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81.
彬长矿区北部雅店煤矿主采4号煤层,建矿期间H2S含量最高达到0.001 4%左右,回采期间经常发生H2S超限问题,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煤层顶底板致密围岩的封盖作用,导水裂隙带无法导通上覆含水层,煤的变质程度较低不利于H2S吸附等,是导致研究区H2S异常超限的主要因素。通过对4号煤层原煤中硫的分布、硫酸盐类型、地下水、地温和不饱和烃等分析,认为研究区H2S形成的条件是:30~40℃的地温适宜硫酸盐还原菌(SRB)繁殖,硫酸盐提供了物质基础,C2-C8不饱和烃提供了能量和物质条件,弱碱性地下水为其提供了生存环境,适宜H2S气体硫酸盐生物还原(BSR)作用的发生,判断该矿H2S气体为BSR成因。通过优化通风、喷浆封堵、加强排水及喷洒碱性等措施,可有效防治H2S超限,保证了工人健康与矿井安全。   相似文献   
582.
阿尔金-康西瓦剪切-推覆系统和帕米尔推覆构造的遥感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发现了阿尔金康西瓦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并从宏观上阐述了它和帕米尔推覆构造的主要构造特征及两者间的复合关系。认为该系统使塔里木板块沿阿尔金左行平移断裂向WS仰冲于青藏地块之上,康西瓦断裂掩覆了阿什库勒、泉水沟等陆缘盆地和阿克赛钦隆起带,对研究区大地构造特征进行了全新的遥感构造解析。  相似文献   
583.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9-156
根据鲁家坪组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原定义所包含的岩石内容过于庞大,混淆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通过对鲁家坪组的命名地点和标准剖面所在地——北大巴山南部的陕西紫阳县鲁家坪村的鲁家坪剖面及其他剖面的详细研究,原鲁家坪组按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白云岩为主;中段以厚层硅质岩为主,中段下部的硅质岩中夹磷质白云岩和灰岩,其中产小壳化石Archaeooidessp.、Protohertinasp.、Chan-celloriasp.和Hyolithids,中段上部的硅质岩中夹多层毒重石或重晶石矿层以及砂炭(石煤)和火山岩层,即以硅质岩类为主;上段以黑灰色(风化后为浅灰色)含硅炭板岩和泥灰质含炭板岩为主。根据原鲁家坪组各段岩层的岩性、岩相、岩层层序、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原鲁家坪组的下部的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等与原鲁家坪组中部的厚层硅质岩及硅质板岩,以及上部的板岩和千枚岩和页岩的岩性和岩相差别较大,应从原鲁家坪组划出,暂仍称为灯影组,与三峡地区的灯影组可对比;原鲁家坪组的中上部为鲁家坪组的主体,仍称鲁家坪组。厘定后的鲁家坪组与扬子地台的下寒武统的筇竹寺组(云南)、牛蹄塘组(贵州)和宽川铺组(陕南宁强)可以对比,而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下部以黑色页岩为主、硅质岩岩层薄,而鲁家坪组下部的硅质岩特别发育,厚度大,常常夹有毒重石矿层、砂炭和火山岩等。  相似文献   
584.
对“探宝号”调查船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解释和研究,并对南海北部陆坡、陆隆及其东侧俯冲带等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成藏规律及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陆坡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及过程不同。(2)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585.
针对特高压钢管输电塔挂线位置节点在极端荷载下的安全性,提出了挂线节点双侧挂线板协同受力的构造改进措施,并对比研究两种挂线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与失效模式。通过足尺挂线节点处的承载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比较挂线节点在单侧板受力、双侧板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与承载能力,分析传力螺母与挂线板之间的合理初始间距。结果表明:双侧受力时两侧挂线板均发生弯曲破坏,受力形式更加合理,节点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挂线点的屈服承载力可以提升一倍以上,传力螺母与挂线板之间的合理初始间隙为2~4 mm。  相似文献   
586.
