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6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547篇
地球物理   398篇
地质学   3963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24篇
自然地理   189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珠江三角洲两工业区土壤环境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贤赞  颜文 《热带海洋》1998,17(4):21-28
对珠江三角洲东莞石龙,顺德容奇-桂洲两工业区的土壤磁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两地区6个柱样及48个表层样品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的结果,石龙地区的χNRM的垂直平均值分别为10.86×10^-6SI和6.73×10^-6Am^-1。顺德容桂地区χ,NRM的垂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96.84×10^-6SI和31.49×10^-6A.m^-1,表层样容桂地区χ和NMR值大于石龙地区,表明两地区  相似文献   
942.
土壤中的水改变微波的介电常数,反过来受改变的介电常数又改变着微波辐射。水中的盐的含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介电特性.当把盐水同土壤混合时,其介电特性同纯水和土壤的混合物不同.人们已开始用混合模型来描述土壤-水-空气系统。利用车载L波段和C波段微波辐射计,进行了一系列的受控条件下的现场实验,其目的是想研究出一种能够分离盐度和土壤湿度影响的数据装置.用这种数据装置估算每个变量的价值并检验拟用的混合模型。混合模型说明观测数据的趋势和取值范围;然而,盐度的观测结果同模型观测的有差异。这些差异与模型结构或现场采样有关,地表附近分布特性的变化也会引起误差。  相似文献   
943.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是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打胜净土保卫战的重要工作.该工作由原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农业部、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部署,在已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针对性地推...  相似文献   
944.
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科技抗旱产品———保水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雅贤 《防汛与抗旱》1999,(2):22-26,33
  相似文献   
945.
王琳 《国外铀金地质》1999,16(4):370-374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chNNP)的30km限制区内及其他被污染的区域(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内进行的研究表明,由1986年核事帮造成的大量^137Cs、^90Sr沉积已存留在土壤表层并且看来要长时间的存留。但是,在潮温的有机质土壤中,却明显地向下运移。为了确定^137Cs、^90Sr在未扰动土壤不同位置上和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垂直分布剖面,在1987~1993年期间进行了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然后用  相似文献   
946.
潘根兴  曹建华 《中国岩溶》1999,18(4):289-296
作者基于在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的长期,系统观测及有关实验研究进展,从影响岩溶作用的土壤化学因素,土壤CO2及土壤有机碳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土壤对于表层带岩溶作用的媒介及驱动意义,提出岩溶地球化学过程涉及到土壤中Ca^2+的移出及交换释放,土壤CO2对系统空气CO2浓度及HCO^-3排释的控制,并指出土壤有机碳是岩溶作用碳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947.
石笋与环境     
石笋沉积的生长条带从剖面图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没有明确的沉积旋回界面,难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纹理”;另一类具有确定的沉积旋回界面,可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层理”。石笋生长层理可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断代工具。中国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气候条件、以及富含有机质和碱性交换态离子的土壤类型密切相关。而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较长时间的降水和有机质淋滤以及盛夏高温-少降水的配置有关。如果沉积物中某种要素对物源或水流通过路径的环境变化能够灵敏反应,并按一定的时间单元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就能成为高分辨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库。  相似文献   
948.
949.
西北干旱区土壤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干旱区土壤资源的基本特征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为干旱区土壤分布具明显的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资源性能最差,其他土壤的资源性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灰漠土<灰钙土(棕钙土)<灌耕土<草甸土类。土壤资源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在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多数具有显著的中深部盐化表现和易于沙化的条件。干旱区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绿洲灌耕土壤资源的稳定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及可持续利用,在明确土壤资源特性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50.
根据中国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第一次采样的结果,发现中国东部,尤其是华南地区,是Na2O,MgO,CaO的低背景地球化学区,Al的高背景地球化学区,这个独特的地球化学区,恰好也是我国酸性沉降物的分布区,由于持续的酸性物质沉降,使这一地区成为对酸性物质沉降最脆弱的地区,有可能导致土壤中Al的突然释放,出现森林大面积突然死亡的环境危害。研究还发现,该地区也是Th、Cu、Cd、Ti、Au、B、Tl、W、Zn、Sb、Ag、I、U、As、Se、Mo、Bi、Rb、Ga、La、Ce、Y、Pb、Ge、Zr、Be、Nb、Sn等2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分布区。随着土壤的pH值不断降低,最终将导致这些金属中的一种或数种元素同时从土壤中释放,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及不同地区的大面积范围内出现不同元素的化学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