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3篇
  免费   748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测绘学   2288篇
大气科学   641篇
地球物理   1108篇
地质学   1516篇
海洋学   508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764篇
自然地理   70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罗丹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B10):275-281
生物量是重要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物质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高寒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是高寒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回顾了高寒草甸生物量的研究成果。高寒草甸生物量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垂直分布格局,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10cm的冠层,地下生物量也集中分布于0—10cm的土层内。增温和多雨会降低生物量,叶面积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氮素的增加有助于植被生物量的增长,而放牧率与生物量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2.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00~17∶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00~7∶00;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日呼吸速率,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马尾松林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降低程度高于板栗园和百喜草地,且对夏季的降低程度影响最大.而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为IRGA法的27.5%~218%,平均为76.2%.当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时,AA法比IRGA法高估了土壤呼吸速率;反之,AA法则低估了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大地测量元数据、数据、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基于UML提出了元数据对数据进行语义表达和动态索引的方法模型,讨论了大地测量元数据的存取模型,在应用层面上对大地测量元数据的服务机制和基于Web的交互流程提出了符合大地测量业务逻辑的交互模型.  相似文献   
74.
《地图》2005,(3):7-7
不久前颁布的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由国家测绘局推荐的项目《数字地表模型的多维动态构模研究》荣获二等奖。该项目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李志林、以及朱庆、蒋捷、王东华等人合作完成。他们针对多维动态数字地表模型构建这一国际学术前沿问题.以地理空间实体及相互间关系的抽象与表达为主线.研究了地表空间铺盖、地物空间关系理论、数字地形精度、多维动态空间数据建模、多尺度表达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5.
多时相组合分类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相似文献   
76.
建立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油气化探数据处理及异常评价的基础。本系统采用动态自适应结构,收集、录入了几十年来我国油气化探数据,可以完成油气化探数据登录、管理、浏览、检索、报表、数据预处理。文章中论述了油气化探数据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反映了油气化探数据库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线流体地球化学监测在2004年12月10至2005年1月10日之间捕获到一段重要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该异常从2004年12月24日晚上11点半开始到12月29日晚上7点半结束,其中在12月26日早上7点半到29日晚7点半这段异常非常特殊,表现出流体地球化学的剧烈变化。具体表现为流体组分从基本上不含Ar、He及N2跳跃到富含Ar、但亏损He和N2。该异常发生在2004年9.3级苏门答腊地震前1个半小时。由于CCSD现场离苏门答腊地震震中距离大于4170公里,大于该地震破裂长度1200公理的3倍,该地震在CCSD现场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微乎其微,不足以导致CCSD现场深部岩石或封闭破裂的岩石物理性质剧烈变化,因而可以排除静态激发效应的作用。在我国的云南和广东等地所观测到的地震异常和地下水位变化等表明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的动态激发效应主要沿东北方向,这和大地震的动态激发具有方向性一致。而CCSD现场就位于该方向上。我们推测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所产生的面波在CCSD现场激发的动态效应,导致库仑型失稳,增进深部岩石或破裂带的渗透率,释放富含Ar但亏损He和N2的流体,产生CCSD所观测到的气体异常。  相似文献   
78.
种植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天山北麓平原两种代表性作物冬小麦和玉米,人为控制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进行了种植试验,分析研究了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机理。计算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冬小麦和玉米各生育期和全生长期的实际蒸发蒸腾量、潜水补耗差、包气带土壤储水量变化量及同期的潜在蒸发量,结果表明潜水埋深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引入了包气带一潜水系统水分转化量均衡临界深度(Z0)概念,发现潜水埋深小于Z0时,潜水向土壤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潜水和土壤水同时对作物需水具有重要动态调节作用,潜水埋深越浅潜水的动态调节能力越强,但是潜水埋深过浅又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当潜水埋深大于Z0时,土壤水向潜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土壤水对作物需水仍具有动态调节能力,而潜水基本失去或完全失去对作物需水的动态调节作用,但是有利于潜水入渗补给,增加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79.
陆玉忠 《水文》2005,25(2):47-50
对分级雨量分布图的绘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利用GIS控件——MapObjects对地理对象的显示和分析功能,以及雨量等值线绘制数学模型,在VisualBasic中编程实现分级雨量分布图绘制和分析的自动化。该技术以柘林水库流域资料为实例,生成的分级雨量分布图比雨量等值线图具有更清晰、更直观的特点,从对流域降雨资料的静态描绘到动态演示,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80.
基于小波变换系数自适应阈值法在语音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软阈值去噪算法基础上,根据小波变换后信号与噪音具有的奇异性,提出无偏风险自适应阈值估计算法,并应用于语音信号的去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最小均方误差低于其他的去噪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