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684篇
  国内免费   579篇
测绘学   647篇
大气科学   688篇
地球物理   694篇
地质学   771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71.
一个双波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元  唐锦赟  伍荣生 《气象学报》2007,65(5):733-743
当地形次尺度强迫的作用与显式的经典动力作用效应相当时,地形重力波拖曳力对于环流的维持,以及动量和热量通量输送的动力效应变得十分显著。这种地形次尺度拖曳作用项可通过参数化的方法,在动力方程中加入额外的小项而引入数值模式。目前成熟的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法,如第1代基于线性单波理论的参数化方案;以及侧重考虑了临界层作用等因素对拖曳力的额外贡献的第2代参数化方案,都无法有效表达风速垂直变化引起的波动应力随高度变化的特征。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给出了一个双波参数化方案用于计算地形重力波拖曳中由线性自由传播重力波造成的波动应力的垂直分布。通过二阶WKB近似,它对由风速垂直变化引起的对波动应力的选择性临界层吸收过程和经典的临界层吸收过程做了显式处理;而在不发生临界层吸收现象的地区,则用两个单波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应力的传播,并利用波饱和标准进行应力耗散。进一步地在真实地形(以大别山地区为个例)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在不同理想风速廓线以及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纬向平均风廓线下对波动应力垂直分布的计算,证明该方案确实能有效地给出应力随高度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2.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分析对流云垂直运动结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云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降水云系, 含有丰富的云水资源, 是南方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对流云发生发展规律,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7月31日的一块对流云不同发展阶段的垂直运动结构。对流云在发展阶段以上升气流为主, 底层辐合明显, 结构紧密; 成熟阶段的上升与下沉气流势力相当, 且比发展阶段强盛, 强回波位置下移, 结构较发展阶段松散; 减弱阶段上升和下沉速度均减小, 水平辐散增强。结果表明:反演的不同阶段对流云垂直运动结构合理, 可以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进行对流云三维运动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73.
Galileo控制中心;双星座天线;OEM板接收机;小型模块;射频锯齿波滤波器;具有GNSS支持能力的扼流环型天线;  相似文献   
174.
江王记 《现代测绘》2007,30(6):37-38
在通道中利用“阂值”命令创建选择X-255。在通道混合中创建任意色阶区间选择X1~X2。利用通道混合“减去”模式中“缩放”“补偿值”实现深度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75.
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模型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使用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对2003年6月26-27日合肥和马鞍山多普勒雷达探测到的江淮梅雨锋大暴雨资料进行了三维风场反演,对其中β和中γ尺度三维动力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及其上的中γ尺度对流云团是此次暴雨的主要降水系统.中低层的中β尺度辐合线对此次暴雨的触发、发展、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辐合带的逐渐减弱,强降水也逐渐减弱.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的正涡度大值区与辐合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且对应地面的强降水区.文中还给出了此次暴雨的三维动力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6.
1480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NSSL(National Severe Storm Laboratory)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完成了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对2002年5月27日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北京敏视达(METSTAR)雷达有限公司Build 10.8软件系统生成的中尺度气旋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有比较好的识别能力,预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7.
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四川省森林火灾的阈值设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2004年4~6月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EOS/MO-DIS资料为基础,参照四川省护林防火办公室的地面森林火灾观测资料,在充分研究EOS/MODIS传感器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试验研究,根据四川林区的气候特点,设置合理的川西山区森林火灾遥感监测参数,提高了森林火灾遥感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8.
自动制图综合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 ,人脑的大量神经元构成有所分工而又紧密联系的神经元网络 ,它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采用物理可实现的系统人工神经元网络来模拟。制图综合是人脑神经元网络获取、处理、输出地理信息的复杂视觉思维过程 ,可以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来模拟。文中探讨了制图综合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设计 ,并对用于实现自动制图综合的结果进行分析 ,指出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9.
1929年大浅滩地震(M_s=7.2)是发生在加拿大的最大和最致命的地震之一。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和海底滑坡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破坏。曾经认为(Hasegawa and Kanamori,1987),单力机制(滑坡)比双力偶机制更符合观测资料,因之曾认为这个事件不是地震。但是个别的研究只考虑了4个双力偶解并且留下了许多不能回答的问题,特别是与震源时间函数和沉积物体积有关的问题。本文用了大量的地震图来核查全范围的双力偶解,以便进一步确定这次事件的性质。通过波形正演和反演两种方法,表明这是一次有复杂震源机制的地震事件。第1个也是最大约子事件是沿北西走向断层面发生的走滑双力偶事件,后面两个子事件可能是沿北东走向断层面上的走滑双力偶机制,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类型的机制。第1个子事件有约束较好、为20±2km的震源深度,另两个子事件深度似乎也为20km,但精度为±5km。这些震源深度结果也说明这次事件不是滑坡。子事件地震矩之和相当于一个M_w=7.2±0.3的地震,和长周期资料的矩心矩张量(CMT)方法得到的M_w=7.1±0.1的地震的矩很一致,也和直接从地震图上计算的M_s=7.2(±0.3),m_b=7.1(±0.2)的矩差不多。用双力偶机制模拟海底位移结果表明,海啸是滑坡产生的,不是地震直接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0.
主要讨论GP-V环和SF环的正则性,得到如下结果:(1)如果R是左GP-V'环且R的每一补左理想是理想,那么R是约化的双正则环;(2)R是强正则环当且仅当每一单奇异左R-模是平坦的且R的任意元素a满足r(a)(∈)l(a);(3)如果R是左SGPF环且R的每一极大左理想是弱右理想,那么R/J(R)是强正则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