要发展具有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作物,但种植的重点区域仍是盆地区。   相似文献   
760.
为指导抗旱,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与资料优势,在完成全省受早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和受早区应急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分布图之后,近日又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分区图》。该图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富集程度进行了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