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0篇
  免费   1454篇
  国内免费   1399篇
测绘学   3625篇
大气科学   1915篇
地球物理   978篇
地质学   2493篇
海洋学   991篇
天文学   104篇
综合类   724篇
自然地理   52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549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67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ABSTRACT The abilities of BCC-AGCM2.1 and BCC_AGCM2.2 to simulate the annual-mean cloud vertical structure (CV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GCM-Oriented CALIPSO Cloud Product (CALIPSO-GOCCP) data. BCC-AGCM2.2 has a dynamical core and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BCC-AGCM2.1, but has a higher horizontal resolu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BCC-AGCM versions underestimated the global-mean total cloud cover (TCC), middle cloud cover (MCC) and low cloud cover (LCC), and that BCC_AGCM2.2 underestimated the global-mean high cloud cover (HCC). The global-mean cloud cover shows a systematic decrease from BCCA-GCM2.1 to BCC_AGCM2.2, especially for HCC. Geographically, HCC is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d in the tropics, particularly by BCC_AGCM2,1, while LCC is generally overestimated over extra-tropical lands, but significantly underestimated over most of the oceans, especially for subtropical marine stratocumulus clouds. The leading EOF modes of CVS were extracted. The BCC_AGCMs perform well in reproducing EOF1, but with a larger variance explained. The two models also capture the basic features of EOF3, except an obvious deficiency in eigen- vector peaks. EOF2 has the largest simulation biases in both position and strength of eigenvector peaks.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VS on relative shortwave and longwave cloud radiative forcing (RSCRF and RLCRF). Both BCC_AGCM versions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 sign of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except for RLCRF in PC1. However, the RSCRF relative contributions from PC1 and PC2 are overestimated, whil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from PC3 is underes timated in both BCC_AGCM versions. The RLCRF relative contribution is underestimated for PC2 and overestimated for PC3.  相似文献   
982.
童矿  宋洋  孔祥芬 《测绘通报》2022,(3):127-131
目前,在建筑物识别与监测方面,基于单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阴影测高法和基于多视角影像的立体像对法将建筑物轮廓或名称识别与高度监测相独立,因此导致其自动化水平较低、数据冗余度与成本较高。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和兴趣点(POI)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机场净空区建筑物识别与监测集成的方法,并以某国际机场为试验区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在建筑物识别与监测方面的准确率只取决于DSM的精度,而对DSM的数据来源没有限制;②以潜在危险建筑物高程变化速率为依据进行不定期的动态监测,在确保监测间隔期间机场净空区安全的同时可以降低数据成本和重复识别与监测所有建筑物造成的数据冗余度。  相似文献   
983.
精准空间划分是实现室内语义建模与拓扑结构重建的重要基础。三维点云作为常用的室内空间数据载体,如何基于三维点云进行室内空间语义信息提取与规则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分割方法实现室内场景的分割,并结合矢量规则化方法完成分割场景的规则化。首先,基于区域增长算法与线性拟合方法提取空间分割要素,通过平面投影生成二进制影像,进而利用距离变换和分水岭算法完成空间分割;然后,对空间分割要素进行线性拟合,进行室内空间格网划分,采用矢栅叠加方法实现空间要素规则化;最后,通过4组实际场景(包含3组ISPRS数据集及1组实际场景采集数据)进行数据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室内空间分割与规则化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室内空间要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984.
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城市三维模型重建对三维点云结构化的需求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准确地分割室内语义模型与三维重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点云分割分类是室内点云结构化的重要基础,如何将粘连点云构件进行准确分割并用于室内点云结构化,是当前城市建模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粘连点云数据的分割分类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处理室内点云数据;其次,对点云数据进行标签分类,得到目标标签点云;然后,利用欧氏算法对目标点云进行聚类分割,通过室内语义构件包围盒信息计算各目标中心点坐标与水平半径;最后,利用点云最小割实现室内粘连点云的准确分割。利用3组室内场景中获取的数据对分割方法的精度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分割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数据完整性。  相似文献   
985.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激光雷达技术工作原理与三维信息采集全过程,规避现有激光雷达技术,尤其是机载激光雷达,在实践教学中受场地限制的不利条件,本文依托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的航空模拟平台,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单线激光雷达与行程测距仪集成的三维激光扫描装备,阐述了该装备集成的数学原理,设计了三维数据采集实践教学方法,并进行了三维数据采集的实践体验与数据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装备采集三维点云的精度优于99%,可为激光雷达技术的实践教学、创新训练及本科毕业设计等环节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撑,并可在仓储方量核算等工程应用方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86.
秦岭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其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选取1986—2019年Landsat TM/OLI地表反射率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秦岭地区植被覆盖度(FVC);通过年际变化斜率、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评价指标,对FVC的时空变化、稳定性和持续性变化进行分析。此外,探究FVC与气温、降雨的耦合关系,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FVC的影响。结果表明:34年间,秦岭地区FVC整体上呈现良好的状况,中高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区达73.11%;FVC由1986年的62.86%增长到2019年的70.01%,植被活动在不断增强;FVC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34,标准差为0.45,其稳定性与其空间分布呈高度自相关性;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87.
谢元  董梦  马新建 《测绘通报》2022,(6):143-147
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推进,更多复杂大型的建筑需要完成三维建模工作。对于异形且复杂的建筑而言,采用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较为烦琐费力。本文利用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某大型建筑内、外部点云数据,同时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得建筑物的多角度影像及正射影像数据,经过点云配准、去噪、几何建模及纹理映射等处理,最终完成大型建筑的三维场景重建,并对此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8.
针对常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仅能获取有限数量离散监测点的几何变形,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变形体上的点云数据,经过精确配准,获取可靠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得到桥梁线形,并通过两期线形叠差分析得到桥梁挠度变化。最后以跨度40 m+65 m+40 m的连续钢构桥实体工程为试验对象,利用本文方法发现该桥梁存在最小值为8 mm、跨中最大值为17.5 mm、平均值为14.9 mm的挠度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密、计算效率高、简单实用。研究结果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9.
CORS站持续稳定运行产生了海量高精度定位点数据,如何挖掘提取高精度可用像控点,以替代部分像控点人工选择或外业测绘工作,具有重要推广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CORS定位数据的像控点自动提取方法,并研发了像控点自动提取工具。首先采用Douglas-Peucker算法实现轨迹简化;然后利用ST-DBSCAN提取聚类中心;最后进一步栅格化,优化提取得到高可用像控点集。试验结果表明,像控点提取结果的准确率在94%以上,大大减少了像控点采集的工作量,重复利用高精度像控点信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0.
为实现空地影像的高精度融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集匹配点云配准的融合方法,并与利用空三加密点云配准的融合效果进行了对比。首先,通过对空地影像进行空三加密和密集匹配,得到相应的三维点云;然后,利用基于3DSC特征的SAC-IA算法,完成空中点云和地面点云的粗配准;最后,通过改进的Point-to-Plane ICP算法进行精配准,进而完成空地影像的融合。试验表明,相比空三加密点云,密集匹配点云能够提供更为稳健的配准结果,且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