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数字黄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计算机三维虚拟空间的映射,是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则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现代遥感遥测技术和虚拟地理环境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来的。通过概述“数字黄河”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探讨了“数字黄河”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中“原型黄河”各有机组成部分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表达及行为描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对黄河具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表达。以“数字河道模型”为例详细论述了“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字河道模型”、“数字流域模型”、“数字水库模型”和“数字河口模型”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2.
董慧 《国土资源》2013,(11):42-43
大连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东濒黄海,西临渤海,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美誉。由于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大连,在地理环境上,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分布广泛,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岩溶地形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发育。这些自然因素及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工程建设人为因素成为诱发大连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633.
《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俊  潘玉君 《地理学报》2012,67(8):1149-1152
北京大学唐晓峰的著作《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以下简称《从混沌到秩序》, 内引此书只注页码) 已出版近两年[1], 国内也已有过一篇书评[2]。但就笔者所能解读来看, 该书实在是一部论述中国古代“地理思想”的好书, 对于认清中国古代地理思想的特质、理论体系, 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思想基础, 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尤其是人文地理学, 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故而, 拙文非常赞同爱德华·苏贾(EdwardSoja)所主张的建构性评论[3], 以述带评, 推荐这部著作。  相似文献   
634.
区域产业活动是高中必修教材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该内容广泛,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③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35.
虚拟地理实验概念框架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科学与实验地理学的角度,结合空间信息与虚拟地理环境技术,讨论"虚拟地理实验"概念、特征及研究理论与框架.以辽宁浑河沈阳城市段防洪为案例,介绍虚拟地理实验在城市洪水模拟和防洪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6.
杜会军 《地理教学》2010,(13):28-29
一、设计思路:《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教材以叙述性课文、活动性课文和图文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637.
周红星 《地理教学》2010,(12):7-9,6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例的分析,理解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区域优势,协调人地关系,结合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探寻区域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38.
蒙古民族,在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大范围的移动,因而蒙古语地名广泛分仙在我国东北、华北、两北等地区,成为我国地理上、地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蒙古语地名的分布、演变、结构、含义及其汉字译音和罗马化的问题,对于增进人们更好的了解蒙古民族的历史变迁和他们所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蒙古语地名,在各种史籍、方志、地理著作和文学著作等涉及到。  相似文献   
639.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地理环境整体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40.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学习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当地地理文化景观形成的特点。笔者认为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十分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用地理环境知识分析地理文化景观形成特点的方法更重要。考虑到知识内容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运用“文化与环境”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地理案例进行探究,实现了对地理规律的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