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1103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2365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896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1.
本文基于PSU/NCAR MM5中尺度模式对台风榴莲 (2001) 生成过程成功的数值模拟, 利用模式输出的较高时空分辨率资料, 对台风榴莲生成过程中对流层中层中尺度对流涡旋 (MCV) 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中层MCV在台风榴莲生成中的作用有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 中尺度组织化作用: 伴随中层MCV的垂直次级环流圈, 使得区域内的积云对流热塔趋向于逐步在中心区域集中, 热塔相互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 通过合并过程有些热塔得到加强, 而有些趋于消亡。同时, 热塔聚集后的群体效应反馈作用又使得中层MCV加强或维持, 进一步促进热塔的合并以及向轴对称化发展; 第二, 存贮效应: 因为中层MCV的生命史比积云对流热塔长, 能够将消亡对流热塔所携带的热量、 水汽、 涡度加以存贮和保留, 使得中层MCV区域向有利于TC生成的方向发展, 最终成为TC环流的 “胚胎”; 第三, 中层MCV与对流层低层的槽 (涡旋) 以及对流热塔之间通过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中低层系统的垂直耦合。  相似文献   
912.
GRAPES模式对2008年两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预报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新东  常燕  王式功 《高原气象》2010,29(2):321-330
利用GRAPES_meso中尺度模式和三维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以国家气象中心T213L31全球模式预报结果作为第一猜场,在对我国南方地区的探空、地面站、自动气象站和13部雷达观测径向风进行同化的基础上,对2008年6月中旬造成南方多个省份大暴雨的一次冷锋过程和7月底在福建登陆的8号(凤凰)台风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了热力和动力检验,并对模式预报降水和降水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冷锋系统中对流降水产生的有利条件和维持机制、以及台风登陆后的结构演变,发现这次冷锋具有较强的斜压性和锋区对流不稳定性,热力动力结构与梅雨锋类似。台风"凤凰"登陆后减弱为热带低气压,虽然受地面摩擦影响和水汽供应的减少而导致螺旋云系减弱,但热力结构依然清晰,暖心结构被削弱,呈现高层偏暖和低层偏冷、抑制对流发展的热力结构。通过分析,初步验证了GRAPES_meso模式对这两个个例强对流降水系统的刻画能力,但仍然有必要进行更多更细地检验。  相似文献   
913.
新动力因子在登陆台风与降水移动中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新动力因子位温平流项与广义位温耦合水平通量参数(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Coupling Flux Parameter,简称PTCF)的定义,即位温平流项与广义位温的雅可比行列式,对登陆台风"韦帕"(Wipha)及其雨带的移动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台风中心会向新动力因子绝对值(|G|)的垂直平均值最大值处移动;|G|垂直平均值大值区的移动和变化早于台风中心的移动,对台风登陆与登陆后的移动路径有一定指示作用。为便于推导新动力因子的演变方程,还利用ARPS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对NCEP每6 h一次的全球最终分析资料(FNL)与MICAPS系统下全球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进行四维同化,插值到等高坐标系下,计算并分析了PTCF的平流项与4个阻力项分别影响台风及其降水移动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914.
选取2008年广东省80 a一遇的低温雨雪、建国以来登陆中国时间最早的台风"浣熊"、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龙舟水"等几个典型极端天气事件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了导致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和历史上较强的拉尼娜事件是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原因;拉尼娜事件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偏北为"浣熊"成为登陆广东最早的台风提供了条件;南海季风爆发、西南季风强盛、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偏西和偏南、南亚高压偏弱、南海暖湿气流和地面低压槽长时间维持造成了2008年历史罕见的"龙舟水"。  相似文献   
915.
王向阳  郑岩群 《浙江气象》2001,22(1):13-15,40
厄尔尼诺现象是引起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对次年台州7~9月台风影响及降水有密切相关.从统计分析中发现,厄尔尼诺当年台州有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时,次年7~9月无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降水一般偏少;反之,如厄尔尼诺年无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时,则次年7~9月有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降水一般偏多.利用这种反相关的规律,可运用于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916.
“玛丽亚”台风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受2000年第13号台风影响,湘东南局部地区遭受严重山洪灾害,根据降水强度资料、红外云图资料、大气物理量等的综合分析,阐述了第13号台风减弱成的低气压对湖南省的影响,为南海台风登陆后造成暴雨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17.
我国沿海台风百年遇重大灾害的Poisson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元琴 《气象》2001,27(10):8-12
使用114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资料,50年台风灾害和灾害指数诊断资料与美国70年灾害指数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我国沿海地区代表站的百年遇重大台风灾害的Poisson分布特征和灾害指数与台风强度的分布关系。采用Poisson分布对中国沿海热带气旋致灾机理和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中国北起渤海湾,南到广西的广大海岸线上,台风登陆致灾度(灾害分类、致灾频率,N年遇度等)分析,指出Poisson应用价值。台风灾害指数与台风强度的分析为我国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登陆灾害及损失的客观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18.
特大暴雨的中-β尺度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树勤  曾明剑  吴海英 《气象》2001,27(12):33-37
受0012号台风(派比安)外围影响,在2000年8月30日08时到31日08时,江苏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具有局域性、突发性、高强度、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过程。经综合分析表明:暴雨期间,在台风外围第二象限稳定的东风气流,并发生扰动,构成产生特大暴雨的中尺度东风融合线天气系统。这条中尺度东风辐龛 一高频次的准东西向和高频次的准南北向分布、更替,与响水≥10mm雨团的高频区相一致。由地面速度平流散度(F)分析得出,强雨团是与F>0的强中心趋于一致,也即是在辐合增强或维持最强的响水及其附近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地面速度平流散度变化与局域性高强度雨团的维持及其雨强增幅关系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19.
用TRMM资料研究1999年Sam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热带测雨卫星的基本情况及其携带的3种主要测雨仪器的各项参数作了概括 性的介绍,并利用美国宇航局提供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对1999年袭击我国香港的Sam台风个例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台风的云系分布、雨区分布、降雨类型、降水强度及暴雨的三维结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920.
本文以2000年第10号台风“碧丽斯”为例,得出特殊流场条件下登陆台风后部局域性强降雨产生的原因.它是发生在低层流场中变形场的辐合渐近线的一端附近,由于较强的偏北气流对暖湿的西南气流起到触发抬升作用,使原本水汽充沛、层结不稳定的气层对流发展,形成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从而产生强降水.由于满足这种流场条件的区域很小,暴雨落点附近气流本身不强,因此暴雨范围不大,降雨强度也不太强,但由于流场维持时间较长,降雨历时也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