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E2),使瓦氏黄颡鱼雄鱼在7天内产生卵黄蛋白原(Vtg)。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技术,从E2诱导的雄性瓦氏黄颡鱼血浆中分离、纯化出Vtg,采用糖、磷、脂蛋白染色技术证明分离、纯化的蛋白为Vtg,该Vtg在非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240kDa,在SDS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143kDa。纯化的瓦氏黄颡鱼Vtg经检测显示可能含有类胡萝卜素,但没有二硫键,对热相对稳定。利用纯化的瓦氏黄颡鱼Vtg,制备了兔抗瓦氏黄颡鱼Vtg多克隆抗血清。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得抗血清的纯度较高,效价为1︰32;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以瓦氏黄颡鱼Vtg多克隆抗血清为抗体,以纯化的瓦氏黄颡鱼Vtg为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瓦氏黄颡鱼体内Vtg的含量,标准曲线线性部分的线性方程为y=0.099x+0.4529(R2=0.9327),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15.6ng/ml,工作范围为31.2—4000ng/ml,在此范围内,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587.
以三峡库区小型经济鱼类瓦氏黄颡鱼雄鱼为对象,研究17β-雌二醇对它的雌激素效应.在不同的温度和剂量条件下测定血清卵黄蛋白原、Ca2+、总磷、无机磷的含量,以及肝胰脏RNA/DNA比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水温≥16℃、剂量≥1.0μg/g,以及水温≥19℃、剂量≥0.1μg/g条件下,17 β-雌二醇可诱导雄性瓦氏黄颡鱼产生卵黄蛋白原,而且其水平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当水温≥16℃、剂量≥1.0μg/g时,血清Ca2+含量极显著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试验组血清各种 磷组分增加也呈剂量依赖;17 β-雌二醇也引起肝胰脏代谢指标RNA/DNA比率增加.结果表明,雄性瓦氏黄颡对雌激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加上其体型适中,容易获得等特性,可以作为水环境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检测的指示生物.血清卵黄蛋白原与Ca2+可以作为污染水体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88.
文章在阐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来说明金融支持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联机制。以辽宁省1999—2006年的数据建立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金融支持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9.
以三峡库区小型经济鱼类瓦氏黄颡鱼雄鱼为对象,研究17β-雌二醇对它的雌激素效应。在不同的温度和剂量条件下测定血清卵黄蛋白原、Ca^2+、总磷、无机磷的含量,以及肝胰脏RNA/DNA比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水温≥16℃、剂量≥1.0μg/g,以及水温≥19℃、剂量≥0.1μg/g条件下,17β-雌二醇可诱导雄性瓦氏黄颡鱼产生卵黄蛋白原,而且其水平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当水温≥16℃、剂量≥1.0μg/g时,血清Ca^2+含量极显著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试验组血清各种磷组分增加也呈剂量依赖;17β-雌二醇也引起肝胰脏代谢指标RNA/DNA比率增加。结果表明,雄性瓦氏黄颡对雌激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加上其体型适中,容易获得等特性,可以作为水环境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检测的指示生物。血清卵黄蛋白原与Ca^2+可以作为污染水体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90.
采用"金字塔"法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了研究.试验共持续了60天.实验日粮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设定的范围分别为30%-48%、3%-18%和26%-35%.结果表明,当日粮碳水化合物在26%-32%,脂肪6%-12%,蛋白质39%-48%,能量在15.63-16.95MJ/kg和能量蛋白比为364-435J/mg时,瓦氏黄颡鱼幼鱼均获得较好的生长率;日粮脂肪水平为12%以上时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和坏死;肌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沉积受日粮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肝体指数和肠脂比随日粮中脂肪含量升高而增大,肝脏中的糖原含量受到日粮中添加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影响,且有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可消化能显著影响肌肉中脂肪的沉积,肠脂比、肝体指数和内脏比都随日粮中可消化能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本实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日粮中主要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为蛋白质39%-42%、脂肪6%-9%、碳水化合物26%-29%、能量15.63-16.95MJ/kg、能量蛋白比364-435J/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